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概念传授”到“概念传递”

时间:2022-10-01 05:44:45

从“概念传授”到“概念传递”

摘 要 通过比较两次“生物进化的原因”的课堂教学,分析了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的差异,从中看出课堂教学改进和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生物进化的原因 概念教学 教学比较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笔者通过自己在课标修订前后(2010年和2013年),两次执教“生物进化的原因”课堂实况比较,发现在不同的课标理念下,呈现的课堂教学也是截然不同。下面通过两次不同阶段的教学比较,分析了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的差异,从中看出课堂教学改进和发展的方向。

1 两次公开课的回顾

1.1 教材分析

“生物进化的原因”是苏科版八下第二十二章“生命进化的长河”第三节内容。本课的核心概念为自然选择学说,涉及到的重要概念有人工选择、自然选择等。本课教学重点是了解人工选择的过程和条件,了解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两种桦尺蛾的数量随环境变化而改变的事例;教学难点是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1.2 2010年的教学设计

1.2.1 设计思路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通过教学要使学生获得关于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方面中的应用;初步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形成一定的科学态度和基本观点。因此可见旧版课标对于概念教学的重心在于“传授”,在于使学生了解后并具有一定的运用能力。本节教学设计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科学家在研究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经典事例,来了解自然选择学说的相关概念,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一定的技能训练,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从而做到学有所得。

1.2.2 教学过程

提问:你知道目前金鱼有多少品种吗?但曾经称霸地球一时的恐龙却已经销声匿迹,到底是谁在决定着生物的进化?反差激趣,导入课题。

(1) 学习进化论的发展史。

教师引入拉马克图文资料,自学思考:① 第一个提出进化论的是谁?他的核心论点是什么?② 请观察长颈鹿的进化图尝试着用该论点解释。你觉得是否科学?还有谁的理论比较合理?然后,教师再介绍达尔文生平,使学生初步了解自然选择学说。

(2) 学习人工选择的概念。

教师出示达尔文当年航行的路线,讲述:达尔文在航行途中有了很多发现,得到不少启发,回到英国后他边思考边实践。同时出示原鸡进化图,安排小组讨论:鸡的祖先是谁?这些品种的鸡是怎样形成的?小组交流,结合书本归纳人工选择定义。

(3) 学习自然选择的概念

教师:在自然界中是否也有一只神奇的手在决定着生物的进化呢?并出示曼彻斯特1890年和1950年的桦尺蛾数量图,引导学生分别观察两幅图片有什么不同,初步分析原因。安排捕食游戏:请学生扮演小鸟,捕捉屏幕中黑色背景下的桦尺蛾。时间限定10 s,然后校对答案,统计哪种颜色的蛾被捕捉的多。

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原因。进一步归纳,达成共识:与环境相似的体色――利于生存(有利变异);与环境差异大的体色――不利于生存(不利变异);前者为适者,后者为不适者。

(4) 学生自然选择学说的概念。

通过阅读书本31页,分析相关语句,提炼出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四个关键论点。

(5) 知识反馈。

① 列表比较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异同。② 请用自然选择学说来解释一下长颈鹿的进化。③ 请分享一下你所知道的恐龙灭绝的原因。

1.3 2013年的教学设计

1.3.1 设计思路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2011版课标更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要求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强调学生主动学习。同时还期望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深入理解,对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特别是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可见新课标对于概念教学,重点落实在“传递”上,教师只是一种辅助。通过学习活动自主构建生物学概念,使学生对概念不仅仅是了解,而是理解其来龙去脉。因此本教学设计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为切入点,并围绕解决问题开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释疑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最终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1.3.2 教学过程

教师播放视频《演变》,导入课题。

(1) 学习进化论之父――达尔文。

教师要求学生阅读相关资料,并思考:关于生物进化的理论,谁的最合理?他在科学研究中使用了哪些方法?鼓励学生像达尔文一样开展探索之旅。

(2) 人工选择的概念教学。

第一篇:鸡的启示(阅读书本29~30页和信息库回答)。

① 这些现代鸡(狼山鸡、莱亨鸡、乌骨鸡、斗鸡)分别有哪些用途?② 它们的祖先都是谁?③ 现代的鸡与祖先特点一样吗?这是生物的什么现象?现代鸡的后代都与它们一样吗?④ 原鸡是怎样形成这些品种的?

教师安排活动一:角色扮演。要求:小组讨论怎样用原鸡才能培育出莱亨鸡、斗鸡中的一种?

学生交流并提炼出关键词(表1),由此概括人工选择定义,并举例。

(3) 自然选择的概念教学。

第二篇:桦尺蛾的思考。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黑色和白色背景下的两种桦尺蛾),并分析:两幅图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可能是什么原因使得环境变黑?如果环境污染,两种颜色的桦尺蛾数量如何变化?你的假设是什么?想一想哪些因素会使桦尺蛾的数量发生变化?

教师安排活动二:探究污染环境下桦尺蛾数量的变化。用黑色大纸模拟污染环境、黑色和小纸片模拟两种颜色桦尺蛾。按表2所示,做好抓捕游戏。

上一篇:农村建筑的建筑节能 下一篇:“光纤光缆测试技术”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