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防范民办高校贷款风险的对策及预防

时间:2022-10-01 11:09:55

浅析防范民办高校贷款风险的对策及预防

【摘要】随着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越来越成推动了高等教育的日益高涨。政府、教育管理机构针对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性问题,采取了增招扩容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允许民办高校扩大招生,逐步扩大民办高校办学规模。但民办高校发展的同时,面临着政府财政投入逐年减少,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等资金短缺的问题,贷款就成为民办高校解决燃眉之急的关键办法,学校通过银行贷款加快自身发展本无可厚非;但民办高校贷款像一双刃剑,在积累了资产的同时,也积累了贷款风险。倘若在贷款同时忽视了所存在的风险,将给民办高校的正常运营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甚至导致学校破产。事实上,自上世纪末开始的民办高校大扩招到近几年间,这种风险已陆续在全国各民办高校开始出现,引起了教育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贷款风险 对策 预防

九十年代后期,民办高校在短短几年间招生规模急剧膨胀,但无论是招生规模的扩大,还是办学质量的提升,都必须有巨大的教育资金作支撑。为了解决民办高校快速发展经费需求巨大与国家财政拨款有限的突出矛盾,各民办高校普遍地采用了“银校合作”这一形式。银行贷款解决了民办高校超常发展中的资金瓶颈难题,改善了办学条件。毕竟向银行贷款不但要还本,还要付息,一旦民办高校到期不能清偿银行贷款,势必会产生风险,给民办高校的正常运营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一、民办高校贷款的性质及特点

民办高校贷款的产生,是高等教育经费需求得不到政府财政拨款的满足,而又不能从向学生所收学费中及时得到补充所造成的。对民办高校而言,最重要的是应该认识到银行贷款资金的负债性质。民办高校贷款是一种负债。对民办高校而言,使用银行贷款资金是一种负债。民办高校贷款作为筹措高等教育建设发展资金的新渠道,与传统的财政拨款、学生学费收入在性质上有着资金是否需要偿还的本质区别。财政拨款和学生学费收入资金是学校自有资金,无需偿还,不存在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民办高校贷款是民办高校借入资金,是一种负债,必须按贷款合同的约定偿还本金、支付利息

(1)民办高校贷款金额大、时间长。一方面,民办高校贷款大多用于基本建设投资,建设周期长,具有长期占用、资金需求量大的显著特点。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为了支持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在通过有关主管部门或直接向民办高校发放贷款时,往往在贷款利率方面提供较大优惠,高等学校获取贷款所支付的利率一般要低于市场利率。另外,财政部门或民办高校主管部门在向民办高校提供各类周转金借款时,向民办高校收取的资金使用费一般也低于按同期市场利率计算的费用,民办高校主管部门还对预算内项目贷款给予一定财政贴息。

(2)还款资金来源渠道较窄。目前民办高校资金有多种来源:一是政府财政拨款,近年无论是国家财政还是地方财政对民办高校教育经费的投入虽然在总量上有所增加,但增长率一直呈下降趋势;二是教育事业收入,包括学费、住宿费收入,也是目前民办高校主要收入来源,但应严格执行国家物价管理部门核定的标准;三是民办高校校办产业收入,民办高校校办产业一般都自负盈亏、独立核算,只向学校上交部分承包费用,数量有限;四是科研收入,实行专款专用,即使有结余也不能用来还贷;五是捐赠等非常规收入。由于民办高校办校的连续性和收入来源稳定,保证了民办高校还贷资金来源和还贷能力的稳定。但也要注意到,在上述多种来源收入中,真正能够用于还贷的资金主要是财政拨款和教育事业收入,还贷资金来源渠道较窄。民办高校未来一定年限内的招生计划、新生报到率及在校生人数将成为制约其还贷能力的主要指标。

二、高等学校贷款风险的产生

(1)政府财政拨款力度不够。近年来,我国政府对民办高校的财政拨款绝对数在逐年上升,但相对数却有所下降。由于国家财政负担较重,近年内要求政府增加对民办高校的投入力度也不太可能。然而,目前我国政府对民办高校的投入不只是总量不足,还表现为分配不均、严重失衡。主要表现为:部属民办高校和地方民办高校之间分配不均、不同省份的民办高校之间分配不均、同一省份强弱民办高校之间分配不均。在同一省份,由于地方政府“扶强”的投资取向,往往是实力越强的民办高校越能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这种财政拨款过分向部属民办高校、发达省份和重点民办高校倾斜的现象导致多数普通民办高校很难得到公平的竞争机会,也加剧了民办高校之间因地域差异和历史背景不同而产生的不平衡。同时,在国家教育体制改革与民办高校扩招政策的驱动下,迅速扩大招生规模,盲目扩张,超预算、超标准大搞基本建设投资,造成资源浪费,资金需求过度膨胀,只能依靠巨额银行贷款来弥补资金缺口。

