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模式有效性探究

时间:2022-10-01 08:08:12

声乐教学模式有效性探究

【摘 要】声乐教学是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培养高素质和综合能力强的新时代人才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本文介绍了声乐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从教学方式多元化、教学手段多元化、教学内容创新化三个方面对声乐教学模式的有效性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探讨,给声乐教学模式有效性探究带来了积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声乐教学;有效性;多元化;创新化

1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声乐教学的教学目标也在不断的变化。在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中,大部分的高校都采用了一对一的授课方式。这种方式虽然能够最大程度的与学生特点相符合,但因为其教学过程过于单一,使得整个教学工作的开展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并且还造成了教师资源的浪费。因此,对现有的声乐教学模式进行适当的改革,并从声乐教学各个方面对其进行有效性探究,对于提高声乐教学质量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也是提升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部分。

2声乐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

因为各个学生的特点不一样,因此他们在声乐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优势也不一样。所以说,对于声乐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应该以学生自身的特点为主,即相应的声乐教育人员应该综合学生本身的声乐素质,进行针对性强的教育工作。下面从学生最主要的三个类型,来谈一谈声乐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

2.1声乐型

此类学生在声乐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较为突出,即其声音有一定的特点,并且在声乐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或基础。因此对于此类学生的教学和培养,应该向更深层次发展,使他们在声乐方面有更优秀的表现。在进行声乐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对于学生歌唱能力的教学,还应该使学生拥有必要的表现能力,从而使得他们能够很好的把自身的声乐能力,以演唱等方式表现出来,进而给他们以后的声乐素质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2综合型

此类学生在音乐综合能力方面较强,即其在各种音乐技能方面都有一定的基础,但每一种音乐技能都不是很突出。在声乐方面,他们因为自身声音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并没有太大的发展潜力,所以对此类学生进行声乐培养的时候,应该根据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其有没有进一步培养的必要。对于这之中大部分学生的培养,还是要注重声乐方面的教育,但也要辅助培养其音乐综合能力,从而在满足声乐教学目标的同时,也补全了此类学生在声乐能力方面的不足。

2.3乐器舞蹈型

此类学生在乐器舞蹈方面有很高的天赋,但是在声乐方面却严重不足,远远比不上以上两种类型的学生。这些学生的声音基本上没有特点,甚至一些学生仅仅只会少量的歌曲。因此对于此类学生的声乐教育,不必给予太深的重视,只需要他们的声乐素质满足声乐教育的基础要求。而对于其他音乐技能,应该进行全面的教育,努力使他们转变成多能的人才,并使他们各自擅长的音乐技能能够得到深入的提高。

3声乐教学模式的有效性策略

3.1教学方式多元化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目前声乐教育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大,因此相应高校的师生比也逐渐的增大,因此给各大声乐教育高效的师资力量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在此情况下,大部分高校声乐教育的师资力量都无法满足传统声乐教学的需求,即一对一的授课方式已经不能很好的适用在目前的声乐教学中,因此要对声乐教育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声乐教育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在某些程度上还决定了学生音乐水平所在的层次。而随着生源的不断增加,相应的教育人员不仅要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还应该注重学生之间的共同性,适当的减少一对一授课占有的比重,从而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在实际的声乐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三种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第一是对学生进行分班声乐教育,其也是整个声乐教育工作的初始阶段。此阶段一般开始于学生刚刚入学的时候,先对学生进行综合的分班,并开始基础的声乐知识教育。在这个教育模式中,要注重学生对于声乐基础和技巧等方面的学习,从而给他们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此种教学方式不仅改善了声乐教育师资力量的不足,也增强了学生的声乐基础知识储备,并且也适应于当前的声乐教学发展;第二是对学生进行分组声乐教育,其主要是整个声乐教育的中期阶段。通过初级的分班教育,大部分学生此时都对声乐方面有了足够的认识,并且也有了相当的基础。因此此时就可以在对学生自身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组成一些团队组合,把声乐教育的范围从班级转变成小组,从而增强教育的质量。在此阶段中,可以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向他们传输一些自身喜欢且是学生必学的歌曲,从而使得整个声乐教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进而提升声乐教学的成效性;第三是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声乐教学,其主要是在上述两种声乐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声乐进行最终的教育,同时也是整个声乐教育的最后阶段。学生经过前面两个阶段的学习,在声乐方面已经有了很深的基础,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过了教师。虽然说单纯的跟随一个教师会造成学习知识的单一,在综合教育方面也不如小组式的声乐教育,但也因为学生速度不一样,小组内部学生在后期学习的声乐基础上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并且各个学生之间的个性也比较突出,小组式的声乐教育已经不能很好的继续进行。因此,相关的教育人员应该对各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在对原有一对一授课进行优化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特长,从而大大促进学生在声乐方面的进步与发展。

