信息不对称下关联交易信息披露问题探讨

时间:2022-10-02 04:21:38

信息不对称下关联交易信息披露问题探讨

【摘要】 信息不对称主要来源于内部信息和内部交易。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信息披露中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制约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文章从加强外部监管和企业内部监督机制两方面提出了规范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信息披露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信息不对称; 关联交易; 信息披露

信息不对称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我国证券市场也不例外。要解决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问题,首先就要解决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就要运用各种监管方法来促使上市公司对关联交易中的有关信息进行及时、完整、充分、真实的披露,减少关联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程度。

一、信息不对称

根据有效市场理论,当会计信息披露的边际成本等于社会边际收益时,此时的会计信息披露将是最优的。但由于信息的非对称性,以及由此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会导致市场失灵。

(一)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是指掌握信息优势的一方利用其掌握的信息获取超额利润的现象。当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通过一定方式与上市公司发生关联交易时,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一般在关联交易的条件、内容、方式和预期收益流向方面拥有足够的信息,而上市公司的中小投资者则缺乏这方面的信息,这种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会导致中小投资者逆向选择问题。为了减少逆向选择,应当要求上市公司对关联交易信息进行充分披露以增加中小投资者可获取的信息量。

(二)道德风险

所谓道德风险,就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受到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的侵害的可能性。由于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与上市公司的中小投资者的目标函数的差别而存在激励不相容,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会通过隐瞒信息、私下行动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这些行为都会损害上市公司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使其承受过度风险。为了防止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的道德风险,必须建立起一种对上市公司关联交易行为进行监控与激励并举的有效机制。

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导致证券市场的失灵,为了避免市场的失灵,就需要政府的干预。

二、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

在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及对其监管中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上市公司与关联股东间的信息不对称

在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中,上市公司与其关联方之间对各自的具体情况都比较清楚,而对对方的情况却不可能完全了解,尤其是上市公司对控股股东的情况不了解的会更多。

(二)上市公司与不存在关联关系的中小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上市公司作为关联交易的信息源,对自身有关关联交易的信息有着最真实的了解,拥有几乎完全的信息。但投资者拥有的信息主要来源于对外公开的各种资料和报告,这些信息在其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方面均不足以使投资者对证券的价值作出正确的判断。上市公司公开的关联交易的信息有虚假成分,有严重的误导倾向,在数量上不充分、时间上不及时,投资者却不了解。

(三)监管部门与上市公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监管部门与上市公司之间是监管与被监管的关系,在这层关系中,监管部门是信息劣势方,上市公司是信息优势方。作为广大投资者的委托人,监管部门从社会利益最大化角度出发履行监管职责。由于信息不对称情况的存在,监管部门即使主观愿望很好,也有可能无法全面得到有关信息,及时地行使监管职能。

解决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中信息不对称问题就是要加强上市公司强制性信息披露监管和完善上市公司内部监督机制,要求上市公司向公众及时准确地披露关联交易的相关信息。

三、规范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信息披露的对策

(一)加强政府监督机构的外部监管

1.划清证监会和交易所的职责,对关联交易的监管要适度

在关联交易政府监管中,监管部门通常代表着公众利益,以公众代言人的身份监管着证券市场,在公众和监管主管机关之间存在着委托关系。在证券市场政府监管中委托人和人之间目标函数的差别和信息的不对称,使政府监管的有效性大大降低。适度的政府监管能够极大地促进上市公司的规范运作与发展,过度的政府监管则会影响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阻碍证券市场的发展。因此,在将监管主导权交给政府监管部门的同时,也必须保留自律监管组织、中介机构、公司内部组织等监管主体的部分职责,它们发挥着政府监管无法替代的监管作用,政府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监管更要有适度性。

对于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来说,证监会应当发挥其作为主要的政策制定者的作用,发挥其对上市公司违规的处罚作用,而把对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日常监管交给交易所、中介机构等监督机构。

