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要适合学生身心特点

时间:2022-10-02 12:58:20

初中体育教学要适合学生身心特点

摘要:《初中体育新课程标准》指出:“体育课程要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所以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根据《初中体育新课程标准》;根据初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学生为主体,做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合理安排学生的运动负荷高峰期。预防运动损伤,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关键词:初中体育;运动;负荷;高峰期;安排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0-0010-01

《初中体育新课程标准》指出,体育课程的性质是要“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所以我们体育教师根据《初中体育新课程标准》;根据初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合理安排学生的运动负荷高峰期。预防运动损伤,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具体做法如下:

一、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要合理安排运动负荷高峰期

运动负荷是指身体练习所给予人体的生理、心理负荷。合理的运动负荷主要通过体育课的密度和运动量及心理过程来评定,也是教师在体育课中教与学的双边关系的一个重要评价。

对于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运动负荷的安排,国外较普遍的做法是把运动负荷最高峰安排在一堂课的前半节,在一节课的后半段要使学生的运动负荷量逐渐下降,到一堂体育课结束的时候心率能够恢复到正常水平,有利于学生有充沛的精力迎接下面文化课的学习。

而目前在国内许多学校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在组织安排学生的体育活动的时候,基本上是在体育准备活动后学生就出现了运动负荷第一高峰,而学生感受到运动负荷的最高峰一般出现在后半节课。对体育课中学生的生理、心理负荷安排不当,忽视了对运动负荷最高峰的合理安排,以致学生在体育课下课后10分钟内心率还是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造成的后果就是会影响到学生在下一节文化课上,静不下心来进入学习状态,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都很不利。而且影响到了文化课的正常学习,所以要合理安排学生在体育课上的运动负荷量,就要在体育课的准备活动后,大多数学生的心率都在120次/分以上,就已经基本符合体育运动的教学要求,教师在这个时候安排运动负荷最高峰,可以使学生心理生理等方面都能适应,在后半节课再安排一个运动负荷小高峰,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素质,在心率逐渐下降时再做3―5分钟整理活动,学生下课时基本能够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有目的地把运动负荷最高峰安排在教学基本部分的前半段。

这里应该引起教师注意的是,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运动负荷最高峰出现后,可能有一部分学生在生理心理上有些疲劳和力不从心的感觉,这时必须安排一些巩固教材内容或趣味性的体育娱乐性活动,让学生自己调节生理心理上疲乏和厌倦感。例如,在教学初三《体育与健康》教材中,“耐力跑和实心球”这节课,教师可以在体育教学过程的准备活动部分,为学生安排进行间徒手操一套,集体慢跑2分钟;在体育教学的基本部分,教师可以讲授耐力跑的动作要领和要求后,可安排男学生进行男子1500米跑在7分钟完成,可安排女学生进行女子1000米跑在6分钟完成。跑完后大部分学生的心率达到了180次/分左右,再让全班学生花2分钟的时间集体绕操场走一圈。接下来可以让学生巩固投掷实心球的体育教学内容,并且安排学生进行象征性地实心球投掷达标赛,男学生的衡量标准是以7米为铜牌,9米为金牌,女学生的衡量标准是5米为铜牌,7米为金牌。在体育教学的整个活动过程中每一个学生的情绪都很高,教师再在下课前安排全体学生再做一些体育整理活动,让绝大部分的心率都能恢复到上课时的水平。

对运动负荷不大的课,例如投掷、垫上运动等,可在课的前半部分安排一些素质训练,这样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增强。

二、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要预防学生身体损伤

初中学生身体发育和心理素质的发展正处于迅速发展的时期,非常需要体育运动来锻炼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身心健康水平,但运动量也要适时适量,适应初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不能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因为遇到考试,例如在期末考试前和体育中考后就任意删减体育课时,更不能在体育课中出现运动负荷过大,而损伤学生稚嫩的身心发展,初中体育课的教学目的,不是为了对学生进行专业训练,培养专业运动员,而是通过各种体育运动项目来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修养身心,提高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水平,所以我们体育教师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了解常见的损伤发性的原因及预防、处理方法,从而更有效地发挥体育锻炼对增强学生体质,增强学生身心健康的作用。

所以教师首先要认清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意义,并且在体育教学中以事实为依据,反复向学生强调,象专业运动员中国田径110跨栏“三冠王”刘翔因受伤而婉惜地不能参加08年北京奥运会,还有1997年获得全国跳马冠军的桑兰,在98年7月22日第四届美国友好运动会的一次跳马练习中不慎受伤,造成颈椎骨折,胸部以下高位截瘫,都是很惨酷的现实事例,以此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并在体育教学开台阶段,正确到位的做好运动前的准备运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在技术动作上的缺点和错误,最大限度地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在学生不可避免地发生擦伤、挫伤、刺伤、撕裂伤,肌肉拉伤等软组织损伤时,教师要及时的进行处理,比较严重的,要及时地送学生上学校医务室或者医院。

总而言之,初中体育教学对于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非常重要,所以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我们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做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合理安排学生的运动负荷高峰期。预防运动损伤,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

上一篇: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下一篇:浅议小学体育的“内外兼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