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校报编辑必须具有的几种意识

时间:2022-10-02 01:33:13

论高校校报编辑必须具有的几种意识

摘 要: 高校校报编辑是一项神圣的职业,是社会文化传播的“把关人”、“守门员”,肩负着构建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的重任。一名合格的高校校报编辑必须在思想上具有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学习意识,从而充分发挥高校校报营造氛围、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重要激励作用。

关键词: 高校校报编辑 政治意识 责任意识 学习意识

编辑工作是精神文化传播的主体工作,应该在满足受众需求的基础上引导受众,以高品位的、积极健康的文化产品培育受众。高校校报编辑应通过编辑活动,引导学校师生,尤其是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地发展。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校报编辑必须在思想上具有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学习意识,全面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为建立和谐社会、和谐校园作出自己的努力。

一、政治意识

编辑工作是政治性、思想性很强的工作。新时期的高校校报编辑,担负着宣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政治责任。有人认为,编辑工作就是策划选题和对文稿的审读、加工整理,并使语言文字等规范化。这些当然是编辑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必须认真做好的。但是贯穿这些工作有一条主线,就是要注意其中的政治性和思想性。众所周知,编辑的基本职责是对文稿的选择、评价和把关,但用什么尺度去选择、评价和把关?科学标准、知识标准、艺术标准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对于编辑工作而言,重要的是政治思想标准。所谓“守土有责”,这个“责”,特指政治思想方面。如果编辑的政治意识淡漠,把关不严,就可能造成政治导向错误。

一个合格的校报编辑,应该有知识,但更重要的是要有理想、信念、道德和品格。没有道德、品格,知识再多,也很难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编辑工作者。同志在“全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方针。所谓德育为先,就是要在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强调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校报编辑是大学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编辑工作中,必须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站在维护安定团结的高度,认识、处理问题,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把好政治方向,始终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在具体处理稿件时,校报编辑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牢牢掌握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的主动权,不折不扣地贯彻学校党委和行政的工作部署和工作意图,特别是面对大是大非的问题,一定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决不能闪烁其词,模棱两可。对待敏感问题、热点问题等,编辑要在增强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的基础上,严守宣传纪律,严格把关,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为学校发展、为大学生健康成长营造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氛围。

二、责任意识

新形势下的校报编辑认清自己的责任十分重要。高校校园主流媒体的校报编辑,必须具有大力发展先进文化的责任意识,主动接受与传承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历史责任,承担选择和传播优秀文化的时代责任。对于报纸版面,要通过自己的编辑劳动,使选择、加工的作品切实做到弘扬主旋律,切实体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效果,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校园文化。

如何体现编辑的责任意识呢?首先要以一种虔诚的心态对待编辑职业,对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尤其是在信息化时代,校报都有网络版,如果编辑在编辑稿件时稍有疏忽,就会在网络上以几何级的速度传播给读者,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同时,要把自己的工作同学校的中心工作和师生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使自己编辑的版面丰富而灵动,真正成为架设在领导和师生心灵间的一座桥梁。其次,在对稿件进行编辑过程中,要舍得花费气力和心血,通过自己创造性的劳动,使文章尽善尽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甘做无名英雄。

另外,校报编辑的责任意识还体现在对学生的培养上,切实做到岗位育人。一是培养学生通讯员骨干。学生记者是校报的主要依赖力量,对于他们既要使用,又要培养,以全面提升他们的政治素养和业务素质。二是在培养的基础上推荐学生就业。校报编辑与社会接触广泛,有不少对外关系,大可利用这个作为桥梁,为优秀学生寻找就业出路。

三、学习意识

在信息社会,编辑面对海量信息的选择和加工能力,已被推到历史上空前重要的位置。选出最适合受众的信息和知识,是最重要的;把作者的作品优化成受众最为喜闻乐见的新闻精品,更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而达到和满足这些,作为高校校报编辑,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因为身处知识创新、终身学习的时代,一个编辑不懂得或不熟悉的东西越来越多,即便是过去懂得或熟悉的东西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更新。

从高校校报编辑涉及的工作内容来看,编辑既需要有一定的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又需要具有编辑专业的职业素养或专业技能,否则就不能很好地适应自身的编辑工作。事实上,绝大多数校报编辑并没有接受过相关的职业教育,更谈不上什么理论教育,现实中的编辑工作大多靠传帮带式的师徒相承而得以沿袭。在科学高度发达的新时期,编辑人员的专业素养不能仅靠师徒相承或个人去摸索、领悟、感知,而应该通过就业前的职业教育、就业后的专业培训,使得编辑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编辑工作的具体方法上熟练掌握编辑技能。应该看到,编辑单纯拥有相关学科的知识并不足以应付编辑工作的需求,一个合格的编辑应该加强学习,最好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不仅要学习编辑学的基本理论、编辑工作的基本技能,而且要学习诸如文法修辞、哲学逻辑、政策法规、社会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用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地丰富和充实自己。要通过深入广泛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使自己具有较高的审美和鉴赏能力,能从来稿中感悟一般人感受不到的东西,从而发掘璞玉;通过学习,具有相对广博的知识,应对来稿中涉及的各方面内容。

同时,编辑要善于学习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提高运用网络的能力;要充分利用因特网资源,将网络资源的优势充分融入到选题、审稿环节中,通过登录高校、科研院所等网站搜索信息,密切关注当前学术发展的趋势和动态,不断丰富自己的视野。只有这样,才能在编辑过程中了解和熟悉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才能在编辑中基本做到得心应手。另外,编辑还要不断学习先进的编辑出版观念。现代编辑不仅仅是对来稿的整理和加工,更重要的是建构新理念、新思维,通过成熟的策划,在报纸版面上打造具有特色的栏目,最大化地体现编辑思想,以形成校报的鲜明特色。

参考文献:

[1]雷惠萍.论新时期高校校报编辑素质.新闻前哨,2004,(8).

[2]袁泽.谈编辑的文化使命与责任.邵益文.编辑、营销、阅读率及其他.新形势新思考.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

上一篇:浅论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下一篇: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控制与相关档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