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财产制度框架下房屋所有权问题初探

时间:2022-10-01 11:08:06

婚姻财产制度框架下房屋所有权问题初探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目前《婚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在面对离婚案件审理中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已不能进行很好地应对和解决,造成类似案件得出不同判决结果的局面。因此,文章认为改革夫妻财产制度,对《婚姻法》进行修订势在必行。

关键词:婚姻财产制度 个人财产 共同财产 增值收益

共同财产与个人财产划分应适应社会发展进行调整

对于夫妻双方的共同财产和个人财产的划分,我国婚姻法第17、18条已做出了规定,不过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有些新生事物和新问题成为了司法实践中的瓶颈,按照原有立法进行处理难免会有失公允,特别是房价持续快速上涨,使得房子成为家庭财产的核心,甚至是一个家庭唯一重要的财产的情况下。

我国立法对于房屋所有权的归属问题的规定,分散在《民法通则》及其相关司法解释、《物权法》、《婚姻法》等多个条文当中。近年来离婚案件增多,在离婚时最难分割的财产就是房子。一方面因为房子的价值较高,涉及双方最根本的财产权益,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国家的房产政策有一系列的历史沿革,房屋所有权的形式多样,取得的时间不同,法律地位不一,这都增加了法院审理离婚案件的难度。

目前,不同法院对房屋所有权的归属在审判中有不同的认定,结合审判实践大致有四种不同的处理方法:

第一,夫妻一方婚前以个人财产按揭购买房屋,房屋已经在婚前交付并取得产权证的,该房屋认定为一方个人财产。离婚时尚未清偿的贷款视为一方个人债务。婚姻关系存续期间配偶为该房屋归还的贷款,应予返还。

第二,夫妻一方婚前以个人财产按揭购买房屋,且用个人财产支付了首付款,婚后以夫妻共同财产还贷,并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房屋产权证书的,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对于尚未清偿的贷款视为双方共同债务,由双方返还。一方婚前以个人财产支付的房款,由配偶返还一半。

第三,夫妻一方婚前以个人财产支付首付款并以个人名义办理按揭贷款的,以个人财产支付的房款数额超过房屋总价二分之一以上时,该房屋认定为一方个人财产(无论房屋何时交付、房屋产权证书何时取得)。离婚时尚未清偿的贷款为一方个人债务。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用共同财产还贷部分,考虑房屋增值收益由一方对配偶一方进行合理补偿。

第四,夫妻一方婚前缴纳部分房款,婚后又用夫妻共同财产支付部分房款,这种房产的财产价值一部分来源于婚前,一部分来源于婚后,认定为按份共有,离婚时房屋应判归支付房款份额较大的一方,对另一方按照房屋现在的市场价格予以适当补偿。

鉴于离婚案件审判实践中出现了不同的理解,《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征求意见稿)》第11条规定:“夫妻一方婚前签订不动产买卖合同,以个人财产支付首付款并在银行贷款,婚后不动产登记于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离婚时可将该不动产认定为不动产权利人的个人财产,尚未归还的部分贷款为不动产权利人的个人债务。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由夫妻共同财产还贷部分,应考虑离婚时不动产的市场价格及共同还贷款项所占全部款项的比例等因素,由不动产权利人对另一方进行合理补偿”。

值得肯定的是,规定“婚前买房归个人”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就个人财产保护而言,它可以有效保护实际购买者的利益,尤其是对穷其一生积蓄为子女购置婚房的老人来说是一剂定心丸,而对那些企图通过结婚骗房的拜金者来说则是打了一剂预防针。所以,其积极之处就是有助于平衡夫妻双方的权益,缓解一方担忧房产被分割的疑虑。

但有些学者认为婚姻关系的缔结是以感情为基础的,首先是形成了一种特有的人身关系,然后才会产生特定的财产关系,在一段婚姻中两个人既要有物质的投入也要有情感的投入,而感情是第一位的,由于此条规定过分强调“婚前买房归个人”,会造成双方在婚后权益失衡,甚至会导致离婚率上升。于是有些学者认为为了巩固感情、促进婚姻的稳定,不妨恢复1993年 11月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中关于“一方婚前所有的房屋,婚后双方共同使用经过8年可视为夫妻共同财产”的规定。因为按照《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征求意见稿)》的规定,是在保护“有产者”的利益,而这样做实际上侵犯了更多的“无产者”的利益。因此,法律如果规定夫妻双方结婚若干年以后该房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可以防止社会上有些人利用婚姻骗取财产,同时对相对处于弱势的女方来说也更加公平合理。

