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开展自学探究活动探析

时间:2022-09-21 01:07:12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开展自学探究活动探析

【摘要】结合教学实际如何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去实施自学探究活动。

【关键词】主人;自学;探究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体,而学生则是知识的承载器,学生是被动的、机械的接受学习,导致学生的学习缺乏研究探索的过程,尤其缺乏大胆创新和表现的机会。严重阻碍了学生在数学上的发展和潜能的释放。而现在课程改革为素质教育独辟了一条蹊径,“以人为本”成为学科学习中的重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智力发展程度的差异,也尊重了学生对问题发表看法的权利。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可以通过眼睛看,可以主动的去思考了,可以通过嘴巴说,这才是探究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近年来,我通过学习并自觉围绕新课程标准思想,在数学教学中开展自学探究活动,着力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让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并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感和精神。下面,我就谈谈对开展自学探究活动的一些粗浅认识。

1.平等和谐,营造自学探究的学习氛围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间情景活动与认知活动相互作用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知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这其中学生是整个学习活动的主人。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必须努力营造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创设情趣味性、生活化、开放性、控索性的学习情境。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学生心情愉悦,乐于接受新知,主动探索未知,也就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思维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这样他们的学习自主性才能充分地表现出来,促进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在课堂中,我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大胆参与,师生间平等讨论。学生说不完整的可以随时补充,不清楚的及时提问请示,不同的想法可以各抒已见,甚至争论。对于那些学有困难的学生我始终给予特别的关照,给于更多的机会,竭力保护他们的自尊心,鼓起足够的自信心。我认为这些做法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大有裨益。近年来我还一直坚持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和尝试,这种形式可以在班上开成一种研究问题的氛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小组成员之间经常开展认真的讨论,教师也以一个平等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到他们的讨论活动中来,学习信息得到及时多向的交流,使学生的学习和积极性空前高涨,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彼此的尊敬和关怀,体验到学习欢乐与成功,不唯上、不唯师、不唯课本。

2.融入生活,激发自学探究的学习兴趣 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版)》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交流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在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使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归纳、猜测、交流、反思的活动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技能。

3.大胆放手,拓展自学探究的活动空间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评价一节课是否成功,并不是看教师是如何精心的“讲”、巧妙的“教”,而在于教师是否能结合教学内容大胆的引导,放手让学生充分的“学”,给予学生以充分的观察、操作、猜想等自学探究的机会与体验过程。

3.1 课前自学,鼓励质疑。在课堂上短短几十分钟内由学生自主的通过自学活动来完成任务,是有一定有困难的(特别是一些学有困难的学生)。因此我十分注意指导学生开展课前自学活动,充分利用课本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提前将学习内容告诉学生,并提出相应的自学要求,尤其鼓励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不同的想法。

3.2 提供机会,实践验证。有了充足的自学活动,课堂上我总是因势利导的鼓励每一个学生都不同程度的先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悟“说”出来,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猜想问题的可能结果,并让学生在小组互评互议、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把错误与不足都及时的予以验证、纠正和补充,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我认为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而且能同时培养学生严谨负责的科学态度。

3.3 尊重个性,方法多样。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学生之间“无论是对生活情景的感悟,数学问题的发现与分析,还是对解决问题的策略的选择等等,都存在个性差异”。可以讲,“任何一个问题的解决都会发现学生所具有的鲜明的个性”。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当承认学生差异,尊重他们的个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较好的发展。提倡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化,正是学生自主探索活动中实施因材施教的有效途径。

4.评价激励,体验自学探究的活动乐趣 《教学课程标准(试验稿)》提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数学教学由以前的注重结果转变为注重学习的过程,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能力以及情感态度都是对学生以后持续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形成良好的能力、情感与态度为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学习心态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对学生的评价的重点应放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观察力、思维力以及学习心态、良好的习惯与态度,在这些方面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的评价,要注重发现学生好的方面,要多给学生鼓励,使他们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对数学产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并从中悟出一些对做人和生活有帮助的道理。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自学探究活动时,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本身始终是充满快乐的!

有人曾说过:“时间和空间对于孩子来说就像生命离不开水、阳光和空气。因为这些构筑了他们学习的基石。”开展自学探究活动,我们在课堂上就要做到大胆放手,把教学的时间与空间交给学生,让学他通过自己的观察、实践、思考与讨论,去获得知识,同时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得到了发展。你会发现学生也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创造者。自学探究活动的开展,这既是《教学课程标准》对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也是时展对未来人素质要求所必然的

上一篇: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从积累开始 下一篇:如何才能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