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概括要点

时间:2022-10-01 09:18:22

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概括要点

概括一词用在这里,是指用简约、明白的语言把众多的人事景物的共同特点或众多的事件材料之要意归结起来。下面谈谈人们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概括要点的方法。

一、梳理概括,摘取要义。需要概括的内容往往是文章中或段落中的主要词语或句子,这些词语往往镶嵌在主要语句之中;重要的句子又常常出现在文章或段落的首、尾或中间。概括时,只要把这些词语或句子摘录出来,加以适当梳理。概括的任务也就基本上完成了。这种方法就叫做摘取概括法,简称摘取法。此法虽为简便,但需准确把握文章,如此方能选准关键的句子或词语。一篇文章中,尤其是议论文和复杂记叙文中,含义丰富的重要语句一般结构都比较复杂。要揣摩它们的意义,首先必须从分析其结构人手,如若是复句,须先辨明各层次关系。如若是单句,须先删去枝叶,只辨析主干,这样,主干成分就非常明白地把其句意展现在了你的面前。

二、整合取舍,分析归纳。一方面,一篇文章,需要概括的内容往往不是一个方面,而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方面。事实上,一篇文章尤其是议论文章,在中心论点下还会有几个分论点。也就是说,它所表达的意思往往不止一个。依据阅读教学中概括要点的要求,概括时所表达的意思不能有任何遗漏。为了准确概括具体的内容,最好的方法就是将有关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分别摘取出来,通过简略的修改再把它组合在一起形成一句简洁明了的话。此外,每一篇文章中的内容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包含有多个方面的。有时我们只需要一个方面的内容。或者只需要概括一个方面中主要的一面的内容。在高考语文试卷中,这样的试题也并不少见。面对这样的思维要求和考题。如果我们不分主次,和盘托出,或不加辨别与筛选,把内容全部列出,都是不正确的,这就必须要有整合取舍的决定。

三、提取概括,辨别筛选。有些需要概括的内容,在文章中并不显露在那里,而是需要我们去阅读、感受、体会、把握和提炼,才能准确地概括出来。这就是提取概括法,简称提取法。这种概括方法的掌握较难理解,却能促进学生进行思考,有利于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如有些句子的含义是采用语言的比喻义、引申义表达出来的,往往语意隐蔽,艰涩难懂。遇到此类句子时,就必须把句子本身的深层内涵作为突破口,层层分析,多角度思考,方能晓其大意。这种概括的过程和步骤比较复杂,要一层一层、一级一级,反复提取,不断提炼。才能达到要求。

四、抓关键词。寻找对应点。一般来讲,含义丰富的语句,都有关键词。即使是关键句,在其句中,也总还是有相对关键与不关键的词的区分。所以,关键词是理解含义丰富的语句时必须重点突出的地方,也就是必须选择的突破口。突破口选准了,语句含义的揣摩与理解就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这里需要再作重点强调的一点,就是关键词的理解必须和上下文联系起来,即绝对不能脱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去谈关键词的理解。另外,关键词理解的全面性也是至关重要的,切不可以偏概全或望文生义。在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存在绝对不是单一的,也就是说,它总是有与它相对应的语句存在的。那么,它到底存在于什么地方呢?一般来讲,存在于和关键语句相邻的上下语段当中。在理解探究中,找准这些对应点,对照这些语句再作理解,其含义往往会明白如镜。

五、信息储备,探查语境。对作品的理解起作用的相关生活社会历史的背景材料,有时来自鉴赏者自身的文学储备,有时来自作品本身,或题头、或尾注。语句的理解是不能脱开具体语言环境的话题。也就是说。理解语句,必须从其所处的语言环境人手。从语句所处的上下文中去搜寻相关的语言信息,然后借助这些东西去更加准确全面地理解语句。这种上下文的语言环境有时是相邻语句或段落,有时却是很广的,它可以扩展到全文或标题、注解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等这些内部语境,也可以扩展到文章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等外部语境。对文章中重要的一句话的理解,往往就是对整篇文章的理解。

六、分析内容,鉴赏评价。对文学作品所表现的思想内容作语言和文学的分析鉴赏就叫作对作品内容的分析。分析作品的内容,可以对作品所表现的主题有准确而完整的把握,可以理清其结构,可以揣摩其意境,可以领会其形象,从而对作品主要的思想内容、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艺术成就及价值有一个基本或深入的掌握。内容分析重在理解与把握,要对作品的主要内容有准确而完整的理解。把握住作品思想内容的核心,从而对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所领悟和体会是关键。作品内容的分析,重点注意两点:一是要从作品的结构层次人手,理清各层次的内容与相互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要注意作者为了衬托主体部分而怎样安排开头和结尾。段落之间是如何起承转合,全文是如何并列、或递进、或总分的,点题的地方何在,有无“文章显其志”,等等;二是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学鉴赏知识,要能够领悟作者所创设的意境,理解情与景是如何交融的,特别是诗歌,要把握住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这样,有助于对作品主题的深刻理解。

上一篇:浅谈高中数学“点评式”教学 下一篇:我竞赛 我快乐 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