针对上述争议笔者认为,婚姻是夫妻双方共同进行经营的,因此婚后财产共有制的原则仍应作为主要的法律原则。而双方作为独立人格和社会个体基于个人发展和生活的需要采取约定财产制或部分约定财产制则体现了法律对于公民平等、自由、意思自治的尊重,应该作为婚姻法律原则的必要补充。在婚姻生活中只要双方认可,并本着相互尊重、相互扶持、有利于婚姻生活稳定之目的,双方可以选择更适合自身家庭的财产制度。但是对于婚前财产,双方都应尊重对方的选择,不应把个人财产混同为共有财产。

关于房屋的所有权问题,笔者认为夫妻一方婚前以个人财产支付首付款并以个人名义办理按揭贷款的,该房屋应当认定为一方个人财产。这样规定的合理性在于多数未婚子女凭个人的经济状况是无法独立支付商品房的首付款的,更多时候都是由父母承担首付,而后由子女还贷。在这种情况下,普通家庭是将几乎全部的积蓄用来买房子,并且主要资金是由父母提供的,考虑到整个社会的经济状况和公平原则,房子的实际出资人并非子女本身而是其父母,只有将房屋所有权认定为出资一方个人名下才能保障整个家庭不因子女婚姻状况的变化而造成经济状况发生重大改变,社会才能更加稳定。至于担心女方为家庭付出较多但由于不享有房屋所有权在离婚时分不到房产,成为相对弱势的一方,造成女方的利益受到了侵害,笔者认为这应当通过完善离婚法律救济制度来加以解决。

认定婚后受赠或继承的房产为个人财产将此与国际接轨

我国现行《婚姻法》第17条规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继承或赠与所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但符合本法第18条属于夫妻一方财产的除外。也就是说,目前继承和受赠的财产作为构成夫妻共有财产的一部分,这是源于我国夫妻财产共有制的原则性规定。一个国家的经济制度决定着财产制度,而夫妻财产制度又必须体现男女平等、保护财产所有权人利益的基本原则。对于将继承或受赠所得财产认定为夫妻共有财产显然违背了上述原则,这不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对立法的要求,同时也忽视了财产所有权人对财产处理的权利。

首先,将继承或受赠财产认定为夫妻共有财产违反了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从法理上看,赠与人将其所有的个人财产赠与他人或者被继承人按照自己的意志通过遗嘱的方式指明由某人继承其财产,是财产所有权人行使财产处分权的行为。依据常理,如果没有特殊明示,该赠与财产或者该被继承的财产给某人就应该理解为是赠与某一个人或由某个人单独继承,并不包括他的家庭成员,但是《婚姻法》却基于夫妻关系的存续而将上述两种财产武断地认定为归夫妻共同所有,这显然有违赠与人或被继承人个人意愿。如前所述依照常理本应由夫或妻一方继承、受赠的财产转化为夫妻共有财产,让非继承人或非受赠人取得该财产的所有权,实际上是对赠与人或被继承人个人财产处理意愿的强行变更。这不仅侵害了继承人或受赠人的财产所有权,还侵犯了被继承人或赠与人的财产处分权。

其次,将继承或受赠财产认定为夫妻共有财产不符合国际惯例。考察其他国家的法律规范,就夫妻财产的范围这一问题,大多数国家都规定夫妻一方继承或受赠的财产属于个人。无论是英美法系还是大陆法系,无论是社会主义制度还是资本主义制度,对该问题都做出了近乎统一的规定。例如德国民法中规定将夫妻一方由死因处分而获得的财产或者第三人赠与的财务作为共同财产应除去的保留财产;我国台湾地区的民法也规定将夫妻一方婚后受赠或继承的财产归夫妻一方所有。由此可见,我国的《婚姻法》在这一问题上的规定是不符合国际立法惯例的。