(2)学校还贷能力弱。 民办高校为迎接主管部门的“合格评估”,谋求自身的发展,都在竭尽全力地改善教学环境、增添教学设施、扩大校园规摸。其中,相当一部分民办高校更是集中将资金用于新校区的土地征用和基本建设。因此,资金需求量大,贷款金额动辄几亿,甚至几十亿。但不管是几亿还是几十亿,这些资金终究属于负债,是需要偿还的,这就需要民办高校具备一定的还贷能力。一方面,按原先的预想,民办高校偿还贷款主要依靠扩大招生规模和提高收费标准。尽管民办高校目前的收费标准远低于培养成本,但与老百姓的经济承受能力相比,收费标准上升空间并不大。另外,随着就学高峰的回落,依靠学生数量扩张的扩招模式也很难持续下去,这些都使民办高校的创收能力受到很大影响。目前民办高校的收入主要集中在财政拨款、学费收入、科研收入、捐赠等其他收入。三、高等学校贷款风险表现形式

高等学校贷款风险具有双重性,收益与损失是共生的。民办高校贷款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是其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是客观存在的。风险具有潜伏性,表现形式如下:

(1)财务风险。民办高校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因债务过重带来支付不能的风险,即存在着由于负债过度而影响学校正常财务支付和不能按期偿还到期贷款本金和利息的可能性而导致。破产。的风险。统计数据显示,高等学校贷款中80%以上是用于固定资产购建的项目贷款,就云南省属民办高校而言,异地建设新校区的民办高校负债大多在10亿元以上,利息支出每年高达6000余万元,占到学费收入的50%以上。当前,学生的学费收入是高等学校的第二大资金来源,但它要受办学规模和收费标准的限制,在近期内很难大幅度增加。目前民办高校已进入还贷高峰期,还本付息的压力巨大,有的民办高校甚至出现举新债还旧债的恶性循环。国家金融政策的变化,银根紧缩,可能会造成公办民办高校资金链的断裂或利息费用的增加。一旦资金链断裂,则财务安全将会受到严重威胁,甚至影响到学校的生死存亡。

(2)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是指由于民办高校银行贷款规模过大,资金的运作使用缺乏科学论证,决策不当,从而造成了民办高校盲目投资而造成资金流失的可能性。由于民办高校是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主要从事非盈利性的业务活动,节约意识较差,管理观念薄弱,资金一旦消耗则无法收回,从而对贷款资金的管理造成一定的风险。银行贷款在解决民办高校对巨额资金需求的同时,也刺激了一些民办高校盲目追求快速发展的欲望。如果民办高校贷款规模过大,负债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能力,还本付息会挤占大量的现金资产,造成民办高校资产流动性差,现金收支调度失控,不能维持合理的现金流量,即使不出现现金流断链而产生的财务风险,也会因没有足够的现金而影响学校的正常运转,这种情况频繁出现,势必影响学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政府财政风险。民办高校在贷款办学过程中,普遍存在贷款规模过大,贷款结构过度集中的问题,但收入增长空间却为有限,巨额本息使偿债能力进一步减弱。这种情况下,民办高校存在巨大的财务风险。一旦资金链断裂,引发财务危机,必将影响银行贷款的按期收回,造成大量的呆滞贷款,引发银行金融风险。同时,在银行巨额本息债务压力下,民办高校势必对外想方设法创收,对内压缩教育开支,造成教育质量的下降和社会效应的减退,导致双重民办高校风险。这两种风险即财务风险和教育风险,结合高教事业的公益性和民办高校的非盈利性特征共同决定了民办高校的贷款风险将最终转化为政府财政风险。

