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高专《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探讨

时间:2022-10-01 07:58:25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高专《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如何合理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优化教学过程和效果已成为每位教育者亟需解决的难题。文章通过分析高职高专《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对象、课程内容和教学环境等特点,重视师生交流互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构建多重化评价体系、多途径拓展学习渠道等教学改革思路,并据此思路进行了课程教学改革设计和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 高职高专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0-0237-02

伴随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日益渗透到工作生活的各个领域,教育也不例外。特别是近几年,在国家教育部制定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之后,全国各类信息化教学比赛更是层出不穷。如何合理而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优化教学过程和效果已成为每位教育者亟需解决的难题。可见《人体解剖学》作为高职高专医学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如何加快与信息化技术的整合已迫在眉睫。

一、课程基础分析

(一)课程作用与内容分析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院校最重要的一门基础学科,它是医学生的入门课程,也是学好医学知识的基础。恩格斯曾说过:“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医学生只有了解了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才能判断出异常,才能做出正确的医学诊断。内容上主要包括运动系统、内脏学、脉管系统、感觉器和神经系统等部分。

(二)课程教学对象分析

《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对象为高职高专医学院校一年级新生。W生普遍存在基础薄弱,个性较强,但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等特点,同时也受校园文化环境和专业特色的影响。因此,为了详细了解《人体解剖学》教学对象的基本特色,特对正在授课的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15级大专护理专业进行了一次随机调查,共收到有效调查问卷89份,通过整理发现教学对象除具有高职高专学生普性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1.学生喜欢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和直观获得认知

在“你比较喜欢哪种教学环境”的调查中发现,只有5位学生喜欢“‘粉笔+黑板’式传统教室”,84位学生喜欢“功能齐全的多媒体教室”。可见,随着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不断推广,学生也越来越习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进行学习,也希望老师利用信息技术来加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特别是对文字性的描述,学生更希望能直观获得认知。在“在该课程理论教学的过程中,你希望老师提供哪些资源”的调查中,以“图像”和“音视频”的回答最多,占90%以上。

2.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足,对老师的依赖性强

第一,在课程学习之前,主动预习的学生较少。根据调查,有35%的学生从不预习,有45%的学生只有在老师强烈要求下才预习,而主动预习学习内容,并积极利用网络资料、图书馆等途径复习知识点的学生只占20%。

第二,在课堂上,学生在保持对老师依赖的同时,已开始注重自我观点的表达。通过调查“你比较喜欢哪一种课堂教学方式”发现,在89位学生中,有71位同学希望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但主动与老师交流比较少。据调查有11位学生从没和老师进行过交流,只有16位学生经常或有时和老师交流。而主要原因是和老师见面的时间比较少,而且缺少有效的交流方式。

第三,课后学生学习自主复习不足,但开始依赖现代信息手段。在调查“在学习过程中,是否会复习所学过的知识”的问题时,只有9位学生每次课后都会复习,有48位学生偶尔会复习,有30位学生从不复习。但在遇到学习上的难题时,学生开始依赖现代信息手段解决。据调查,学生在学习上碰到困难时,10.52%选择置之不理,83.54%的人主要通过“百度、google”等在网络上搜索来解决,5.94%的人选择向老师请教。

(三)信息化教学环境与资源分析

从教学环境来看,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现有教室均为多媒体教室,每间教室都与互联网连接,而且全校范围内覆盖无线WIFI,学生随时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登陆QQ、微信、邮箱等平台。在教学资源上,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在全校推行信息化教学改革。在学校网站上,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随时查看课程教学PPT、知识点视频和相关复习资料等。同时,学院还建立了资源丰富的数字图书馆。这些资源最大限度营造出直观感性、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沟通快捷、反馈全面的教学环境。[1]

二、基于信息化手段下的《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设计

(一)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结合教学对象的基本特点、课程特性和学院的教学环境,明确《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要突出以下思路:

1.重视师生互动交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协商和意义建构过程,需要教学要素间多维度的深度互动,以实现知识共享、意义创生。[2]在传统的教学中,交流的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而课堂教学由教师主宰,学生被动接受,其主体性难以得到充分发挥,更难以实施因材施教,也难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紧跟高职高专职业教育办学目标,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高职高专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形式,其培养目标明确为在保证个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 以社会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能将客观规律和原理转化为物化形态的、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的高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以适应地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需要。[3]这就要求高职教育的课程设计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际操作能力与知识应用能力。