再次,将继承或受赠财产认定为夫妻共有财产还造成了我国相邻法律的立法冲突。第一,《婚姻法》的这一规定与《继承法》保护公民私有财产的继承权原则相违背。《婚姻法》规定,法定继承人限于被继承人的配偶、子女和其直系亲属以及关系最近的旁系亲属,同时还规定只有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的儿子和女婿才能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被继承人的财产。该规定体现要想继承财产就要严格符合法定条件。但是,如果依照《婚姻法》的规定确定继承的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就等于承认法定继承人的配偶可以无条件的继承财产,而无需尽到相应赡养义务,这违背了《继承法》的立法精神。第二,《婚姻法》的这一规定与《合同法》关于赠与可撤销、可附义务的规定相违背。根据赠与合同的相关规定,如果受赠人不履行合同义务,赠与人可以撤销该赠与,并可以向受赠人请求返还赠与的财产。但依据婚姻法规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或妻受赠财产视为夫妻共同所有,受赠后由于夫妻双方感情破裂最终离婚,在离婚时已将受赠的财产做了分割,事后赠与人撤销该赠与要求返还财产,此时赠与人请求返还财产的要求就难以实现。将夫或妻一方受赠的财产作为夫妻共同财产,加大了赠与人撤销赠与的难度,造成了请求返还赠与财产的不能,也违背了合同自治的立法精神。笔者认为,家庭关系不是交换关系,《婚姻法》明确规定了夫妻之间相互抚养、父母对子女进行抚养和成年子女对父母进行赡养的法定义务,即便将继承或受赠的财产定性为个人财产,在有需要的时候夫或妻一方也应当将该个人财产用于履行相应义务,不存在因其不属于共有财产而不能履行养老育幼职能的情况。

笔者认为我国婚姻立法应该做出如下规定:“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继承或受赠的财产是夫妻个人财产,但一方帮助另一方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在离婚时提供帮助的一方有权请求受帮助一方进行一定份额的补偿”。保护公民个人财产权利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法治文明的重要表现。我国婚姻立法只有将被继承人和赠与人的财产确定给予其所期望的人所有,才是对其处理个人财产权利的尊重,也是对应该受赠和继承该财产的所有权人权利的尊重与保护。

明确个人财产在婚后所生孳息或添附等增值收益部分的归属

笔者认为,房屋增值是由于市场规律的影响而形成的,市场规律并非自然规律,因此该增值不属于自然孳息;而房屋的价格是随着市场变化而产生变动,并不必然产生增值,也不存在任何法律关系,因此该增值也不属于法定孳息。无论是婚后夫妻双方共同贷款购买房屋,还是婚前一方购买房屋婚后夫妻双方共同还贷,其实质目的都有获得房屋所有权或者增加个人及家庭财富的目的,应认定为是一种投资行为,房屋增值部分应认定为投资的收益。

《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征求意见稿)》第6条规定:“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在婚后产生的孳息或增值收益,应认定为一方的个人财产;但另一方对孳息或增值收益有贡献的,可以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第11条第二款规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由夫妻共同财产还贷部分,应考虑离婚时不动产的市场价格及共同还贷款项所占全部款项的比例等因素,由不动产权利人对另一方进行合理补偿”。

通过以上两条规定,笔者认为应将夫妻双方共同还贷产生的房屋增值部分不划分时段统一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然后根据双方各自已支付的房款占房屋总按揭的比例进行分割是比较合理的分割方式。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另一方的共同还贷行为实际上是使房产增值的过程,因此对维护、保持家庭重大财产也是做出了贡献的,虽然另一方不拥有房屋的所有权,但是对于房屋的增值部分有权要求分割,拥有所有权一方应考虑离婚时不动产的市场价格及共同还贷款项所占全部款项的比例等因素,对另一方进行合理补偿,使得其损失在离婚时得到相应的弥补。

参考文献:

1.杨大龙,龙翼飞.婚姻家庭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杨晋玲.夫妻财产之比较研究[M].民族出版社,2004

上一篇:产业结构与经济波动传导效应实证探析 下一篇:欠发达地区生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