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自主预习的作用及指导策略

时间:2022-10-02 02:28:28

初中数学自主预习的作用及指导策略

摘要:教师都有希望每一名学生成功的愿望,都相信每一名学生有成功的潜能,相信每一名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成功。21世纪的课程改革,强调要转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培养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愿望、能力和方法,既是课改的目标之一,也是构建终身学习社会的必然要求。因此,在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发学生数学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过程中,笔者就学生的数学自主预习谈谈个人看法。

关键词:潜能;拓展;路标;差异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245-01

教师都有希望每一名学生成功的愿望,都相信每一名学生有成功的潜能,相信每一名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成功。21世纪的课程改革,强调要转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培养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愿望、能力和方法,既是课改的目标之一,也是构建终身学习社会的必然要求。因此,在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发学生数学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过程中,笔者就学生的数学自主预习谈谈个人看法。

一、预习的作用

1.预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预习中发现的有价值的观点在课堂上如能成功地展示,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学生的成就感由然而生,学生乐学、愿学的心理一旦形成,数学成绩的提高也就顺理成章。

2.预习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预习,学生会感受新知,会积极将脑海中已有的知识和新知联系起来,做好旧知和新知的过渡,练就的时间越长,学生就能越快找出此节课的重点内容,甚至自行突破难点,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提升了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预习可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由于学生在课前已预习,简单的知识完全可自行解决,课上的时间充裕了,就可补充些拓展提高题、实践应用题,自然而然课堂容量增加了,学习效率也提高了。

4.预习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学生在自主预习的过程中,对于自己产生的疑问,他首先会向本小组的成员交流、请教,把它作为本小组要共同讨论的课题,通过本小组成员的共同参与,不知不觉中小组的合作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在提升,最终确定的解决方案可能是教师也想不到的。

5.预习可活跃课堂气氛。学生由于预习了本节课的内容,会对本节课的内容多少有些了解,课上就能够参与同学们的讨论、交流、合作,学习气氛不再沉闷。这要比老师在上面干巴巴地讲解,学生一味被动接受,甚至打瞌睡强很多。学生乐于上课,乐于交流,思想的火花在课堂上碰撞、交流,或说、或唱、或演,学生在平等、自由、和谐、宽松的气氛中张显个性,展现自我。

6.预习可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探究得来的思维过程,容易得到进一步升华,就是创造。有的同学往往突发灵感,另辟蹊径,事半而功倍。给学生一个展现的机会,学生还你一个创造带来的惊喜

二、下面谈谈我对学生自主预习的做法指导

通览全文,找出书本上的定义、定理,看懂例题的解题思路。这是很浅显的做法。写预习笔记。要预习的内容要求学生用红、蓝双色笔记好笔记。为什么要用双色笔?好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在预习中体会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并用红笔写出来,锻炼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另一方面,用双色笔换笔使用的时间,学生能细细体会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区别、逻辑推理。

三、在时间的允许下,让学生尽可能完成书后习题

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我们也可以下发预习提纲,做好预习指导。预习提纲是学生预习的“路标”、“方向盘”。预习提纲的编写一般以问题为线索,即要求学生掌握的概念、定理等以问题的形式展开,让学生通过对所提问题的思考与探究,挖掘自身的潜能,从而获得新知。比如在学元一次方程组时,把问题设计成填空和问答的形式:“元”的含义是指____,次是指的次数是____次,定义中强调了____点。如果给你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你怎么看?下面的方程组是二元一次方程组吗?

x=1

y=2x+y=1

2x-y=5

四、问题的设置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问题的设计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由浅入深地导出本节课的内容,一环扣一环,层层递进,注意强化学生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方法、规律。通过循序渐进的理念灌输和实践引导,使学生在提纲的引领下,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过渡到小组的合作、交流、探究,最后到全班展示。

2.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学生知识技能的形成。在学习了多边形的内角和是(n-2)180°后,不妨再让学生算一下,当n=3、4、5时的内角和分别是多少?再举几例试试看。由此可以看出每当多边形的边数增加1时,其内角和增加180°。已经知道五边形的内角和是540°,那么六边形的内角和就比五边形多一个180°,因此六边形的内角和为720°,快速而准确地算出六边形的内角和,这就是知识技能的形成。

3.设计的问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认知规律。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循序渐进,逐步放手,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联系不能跨跃太大,如果跨跃太大就会使一部分学生掉队,甚至厌学。

4.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检查。对于以布置的预习,可通过抢答、展示、对查等方式进行验收,对预习好的同学表扬,对预习完成差的同学给予批评,激励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切实提高预习的实效性。

5.预习习惯的养成,需要老师和同学们长期坚持,用心完成。

总之,要想上好一节课,课前学生的自主预习是必不可少的,要想上出精彩一课,就需对学生的预习做出必要的指导,俗话说“小疑小进,大疑大进,不疑不进”,课堂上一次独到的发现,一次大胆的质疑,一次独具慧眼的点评,甚至是一个创新火花的产生都是预习的结晶。

上一篇: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路径探索 下一篇:浅谈培养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