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时间:2022-10-01 07:22:35

一起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中图分类号】R59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10)10 - 115 - 02

【关键词】沙门氏菌;菌落;血清学;生化;效价

2005年10月23日白山市松树镇大安村因食病死猪肉而引起29人食物中毒,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鉴定,证实为鼠伤寒沙门氏菌所致。

1 食物中毒情况

2005年10月19日大安村退休工人岳某家一头猪病死,当即解体浸泡一天,21日煮熟,当天全家五口人食用,将剩下的肉盛在浸泡过生肉的盆里,第二天将剩下熟肉拿到车站居民区出售,买到熟肉的居民未经加热直接食用,进食熟猪肉者29人,进餐3小时后首次有人发病,30小时内29人全部发病,发病率100%,未食病死猪肉者末发现类似病人。

2 临床症状

(1)发病潜伏期为3~30小时,高峰10~14小时。

(2)发病主要临床症状为高烧(多在38~40℃)头痛,恶心、呕吐、腹泻、水样便,多者13次,一般8~10次,无里急后重及脓血便。

3 细菌学检验

3.1 增菌及分离培养,取上述样品分别接种在SF、MM增菌液置36℃和42℃24小时增菌培养,增菌后分别接种SS、EMB平板经36℃24小时后发现有较典型的菌落。见表1。

表1菌落生长特点

培养基种类 菌落生长特点

SS 表面光滑、湿润,无色透明整齐,中等大小

EMB 无色透明,菌落较小,表面光滑,边缘整齐。

3.2 血清学鉴定将可疑菌落分别接种双糖和革兰氏染色,双糖经24小时 培养后,取菌苔进行沙门氏菌血清学鉴定其结果,157号、158号菌株与沙门氏OA-F多价血清发生强凝集,盐水对照阴性与O0H凝集阳性,革兰氏染色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未检出其它致病菌。

3.3 生化鉴定将157、158号菌分别进行生化鉴定试验,结果见表2.

表2 157、158号菌生化鉴定试验结果

生化种类 菌号

157158

动力 ++

葡萄糖 (+)(+)

麦芽糖 --

甘露醇 (+)(+)

硫化氢 (+)(+)

尿素 --

甲基红 ++

YIP试验--

枸酸盐 ++

卫矛醇 ++

赖氨酸脱羟 ++

阿拉伯糖 ++

木糖 ++

鼠李糖 ++

肌醇 ++

3.4 患者血清凝集试验用分离菌株制成菌液与患者双份血清(第一次发病7天,第二次发病第15天)做成试管定量凝集试验第一次。1:40,第二次1:160,第二次血清比第一次有明显升高。见表3、4。

4 小 结

4.1 从流行病学和临床分析看,此次食物中毒其特点病例集中于一个潜伏期内发病,患者同吃一家病死猪肉,未食病死猪肉者,未发现类似病人,病人有高烧、头病、恶心、呕吐、腹泻、肠鸣等症状,其特点完全符合沙门氏菌病的特点。

4.2 从病原学和血清学鉴定看,分离列的菌株血清学和生化鉴定其结果完全符合鼠伤寒沙门氏杆菌的特点,并将分离到的菌株制成菌液与患者双份血清做试管定量凝集试验,其结果恢复期血清比急性期血清凝集价有明显升高。为此本文认为此次食物中毒是鼠伤寒沙门氏菌所致,未检出其它致病菌。

4.3 此次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卫生知识生熟不分,将熟肉放在浸泡过生肉的盆内,使熟肉造成二次污染,进食者一次食入大量致病菌而造成此次食物中毒。

高度重视肉类的检疫和管理工作,严禁病死肉类出售和食用,加强宣传普及卫生知识教育是防止食物中毒重要措施。

上一篇:加强病历书写及管理 防范医疗纠纷 下一篇:青少年“病理性网络使用”的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