3.2教学手段多元化

在声乐教育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可以很好的辅助各种教学工作的开展。第一是生理教学的深入应用。此类教学方式主要是在整个声乐教学的初始阶段进行,利用生理学的相应理论知识向学生讲述声带的发声机理。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图片等直观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发声时肌肉的震动,从而感受发声与肌肉震动之间的关系。其次要利用声乐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教育,在学生找准发声位置的同时,使他们更好的进行与歌曲的共鸣;第二是实践教学的深入应用。在声乐教育中,实践教学的应用有两层含义,即课堂实践与社会实践。课堂实践主要是在课堂上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来进行更加高质的声乐教学,从而使学生增强其对声乐理论知识的理解。而社会实践主要是让学生参与一些与声乐教学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从而让学生在学校学习到的声乐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在社会上得到应用,进而让学生的声乐学习趋向与社会需求;第三是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目前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正在快速的发展,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也大大提升了声乐教学的效率。在传统的声乐教学中,教师都是按照自己以往的经验来进行各种声乐理论的教育。但是声音本身是比较复杂的,单凭听力和经验并不能很好的对其进行综合的判断,一些细小的判断偏差甚至会使得最后的结果南辕北辙。如果利用先进的音频技术辅助声乐教学来处理学生的声音,就能够得到较为准确和全面的声音特性。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先进技术提供的声音特性资料,对学生进行综合的分析,并向学生直观的之处他们自身的不足,从而更加方便教师对学生声乐学习的指导。不仅如此,先进的信息技术还能够给教师提供大量的教学资源,从而进一步的提升了声乐教学的质量。

3.3声乐教学内容的创新

3.3.1练声曲

针对当前声乐教学模式的现状,实际教学工作还应该做好练声曲方面的工作。在这之中,因为不同学生的差异性,教师基于此进行不同的教学要求与教学目标。在实际练声曲教学中,应该遵循从浅到深、由易到难的总体原则。一般来说,教学工作首先都要性三度音程开始练习,然后再逐步进行技巧性和基础性更强的音程练习。而对于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可以根据学生自身情况,直接开始一些难度较大的练声曲。此外,在练声曲教育中,也可以选用一些较为流行和唯美的曲目,让学生在对曲目喜爱的基础上进行练声曲,从而提高声乐教学的效率。

3.3.2曲目的数量化

目前部分的声乐教学模式一味的追求质量,反而对声乐曲目的数量不加重视。这种情况就使得学生的声乐学习只能接触一些少量的曲目,从而大大降低了学生对于音乐风格的掌握;并且指只学习一些特定的精品曲目还会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厌倦情绪,从而大大降低了学生声乐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声乐教育质量的提高。基于此种情况,提高学生声乐学习中曲目的数量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不仅能够让学生在不断学习中完成曲目的量变,还能够给学生以后进行高难度曲目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声乐教育每一个教学计划开展以前,都应该对声乐曲目的数量与类型进行严格的确定,并根据学生对于声乐的学习掌握情况,有顺序的进行曲目的练习,从而使得每一个教学课时都能够圆满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

4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各个方面对于人才质量的需求标准也会越来越高。而声乐教学模式有效性探究作为保证声乐教学质量的重要部分,在未来的发展中必将有其新的意义和内涵。本文经过科学合理的探究,较为系统的阐述了提高声乐教学模式有效性的策略,给广大的教育工作人员带来了操作性较强的实践经验。但因为各个区域在声乐教育外在条件和学生特点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差异,也就使得本文阐述的有效性策略并不能很好的适用在每一个区域中。因此相应的教育工作人员在实际改进和优化过程中,应该针对本区域内声乐教育的发展现状以及学生的特点,对这些有效性策略进行适当的改进,从而最大程度的提升声乐教学的质量,以促进人才培养的高质性与高效性。

参考文献:

[1]郑茂平.高师声乐教学模式改革的实验研究——从教学心理学角度探求高师六种新的声乐教学模式的有效性[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5(04)

[2]陈立红.也谈高师声乐“一对一”教学模式的改革——“自弹、自唱、自练”互动式教学实践与教师角色培养[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3(03)

[3]谢红,郝宝珠.新时期多元化声乐教学模式的设计探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0)

[4]李首明.关于构建科学、合理的声乐教学模式的探讨——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一些设想[J].中国音乐,2007(03)

作者简介:

左明阳(1977.9.20~ ),男,河南郑州人,声乐硕士,河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帕瓦罗蒂音乐艺术中心讲师,研究方向:声乐教学与演唱等。

上一篇:语文要会教会学 下一篇: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