2.强化强制性信息披露,完善关联交易有关法律法规

政府监管的基础是完善的法律法规,但我国有关对上市公司关联交易进行规范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与健全。《证券法》未对上市公司关联交易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公司法》的规定也不够明确与全面,《股票上市规则》、《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等法律文件的效力层级较低,其法律约束力相对不强。因此政府监管部门应加强以下工作:

第一,完善《企业会计准则》、《公司法》、《证券法》与《股票上市规则》等与规范关联交易行为相关的有关配套法规。

第二,注重法律规范之间的协调和内容的衔接,法律的制订要具有前瞻性。

第三,建立高效的执法机构,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执法机构建设,在规定必要义务的前提下,必须赋予证券监管机构充分的权力等,规定严格明确的程序,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赋予监管机构调查的权力以及必要的进行侦查证券犯罪、证券犯罪的权力等,彻底有效解决目前公、检、法机关与证券监管在证券违法违规查处上的执法不力问题。

(二)完善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内部监督机制

1.优化股权结构,形成股东间的制衡

股权制衡是指通过各大股东的内部利益牵制,达到互相监督、抑制内部人掠夺的股权模式。当股权集中到一定程度使得一个所有者能有效控制公司时,问题就会从经理层与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冲突转向控股股东与少数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其中,关联交易是这种利益冲突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中国上市公司特殊的生成背景,决定了其股权构成中“一股独大”的现实,第一大股东拥有绝对的投票权优势,上市公司控制权基本上掌握在第一大股东手里。因此,应强化上市公司的所有权改革,优化股权结构,形成股东间的制约,增强公司内部的监管作用,规范上市公司的运作,限制非公平关联交易产生。

2.加强董事、监事、经营管理人员以及控股股东的诚信义务建设

随着关联企业的迅速发展,关联交易愈发错综复杂,为了保证交易的安全和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证监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2007)第38条规定: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勤勉尽责,关注信息披露文件的编制情况,保证定期报告、临时报告在规定期限内披露,配合上市公司及其他信息披露义务人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公司法》(2005版)第148条规定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对公司负有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利用职权收受贿赂或者其他非法收入,不得侵占公司的财产。《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等相关文件中也有类似的规定。虽然我国的有关法律法规对我国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及控股股东的诚信义务都作了规定,但还不够全面、完整,尤其是对控股股东的诚信义务规定得不够多,不够详细。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我国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及控股股东的诚信义务建设,尤其是控股股东的诚信义务建设。

3.完善股东派生诉讼制度

当大股东或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利用关联交易侵犯了公司和其他非关联股东的利益时,一种有效地维护其权益的办法就是股东派生诉讼。股东派生诉讼制度是指当公司利益受到损害并进而损害到公司股东和其他参与者利益,而应该代表公司行使诉权的公司机关拒绝或怠于行使诉讼权利时,公司股东可以代表公司向法院提讼的法律制度。《公司法》(2005版)第152条规定“监事会、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或者董事会、执行董事收到连续180日以上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1%以上股份的股东书面请求后拒绝提讼,或者自收到请求之日起30日内未提讼,或者情况紧急,不立即提讼将会使公司利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前款规定的股东有权为了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讼。”

《公司法》中对股东派生诉讼的激励机制比较薄弱,发达国家采取的赋予胜诉股东诉讼费用补偿请求权,赋予胜诉原告股东在某些特定情形下的直接受偿权等先进制度并未被采用,使得股东在提起派生诉讼时将背负比较沉重的成本压力。另外,对股东派生诉讼的约束机制也不够健全,在诉讼费用担保制度、限制原告股东的处分权利、明确股东败诉时的赔偿责任等方面缺乏有效的规定,这些不足都还有待其他法律法规作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刘建民,刘星.关联交易与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实证研究――来自沪深股市的经验证据[J].中国软科学,2007(1):79-89.

[2] 刘武,郭红卫,王竹园.非公平关联交易、信息披露与终极股东隧道效应[J].南方金融,2009(5):46-49.

[3] 李晓蕾.对关联交易转移价格信息披露问题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9(2下):107-108.

上一篇:高校会计核算新思考 下一篇:长期租赁投资的会计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