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学业自我妨碍的探析

时间:2022-10-01 08:48:46

高职生学业自我妨碍的探析

【摘 要】高努力后的失败意味着自身的低能力,这使学生产生自我价值的丧失感,感受焦虑、无助和自卑。据心理学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逐渐将努力和能力之间的关系割裂,将两者看成是两个独立的因素,并将能力固化为一种独立稳定的因素。认为高学业成是因为高能力,低努力高成就更是高能力的体现,而高努力低成就则是学生低能的体现,为避免高努力而不成功的结果,学生宁愿降低努力。

【关键词】高职学生;学业自我妨碍;学业成功;自尊;自我价值感

目前中国已步入高等教育大国的时代,其中高职院校已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国家为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水平,不断加大对高职院校软硬件的投入,但高职学生的学业成就不仅受到外部条件的影响,更取决于学生学习意愿和学习行为。通过对高职生学业自我妨碍的探究,思考学生使用自我妨碍策略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教学的改革,促进学生增加学习性投入,促使学业自我妨碍者获得学业进步。

一、高职生采用学业自我妨碍的缘由

20世纪90年代以来,心理领域研究发现,在学校这种充满竞争的能力评价情境里,学生为逃避可能失败而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有意识地采取减少或放弃努力的行为,称谓学业自我妨碍。

中国的老师和家长普遍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分数成了学生个人能力的象征,学生也喜欢用能力高来解释自己学业上的成功,学生的自尊和自我价值正是通过在竞争情境中取得学业成功而建立起来。但学生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其自我意识发展到可以意识到“努力是把双刃剑”,认识到成功一定要努力,但努力了却不一定能成功。高努力后的失败意味着自身的低能力,这使学生产生自我价值的丧失感,感受焦虑、无助和自卑。认为高学业成是因为高能力,低努力高成就更是高能力的体现,而高努力低成就则是学生低能的体现,为避免高努力而不成功的结果,学生宁愿降低努力。

高职学生大多因高考分数不理想而选择上大专,他们在中国选拔教育体制前是学业不成功者,学习经历中可能多次遭遇努力后的失败。高职生进入大专后,自我意识高度发展,自尊感愈加强烈,又面临大学生活和学习的一系列变化和挑战,当这些问题堆积在一起时,就不难理解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的学业自我妨碍现象了。

二、学业自我妨碍的主要表现

(一) 行动式自我妨碍策略。行动式自我妨碍策略是高职学生最多采用的学业自我妨碍策略之一。它是指学生通过实际行动给自己的成功施加障碍,以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由于行为与结果密切联系,人们难以否认实际行为对失败的影响,因而使学生能有效地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

学生采取的行为主要有拖延和减少学习时间两种方式。有拖延症的学生常将学习任务推迟到最后时刻才动手,因时间短促、投入不足,其作业质量往往不高甚至抄袭作业,考试前经常临时抱佛脚等;有的学生将本应用来学习的课余时间投入其他活动中。由于学习时间过少,使学业成功的机会降低,失败的可能性增大,对学业的损害最大。

(二) 学业文饰或自陈式自我妨碍策略。学业文饰或自陈式自我妨碍策略也是常见的自我妨碍策略,即通过一些借口或向众人显示自己小的缺点来掩盖自己的焦虑,达到自我防御的目的。学生在面临课业和考试压力时常用的文饰或借口有:身体不舒服、考试焦虑、练习不足、环境影响、琐事干扰、任务难度过高等各种内外在原因。

三、学生学业自我妨碍的动机探究

(一)自我价值保护的动机理论的解释。自我价值保护的动机理论认为自我尊重、自我价值是人的基本需要,人天生具有保护自我价值的倾向。当人们感受到自我价值受到威胁时,会自然而然地采用一系列方式来避免使自尊受到威胁,并力求将这种威胁性降至最低。学生对能力极其看重,甚至将能力等同于自我价值。

(二) 成就动机理论的解释。学生采用自我妨碍策略与自身的成就动机有关,成就动机分为力求成功的动机与避免失败的动机两部分。力求成功的动机是指追求高标准的倾向,即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任务,不但愿意去做而且主动力求高标准的完成。高职学生力求成功的动机低,他们对学业失败的恐惧压过了对成功的渴望,高度关注自我保护,回避失败的欲望胜于追求成功的欲望。

(三) 自我效能感理论的解释。学生采用自我妨碍策略也与学业自我效能感有关。自我效能感指学生根据过往经验,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任务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主体自我感受。高职学生往往在学业上形成了拖延和逃避的习惯,造成自我效能感低下和不稳定,他们对自身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持怀疑和不确定的态度,容易采取逃避的自我妨碍行为。

四、干预自我妨碍的教育途径

学生实施学业自我妨碍策略的目的在于保护自我价值,减轻内心的焦虑、无助,但结果却事与愿违。为了避免失败却使失败变得更加确定,为了保护自尊却使内心变得更加自卑。帮助学生从自我妨碍的泥潭中走出,是每一位育人者的责任。

(一)师生共同建立人人有价值的理念。教育者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对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看到每一位学生的差异,挖掘每个学生的长处,激励学生潜能的发挥。学生要懂得能力的形成来自于先天的天赋差异和后天的努力程度,努力寻找自身的特点和兴趣,培养积极的心态,加强意志力培养,树立天生我才必有用地信心。

(二)确立内在积极的学习目标。人类天生就具有好奇心,内在积极的学习目标是指以知识的掌握和自身能力的提升为学习的目标,这是人类学习真正内在的动力。教师应鼓励培养学生与自己的过去纵向比较,给予学生学习策略和学习的过程的指导,对学生在学习内容和能力提升上取得的成绩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赏。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不断体验成功,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学业自尊水平,教师应有意识地减少对学生做横向的社会比较。学生通过确立内在学习目标,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充实,形成自己激励机制,促进学业进步。

参考文献

[1] 曹建琴.学业自我妨碍的概述及教育干预方法[J].西北医学教育,2009,5.

[2] 曾婧.学生学业自我妨碍策略的心理根源及干预[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7,5.

[3] 于峰.大学生学业自我妨碍及影响因素研究初探[J].华商, 2008.

上一篇:中学生自我同一性问题 下一篇:留守儿童教育的社会工作介入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