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中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时间:2022-10-01 06:34:54

新课改中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摘要:课前预习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做好课前预习,既可以扫除学习新课的知识障碍,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和质疑创新能力。做好课中学生们合作探究方法的引导,让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提高了知识,培养能力,升华了情感,最后再通过课后的反刍、总结、升华,最终达到课堂的高效。

关键词:提高课堂高效;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合作

近几年来,随着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和深入,我们越来越发现语文课堂教学中以前的那种老的教学模式远离我们的课堂改革。老的教学模式,实际上是用超量的时间,在狭窄的空间里,压抑着孩子的天性,逼着学生去做不愿意做的事,造成学生的课余负担过重,因此,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成为教师们谈论的话题,但减负并不意味着减质,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成为我们面临又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两年的摸索实践中,我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效率是关键,因为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

新课改中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呢? 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传统教学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 依靠长时间的训练和反复的强化来取得学习成绩,多数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成为知识的存储器。这显然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抹煞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新课改中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必须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主动、积极自觉的学习,即自主学习。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第一步 , 有人这样形容课前预习的重要性:“预习是决战前的火力侦察”、“预习是摘取金牌前的预赛”。它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新课的内容,课堂上所要涉及的重难点,增强学生听课的针对性,激起学生课堂上的求知欲。

学生的课前预习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讲究预习的方法。

首先要强调阅读。语文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它是一门语言的艺术,必须诵读,有音读、意读、情读、品读。通过诵读感知文本的内容,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文章的艺术魅力,在读的过程中与作者产生共鸣,培养语感。

其次要多种感官互相协调,眼、手、口、脑并用。查阅工具资料,圈点勾画,尤其是多动脑,要善于质疑,以便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听讲,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见解。

再次要学会触类旁通,积极思维。例如在预习诗歌时,我们可以根据诗歌的题材来辨别诗歌的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所运用的表达技巧等,避免浪费过多的时间去做猜测,阅读小说时就应该从小说的三要素角度去把握文本信息。

最后注意预习的效率。合理安排预习的时间和内容,解决考纲中所规定的基础知识。

(二)课后复习

课后复习是对预习和听课成果的巩固,是与遗忘斗争的有力武器 。在预习时也应该注意这样几点:

第一、 时间的安排。对于当堂所学知识要趁热打铁,不留“后患”,尤其是老师布置的作业要及时认真完成;对阶段性所学知识每经过一段时间要整理加工,对重难点要进一步消化、理解。

第二、 要注意方法。不能搞疲劳战术,要和其他科目相搭配来完成;要有合作探究精神,和同学老师多交流讨论,互通有无;要善于总结经验。

二、重视教师间的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就是教师坐在一起集思广益,资源共享,是教学信息交流的桥梁,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集体备课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学校都加大了管理力度,在集体备课的时间、地点、人员、形式、内容、效果等方面都提出了严格要求。我认为提高集体备课质量,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上重视

由于管理力度的加强,教师都能按时按点的参加集体备课,但在集体备课时,我们经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很多教师都在埋头干“私事”,或批改作业或自己备课,把集体备课当作鸡肋,思想上不重视。因此应明确集体备课的意义,尤其是青年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自身的成长离不开集体备课的学习。

(二)凝聚集体智慧

在很多地方存在着“一言堂”的现象,主讲人自己讲的集体备课内容,其他教师听完了事。既然是集体备课就应该互动、互助、互通、互化,而不是单向输出。主讲人在拿出自己的方案后,其他教师要把自己的想法、观点拿出来供大家讨论交流,不断完善集体备课的内容。只有各抒己见、集思广益,才能达到集体备课的效果。

(三)探讨备课的内容

集体备课不是照着《教参》照本宣科,课前必须对于集体备课的内容做好集体备课准备。一般包括这几个方面:第一、学情分析,学生处于什么样的学习层面,如何设计问题,实现因材施教。第二、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第三、教学设计,通过哪几个环节来完成教学任务,如何突出重点和难点。第四、教学方法,每个环节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来实现,如何通过更好的方式把握教学内容。第五、作业布置,作业的内容、数量、针对性、完成时间都要充分估计到。

集体备课发挥了众人的力量,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师根据自己班级的学情,结合个人的教学经验,形成具有特色的教学方案,无疑会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挥积极作用。

三、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

做好课前导入

一节课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课前的导入有很大关系。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完成精彩的导入。

另外,还要注意教学效果,不能流于形式。我们可以通过“课前小练兵”的形式,及时测试,及时点评,及时巩固一些基础知识。也可以通过“好段诵读”的形式学习语言表达技巧,积累素材。

(二)授课突出重、难点

在有限的时间内,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在课堂上,要大胆取舍,突出重难点。对于大家都熟知的知识,没必要重复,对于疑难点,要鼓励学生深入文本探究,不能一掠而过。在课堂结束时,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自己总结,起到强化重难点的作用。

(三)重视方法指导

古语说:“授人以鱼 ,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所以,在课堂上,语文教师也应该重视学生的能力训练,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传授给他们一定的学习语文的方法和技巧。

总之,成功源于积累,效率就是生命,在教学实践与摸索中,不断积累经验,一定会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上一篇:对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物理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下一篇: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的意义及其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