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中考数学复习中如何“减负增效”

时间:2022-10-02 01:50:47

浅谈在中考数学复习中如何“减负增效”

中考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如何有效地进行复习是摆在每一位一线教师面前的严峻问题。作为一名初三数学教师,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在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等方面有几点体会。

一、教师间要学会合作

对教师来说,合作也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师只有经过合作才能从中感受到合作的意义,才能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和收获,才能行之有效地进行教学。教师只有把每一节课都上成精品课,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每一节课的课堂质量。

二、要精心选择复习题

初三复习阶段,复习资料要避免题海战术,教师必须在选例题上多动脑筋。在选择例题时,既要注意例题的典型性,又要兼顾例题的辐射面,使学生在具体运用过程中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例如,在复习有关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等相关知识时,对例题和练习进行综合,整合出这样一组题目:

已知二次函数y=x2+2x-3。

(1)作出函数图像;

(2)求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及对称轴;

(3)根据图像写出抛物线与x轴、y轴的交点坐标;

(4)根据函数图像判断方程x2+2x-3=0有无实数根;

(5)根据函数图像分解因式x+2x-3;

(6)根据函数图像求当函数值大于0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此例从各小题本身来说,可以复习、巩固二次函数图像的画法,顶点、对称轴公式及配方法求顶点坐标和对称轴方程,拓展学生解一元二次方程、分解因式,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能力以及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使学生各知识点之间形成网络,深刻理解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这是各小题本身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三、深入研究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很多教师有这样的体会,多次强调的问题学生总是记不住,究其原因,是学生对概念性质的理解有偏差或有疏漏,要解决此问题,教师应静下心来研究学生出错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做中考模拟题时,有一类题目是求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如:■有意义的条件是。这类题应该是很简单的,但我发现有几个学生遇到这类题目答案总是:x≥0,于是我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问题,最后弄清了他们错误的原因在于:把“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错误地理解成了“字母大于或等于0 ”,于是再讲解时我一句话就道出了他们的症结所在。

四、综合运用知识,加强能力培养

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探索创新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①通过变更命题的表达形式,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②提倡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这样的训练有益于打破思维定势,开拓学生思路,优化解题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③边做题,边总结。教师要善于通过做题总结方法。

五、制定计划、全面复习、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中考复习为了切实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必须制定行之有效的复习计划,具体做法如下:

(1)划分知识体系。把三年的知识点划分成几个知识体系,如代数部分可以划分为: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统计与概率。

(2)练好扎实的基本功。从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抓起,明晰结构、突出方法,目的是要“过三关”:①过基础知识关。必须做到基础知识扎实,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就不可能有好的结果。②过基本方法关。③过基本技能关。毫不吝惜地删除偏、难、怪题,尤其是使用一定的技巧方法才能解出的题目。

(3)选取一本适合学生的复习资料(经过老师筛选)让学生去做,通过批改作业,对学生的错误知识点、疑难点进行重点讲解,使其加深记忆,对理解有错误的知识点通过复习得以纠正,重新认识。对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让学生必须修改,并及时批阅,保证80%以上的学生对所复习的知识点能够掌握。

(4)分专题来练习。把近几年出现的中考题型作专题归类,专项专练,这一阶段要严格控制复习的进度,不求快但求一步一个脚印,老师讲解可以细致些,边讲边练边评,扎扎实实地复习好每一个题型。另外,每一节课都要做一下小结:今天的复习课,学生有何收获?他们还存在的毛病是什么?只有让学生自己知道自己的缺点和毛病并有意识地去改,他们才能有实质性的提高。

(5)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最大效率,复习将事半功倍。在初三复习阶段因为时间紧、任务重,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可能照顾到全体学生,因此可以把学生按成绩分成学习小组,真正利用“兵教兵”的方式,把讲解权下放给学生,有利于学生大面积提高成绩。

(6)模拟练兵,冲刺中考。作为教师应该最了解学生知识链条的组成,也只有教师才能指导学生走捷径,用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收获。教师一定要通过做大量的题来组合最适合自己学生的套题,避免学生在复习中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

总之,在紧张的中考复习中,一线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优化复习过程,提高复习效率,在“减负增效”上下功夫,使学生能够在中考中获得优异的成绩。

上一篇:阅读与写作的整合 下一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