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如何看待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特点

时间:2022-10-02 02:35:15

教学中如何看待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特点

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学困生自身特点和社会性因素两大方面。其中学困生自身的特点包括认知方面的因素和行为因素,而社会性因素则来自于社会、学校和家庭几方面的影响。

1. 学困生自身特点分析不可否认,人的智力在客观上是存在差异的,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对同样的学习内容的接受效果是存在差异的 很多研究都证明了学困生在认知能力包括记忆力、思维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缺陷。也有研究表明学困生在元认知整体水平及各个维度上均落后于一般学生而且其发展速度较慢。旨在解决怎样学习问题,提高学习适应性,培养非智力因素,开发学习潜能,优化学习心理,进行行为干预:采用注意力训练、自信心训练、自控力训练等方法,让学生逐步建立自我监督和互相监督的机制、自我强化机制,调动学生自我管理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自我控制和学习过程中的乐趣。他们在方法性、计划性与总结性三方面表现最差,包罗了在元记忆方面的主要缺陷。同时学困生的解题策略应用与一般学生相比存在本质差别,他们不能掌握准确灵活的迁移策略,因此学困生在同样学内容的接受和巩固方面存在差异。由于这种差异导致了学生的自信心严重丧失,自卑感重,对周围事物过分敏感,烦躁不安,经‘常陷入高度的焦虑状态中。由于学困生的自信心不足,部分学生甘居下游,得过且过,产生厌学情绪,上课如坐针毡,注意力涣散,容易分心,做事缺乏责任心、上进心,无法按时完成作业。他们的学习兴趣淡漠,缺乏学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意志力薄弱,并且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行为障碍。由于他们存在如此严重的心理和行为障碍,在学校和家庭生活中他们对来自各个方面的积极反馈比较麻木,习惯了父母和教师的消极评价,很少有成功和快乐的体验。

2. 影响学困生的社会性因素分析人是社会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 影响学困生的社会性因素主要包括社会、家庭和学校三个方面。其中社会因素主要是指目前社会公认的对学习的认识和态度。由于竞争的激烈性,目前社会上存在着“唯学历”的观点,在这种想法的影响下,人们不自觉地给学生施加了无形的压力,造成他们沉重的学习负担。在这种重压之下一些学生选择了逃避,并且产生了厌学心理。家庭是整个社会的一个子单位,它是孩子进行社会化活动的基地。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养方式、教养态度和行为以及对孩子的期望水平、整个家健的教育氛围和环境都会对学生造成深远的影响。许多研究表明,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对孩子的管教、帮助以及指导的程度都直接影响着家庭成员之间的心理关系以及学生的学习环境。在关系紧张的家庭中生活的孩子缺乏安全感,长期处于无助、孤独和迷茫的状态中,必然会影响他们的学业成绩,进而导致学业上的失败。父母对子女过高的期望也会造成学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对孩子的情感投入少,倾向于拒绝或否认孩子的一切进步,用简单的批评、指责的方法来教育孩子,使孩子的自信心丧失,由害怕、无助转变为逃避、厌恶学习。

3. 学习困难学生在抑郁性、情绪变化、神经质、协调性、细致性与对普通学生有明显差异,说明学习困难学生情绪更不稳定,易焦虑、抑郁,情绪多变而且反应强烈,人格因素是导致学习困难的一个非常重要因素 除了家庭因素之外,另一个影响儿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学校。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的教学、学校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着每个学生学习活动的质量。其中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最为直接。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以情感、认知和行为交往等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心理关系。师生关系是学困生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重要关系。研究发现,一般教师对学困生的评价较低,学困生对教师存在抵触情绪,师生关系淡漠、疏远。他们很少获得教师的关注,教师对学困生的期望值也低,不能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这样使得学生很少获得成功体验,加速了不良行为的出现.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同伴关系也是学校人际关系的重要方面,它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着直接的影响。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同伴接纳的程度存在一定的关系。有研究表明:学困生的同伴接纳水平较低,往往被同伴排斥。他们常常因为处理不好同学关系而陷入孤立的境地。长期的孤立与排斥使得学困生的心理受到很大伤害,他们变得自卑、敏感、逆反进而对学校、老师和同学产生厌恶心理.敌对倾向严重。

总之,家庭和学校是学生进行社会化活动的重要场所,学生与家庭和学校的关系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今后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针对每一位学习困难的学生特点,制定相应的策略,有效的帮助和影响他们,让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成为对社会和家庭有用之才。

上一篇:关注初中语文五大问题 提高语文课堂实效 下一篇:素质教育下的科学教学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