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蛋白大豆品种蛋白含量的主要栽培措施

时间:2022-10-02 12:28:07

提高高蛋白大豆品种蛋白含量的主要栽培措施

摘要 大豆的蛋白质含量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从播期、密度肥料和微肥方面论述了提高高蛋白大豆品种的主要栽培技术措施,为今后大豆品种的田间管理提供依据。

关键词 大豆;高蛋白质含量;栽培措施

中图分类号S5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l004—8421(2012)02—143—02

大豆籽粒中蛋白质含量高达40%,是人们生活中主要的蛋白来源,同时还可作牲畜饲料及食品和轻工业原料。在21世纪人们面临蛋白资源短缺的全球性严重问题,所以提高大豆品种蛋白质含量、积极改善大豆品质、提高营养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蛋白质含量成为衡量大豆品质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蛋白质的需要越来越迫切了,大力发展投资少、成本低、性能好的高蛋白大豆产品为人们所关注。因此,积极开展大豆高蛋白育种与栽培的研究已迫在眉睫。在一定的基因型条件下,通过适宜的栽培措施,可以使品种的优良特性得到最大的发挥。因此,在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研究其高产高效的配套栽培技术至关重要。

1 利用育种手段培育高蛋白大豆新品种

大豆的蛋白质品质,主要与含硫氨基酸量有关,特别是蛋氨酸、色氨酸与胱氨酸的含量。由于大豆蛋白质的赖氨酸含量已较高,因此在提高大豆蛋白质的品质时,常常不大考虑到赖氨酸的提高,而特别强调蛋氨酸、胱氨酸、色氨酸的提高。

1.1利用高蛋白的野生大豆与当地主推栽培品种杂交,以提高当地大豆品种的蛋白含量野生豆(GlycinesojaSieb.etZucc.)中蕴藏着许多优异的蛋白质和油脂基因,是宝贵的种质资源。为改良栽培大豆,拓宽大豆育种的遗传基础,国内外相继开展了野生大豆资源利用的研究,以期把野生大豆的高蛋白多花多荚及特殊的抗逆性等基因转育栽培大豆中,以提高栽培大豆的蛋白质含量及其他性状。截至目前,许多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野生大豆高蛋白资源拓宽大豆育种的遗传基础,提高培栽大豆的蛋白质含量是可行的。

在进行提高栽培种蛋白质含量的育种中,不仅要选用蛋白质含量较高的材料作母本,要尽可能选用蛋白质含量较高的作父本,即以高×高的组配方式。即在进行提高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杂交育种时,应选用蛋白质含量高的品种做亲本,同时还要考虑到母本对提高杂种后代蛋白质含量的作用,应尽可能选用蛋白质含量高、综合农艺性状好的品种作母本。

2 利用栽培措施提高大豆蛋白质含量

2.1播期关于播期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到很多报道,但结论不一。丁振麟研究结果表明,播种越早,大豆籽粒的蛋白质含量越高。王志新等在2003年研究环境因素对大豆化学品质及产量影响认为,播期对脂肪、蛋脂总量、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陈维元等认为,适期播种有利于提质增产。陈锦坤等认为,迟播对南方高蛋白大豆产量有一定的影响,调节效应不显著,对籽粒蛋白质含量有极显著的调节效应。于凤瑶等对黑龙江省大面积种植的高蛋白大豆品种黑农48、黑农43和东农42的播期进行了检测,大豆蛋白质含量随播期的推迟逐渐升高,在某一播期达到最高峰值后下降,不同品种的最高峰值出现的播期不同。冯丽娟等研究认为,除丝氨酸、胱氨酸和蛋氨酸含量受品种因素影响较大外,其他14种氨基酸及氨基酸总量均受播期影响较大,说明在各种氨基酸的积累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播期的影响尤为重要,即光、温、水等自然生态条件对氨基酸的形成和积累具有一定的决定作用。随着播期的推迟,各种氨基酸含量呈下降趋势。因此,提高含硫氨基酸的含量,除选择高含硫氨基酸的大豆品种外,可适当地推迟播期。时早播对提高高蛋白大豆的蛋白质含量是有利的。

2.2密度大豆因品种不同,栽培密度也有差异,从而自励的蛋白质含量也会有差异。宁海龙等认为,密度对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及蛋白质总量的影响程度因品种而异。朱红德等认为,在29.85万~37.31万株/hm2的密度范围内,高蛋白大豆的产量、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以及蛋脂总量最高。宁海龙等研究认为,蛋白质含量在密度达12.25万株/hm2时最高,而在密度高于12.25万株/hm2时,蛋白质含量随栽培密度增加而降低。

2.3NPK肥合理的氮磷钾营养水平及其配比,能够协调土壤营养供应,促进大豆对养分的吸收和根瘤固氮,从而有利于大豆品质的改善。施用氮肥对大豆籽实的氨基酸与必需氨基酸含量亦有明显影响。氮肥对大豆籽粒产量和品质的效应因氮肥类型、施用量、施用时期、施用方式等不同而异。孙聪姝等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大豆蛋白质积累的影响,施氮肥后,蛋白质绝对含量在生育前期增加效果不明显,生育后期表现有所增加。程光华等认为,氮磷钾配施处理比氮磷处理增产10.5%~14.4%,比无肥处理增产32.8%~69.4%。甘银波等以3种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为试材,研究结果表明大豆营养生长阶段的最佳追肥时间为根瘤形成始期;而大豆生殖生长期间的最佳追肥时间为大豆开花期。邹德乙等认为,在施氮肥基础上施用磷钾肥或在有机肥基础上配施氮磷钾肥,其氨基酸总量及必需氨基酸含量亦有增加趋势,但不显著。

2.4微量元素钼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营养元素之一。吴明才研究报道,钼或硼对大豆籽粒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有一定影响。吴明才等研究报道,施钼可增加蛋白含量2.0%~4.2%。刘鹏等试验结果显示,钼、硼对大豆品质有较大的影响,适量施钼、硼,使大豆籽粒蛋白质的含量增加,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都有一定增加,降低籽粒中脂肪及钙的含量,使籽粒中氨基酸和脂肪的组分发生变化。孙羽等。认为,施硫可以提高大豆蛋白质含量,过量会降低蛋白质含量,而且蛋白质脂肪总量会降低。

李志玉等研究认为,硒是人和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大豆中的硒主要分布在蛋白质中,施硒增加籽粒中蛋白质含量。周勋波等认为,适当施用硒肥使处理组合的粗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且喷施低浓度硒肥比高浓度更有利于大豆籽粒粗蛋白含量的提高;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总量各处理都有增加,尤其是必需氨基酸增量显著;通过施用硒肥可以改善作物品质。

王芳等认为,缺镁胁迫下大豆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合成受阻,而适量施镁(10mg/L)则能有效提高大豆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吴英通过盆栽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施镁可以提高大豆蛋白质含量。赵久明等在大豆初花期用20mg/L柠檬酸钛喷施植株,结果表明,喷施钛肥可使大豆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

3 结语

大豆的蛋白质含量既受遗传控制,又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大豆本身的遗传基础是决定其蛋白质含量的首要因素,但也不能忽视环境条件对的影响。环境条件差异越大,造成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变异幅度越大。综上所述,在栽培措施中氮钾肥对大豆品质的影响较大,其中氮最大,磷次之,钾最小。因此,在生产实践中要综合各种因素,以便更好地提高大豆的品质,提高大豆产量。

上一篇:浅谈房屋建筑工程中的质量监理 下一篇: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