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教学行为转变趋势初探

时间:2022-10-01 08:09:55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教学行为转变趋势初探

在知识经济时代,学校已经不再是以培养应试型人才为培育目标了,而是要注重培养全面、自主、有个性的创新型人才,这样才能符合时代的要求、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而小学教师是学生基础学习阶段的引路人,是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者,其教学行为对课程改革的成效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小学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自身教学行为的转变,使其顺应时展的趋势,推动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一、教师教学行为概述

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并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属于社会行为的范围;即教师为了实现自身教学目标和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而进行的与教学有关的行为,主要表现为对话行为、指导行为和呈示行为。

对话行为,主要是指师生间的提问和解答的行为,以及学生之间的讨论行为。对话行为能够增强师生交流与互动,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有效途径。而提问是小学课堂中最常见的互动手段,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加学生学习知识的乐趣。

指导行为,即教师在自身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对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语言进行复习与检验的过程,主要分为活动、阅读、练习三类指导。

呈示行为,包括语言、文字、声音、动作的呈示,是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加以完善,使其能够理解所学知识。其中运用得最广泛的是语言呈示行为,也就是口头讲述教学,以连贯易懂的语言向学生讲述知识,让学生加以理解,而学生则要听讲并思考,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二、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的趋势

1.师生课堂角色的转变。由“教师为中心”转变成了“教师引导、学生主导”的平等、和谐、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一改传统的严厉古板的形象,学会了鼓励、倾听以及协商,用“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你说得很好,能不能在讲台上给大家演示一下呢?”给学生获得了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当前,课堂已经不再是教师一人表演的舞台,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同促进、共同提高的平台,实现了教学相长。

2.教学形式的转变。传统的教学形式是教师一味地口头讲述、学生一味地听课记笔记的死板教学,这样的课堂显得乏味枯燥,会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甚至可能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而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当前的教学形式已经由过去“独白式”“灌输式”教学转变成了互动交流的模式。小学教师们通过具有趣味性、互动性、启发性的提问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并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当下,教师在课堂上平均提问数量高达10.2个,促进了学生学习意识的增长。建立学习小组也是教学形式转变的一大体现,小组成员之间通过合作学习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教学手段的转变。传统教学中,由于条件有限,教师的教学手段只能靠口头讲述与黑板板书呈现出来,过于死板。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教学手段也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尽管仍然会有板书,但更多的是将知识以课件的形式展现出来,也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图片、视频将所教学的知识更为直观地呈现,不但能够提升课堂趣味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

三、教师教学行为转变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教师的提问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并且加强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氛围,但过多而冗杂的提问却会让学生处于疲于应对的状态,不但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同时也可能导致学生对课堂产生厌烦情绪,从而学习失去兴趣。而有的问题则显得十分随意而简单,能够直接在上下文中找到答案的,因此没有提问的价值,会使学生产生“懒得回答”的情绪。

教师应当在进行问题的设计时准确把握问题的广度与深度,使问题能够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既能锻炼其思维又不会造成压力。

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是顺应教育制度改革的需要,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必然途径。教师要转变自身教学理念,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提升职业道德素质,才能实现教学行为的良性转变,推动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作者单位:甘肃临泽县板桥镇西湾小学)

上一篇:信息流管理在电子商务企业的应用分析 下一篇:立足校本特色 开发德育校本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