3.构建多重化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评价是衡量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程度的主要方式。但片面以期终考试为重点,往往导致学生不重视平时学习,不注重对知识点的系统掌握,而倾向于期终突击复习,最终知识掌握不牢靠。因此,教育评价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从多维度、多渠道进行考核。

4.整合各种信息化手段,拓展学习渠道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智能手机的普及,信息的传播渠道日益广泛,随时可以获取信息与交换。而且这种方式日益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和认知社会的基本方式。伴随学习习惯的改变,课程教学也要随之改变,要充分利用多种信息化手段,加强与学生的信息获取和交换。在我校整合资源,多门课程开展了无纸化考试,《人体解剖学》就是其中的一门。

(二)课程教学的具体设计

1.教学内容的选取

根据高职教育培养高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人体解剖学》明确以培养学生掌握正常人体形态结构为目标,同时考虑到医学护理系学生以理科生为主,医学基础课程比较多,并结合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原则,最终确定《人体解剖学》课程包括五大模块知识点(见表1)。

表1 《人体解剖学》课程知识结构设计

序号 模块一 模块二 模块三 模块四 模块五

教学项目名称 运动系统 内脏学 心血管系统 感觉器官 神经系统

学时分配

(实践课时) 15(7) 20(4) 12(4) 5(1) 12(4)

2.教学流程的设

结合高职高专教育本质和信息化教学环境,《人体解剖学》课程的教学,理论课以教师多媒体授课为主,围绕教学目的将学生进行分组,并指导学生按照课程教学模块依次掌握人体解剖学各个模块的重点、难点内容,熟悉了解相关内容,为实验课打下基础。实验课以学生动手为主体,依组组成团队进行学习、交流、讨论,老师在旁指导为辅的形式完成,通过音视频、标本、模型对理论课所学知识进一步掌握和巩固。假若学生临时有事,不能来教室,老师和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通过远程教学,同样可以完成学习任务。

3.教学效果的评价

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课程考核注重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个人考核和团队考核相结合、课内考核和课外考核相结合。具体考核标准如下表:

考核、评价项目 评价对象 权重

形成性评价 过程考核 学习态度、纪律情况 个人 10%

课外考核 作业、预习情况 个人 10%

模块任务 五个模块实验成绩 团队 20%

终结性评价 期末考试 理论考试 个人 60%

三、基于信息化手段下的《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实施效果分析

2015年下学期,在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6个大专护理执行了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改革设计发现:

1.从学生的评价来看,学生对课程满意度为96.91%,有90%的学生认为利用空间课程教学,不仅方便了知识的学习,更加强了师生间的交流互动;66.52%的学生认为利用信息化手段教学,提高了自己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71.87%的学生认为把知识模块化,并把每个模块实验成绩作为最终成绩的一部分,不仅使他们重视了平时的学习,更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全面掌握。

2.从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来看,实施教学改革的6个班级参加考试学生309人,及格255人,及格率为82.63%,平均分为70.21分;而在同等试卷难度下,2012级大专护理实施传统教学的6个班,参加考试学生301人,及格184人,及格率为61.26%,平均分为54.61分。由此可见,《人体解剖学》实施信息化教学改革对学生成绩促进明显。

综上,基于信息化手段下的《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信息化手段与课程教学的融合,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密切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学生因为平时分问题,而忽视期末复习;在团队协作中,有部分学生滥竽充数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改进。

【参考文献】

[1]张俊娟,穆卓辉,张朝晖.信息化教学手段下高职专业课程教学设计[J].继续教育.2015(10):73-74.

[2]康淑敏.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方式变革研究[J].教育研究.2015(06):96-102.

[3]王家祥,冷泽兵,李化树.论高等职业教育与县域经济的互动发展[J].教育与职业.2007(12):13-15.

上一篇:宁夏压砂地生产力评价的信息化研究 下一篇:汉字在“水与可持续发展”项目中的设计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