四、民办高校贷款风险防范

(1)强化贷款风险意识。一方面,树立科学发展观与政绩观。民办高校通过贷款快速发展同时,必须要具备科学发展观与政绩观,不但要大胆开拓进取,对银行贷款进行充分的应用,还需要对其长远和眼前利益、事业所需和实况经济承受之间关系进行良好的处理,要量力而行、勤俭节约,必须要摒弃盲目和别人跟从意识,避免搞一些不符合实况的建设而产生债务风险,特别要防止出现短期行为与重复功能建设,而主管部门对教学水平进行考核评估时,必须要在实事求是原则下将软硬件建设与财政拨款情况有机结合起来,合理考核与评估。当民办高校自身经费有限时是不能够过于强调硬件建设,为了达到考核评估要求就不管事实大搞建设,没钱就只能到银行贷款,最终形成新浪费。另一方面,强化负债意识把握财务风险;事实上财政拨款、银行贷款及自筹资金从性质上来看存在本质区别,财政与自筹资金都没有财务风险,但是相比之下银行贷款就不同了,学校成为负债,就要按时偿还本金与支付利息,在使用同时存在支付资金成本必定存在财务风险。所以一旦负担债务较重而不能按时偿还,一旦贷款的本金以及利息都会给学校正常开支造成影响,事态严重还会被债权人出现破产。

(2)合理控制贷款规模。民办高校贷款融资的规模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应有一个合理的数量区间和时间跨度。规模适度则能推动学校发展,使其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反之则会使学校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导致财务状况不佳,影响人心稳定和人才去留,甚至产生生存危机。民办高校负债融资的规模以不影响今后正常的教学科研及维持费用的开支,不影响学校的正常发展为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办高校确定贷款规模时,既要考虑贷款的成本、筹资结构、学校自身的偿还能力,也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因此,民办高校切忌盲目地扩大贷款规模,贷款应在满足办学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综合资金成本低、财务风险小的筹资方式,以利于实现学校财务管理的整体目标。目前民办高校的贷款主要用于征地、校舍建设、基础设施改造、教学仪器设备购置等硬件建设方面,以满足扩招后办学基本条件的达标。学生数的增加,可以相应增加国家财政拨款和学费、住宿费收入,为将来偿还银行贷款提供资金保证。学校要根据中长期发展规划,在征询主管部门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制定年度招生计划,以便测算各年度的学费、住宿费等收入,扣除用于办学运行成本的支出,剩余的资金用来偿还银行贷款,在此基础上合理确定贷款额度。在确定贷款期限时,要将贷款额度和偿还能力结合起来考虑,在贷款额度既定的情况下,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分年度偿还计划。

(3)加强政府、金融机构对民办高校贷款的监管。监管力度的缺乏也是贷款规模扩大的根本原因。民办高校扩张过程中形成比例过高的建设贷款,蕴藏着巨大的财务风险,有的甚至出现了财务危机,但政府并没有制定相关制度界定有关责任人应该承担的相应责任。尽管最近几年来政府对学校的发展规模、速度、水平等指标进行了考核评估,但缺乏对学校过度负债办学的约束机制,政府作为公办民办高校的出资者,对于民办高校大规模负债建设这样重大的财务决策,没有起到应有的主导和监管作用,甚至有的地方采取了适当贴息的办法,优惠提供甚至无偿划拨土地等,为民办高校贷款开辟了“绿色通道”,大大激励了民办高校贷款的热情和信心,这也是贷款规模日益扩大的主要因素。

从金融机构的角度看,高等教育客户具有稳定的现金流量,还款能力强,行业稳定,发展前景广阔,同时政府对教育所承担的责任决定了政府一般不会让民办高校因财务危机而倒闭,特续经营比较有保障,高等学校相对于企业来说是个巨大的安全可靠的投资市场,金融机构对民办高校贷款的准入条件相对宽松,基本上对民办高校发放信用贷款,贷后对民办高校的贷款偿还的监管也没有具体措施。另一方面我国高等学校属于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核算的记账基础是收付实现制。高等学校会计报表主要为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表,与企业会计报表内容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没有进行成本核算,导致金融机构贷款部门无法核算民办高校的真实财务状况,不利于银行对民办高校贷款的监管。金融机构为民办高校贷款提供了较为宽松的条件,也是民办高校贷款规模过大,还款计划难以落实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张甫香,卢盛江,周亚君.民办高校负债风险化解与防范[J].江苏高教,2009,(1).

[2]李文江.民办高校融资的规模化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2).

[3]胡信生.民办高校财务风险的类型与防范[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4]杨杰.关于民办高校贷款风险的问题研究[J].科学与管理,2007,(4).

[5]郑鸣,朱怀镇.我国民办高校贷款风险的预警研究[J].高教探索,2007,(6).

[6]郑萼.关于民办高校贷款风险防范的思考[J].教育财会研究,2005,(1).

[7]孟昭德.浅谈民办高校贷款发展所潜藏的财务风险[J].事业财会,2005,(3).

[8]武德昆.高等学校银行贷款管理问题的探讨[J].教育财会研究,2003 ,(6).

上一篇:网鱼网咖的服务营销 下一篇:论邢台太平道乐之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