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程合理性建设的研究

时间:2022-10-01 04:17:21

高校课程合理性建设的研究

摘 要 现今高校课程设置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性,已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此文的研究旨在发现其中的问题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即建立正确的合理的课程设置体系以及评判标准。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从而服务于社会。

关键词 高校 课程设置 评判标准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the Reasonable Curriculum in College

XU Xianjin, ZHENG Yuhang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68)

Abstract Nowadays college curriculum is not in conformit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xist a certain degree of irrationality. The following parts of this thesis aim at figuring out its problems and gaining solutions to them. By doing so, it makes it better to serve the education, thus serving the society.

Key words college; curriculum; criteria

1 合理课程设置的含义

1.1 合理课程设置的重要性

从小的层面上来说,合理的课程设置,能够很好的适应教学的需求,同时适应学生的需求,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更好更高效地学习,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从大的层面上来说,教育乃民生大计,没有优良的教育怎能教育下一代,怎能传播优秀的文化,而教育的基础又在于课程。要提高人类的文化水平,提升整体素质水平。最实际、最根本的措施在于教育,具体到课程就是关于它如何设置的问题。

1.2 不合理的课程设置的危害

根据对现今一些高校关于课程设置问题的抽样问卷调查及采样数据分析,显示出两大问题:一是体育课设置不足 ;二是一些与专业相关性不是很大或是不相关的课程占用了学生过多的时间 ,这必定导致了如下问题的产生:国家教育总局和教育部共同的《全国学生体制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学生体质近年来呈不断下降趋势,大学生最为严重且仍在继续。在同等的教育条件下,学生的专业成绩产生明显的差距,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一部分人没能分清不同科目的重要性,把过多的精力用在其它课上。教育的目的是把人教育成一个全面的人,不能只重视知识学习而轻视体质建设;同时学生花费太多的时间在与专业关系不的大课程和应付考试上,致使在专业方面有所懈怠。这是与高等教育的因材施教、术业有专攻、培养创新性人才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从而愈能看出优秀的课程设置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2 怎样建立起合理的课程设置体系

2.1 结合实际

与现实结合:高等教育与中小学教育的最大的区别在于其“术业有专攻”,做到真正让兴趣来指导学生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样的条件下的学习是最高效的,没有学不好的,但为什么又存在了成绩的差异?必定是某一环节出现了问题)。但是要做到真正意义上是因材施教是很难达到的,但这是一个目标,也是改革的目的。

与学生的需求结合:教育是一个两厢情愿的过程,是自主地学习而不是强行的灌输,灌输的东西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想要让学生更快、更有效率地学习,关键是要明白学生的需求。

他们自己内心需求的东西必定会有无限的动力去学习。但这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任由他们自己选择,还是应该有一定的原则,有规矩才会有方圆。

与社会的需求相结合:如今社会飞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对人各方面的能力要求也更显苛刻。在如今社会,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原则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唯有高素质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而高等学府的任务正是为造就这些人才而设置的。所以学校要做的就是根据实际要求为不同的专业的学生制定最合适的课程,并且能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

当这三者能够有机协调地相结合,我们就能明白学生的诉求,社会对他们的要求,以及现实的障碍,才能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制定出最大限度上满足三方面要求的最好方案。

2.2 解决“不相关”课程的问题

根据这些年来的教学经验以及相关调查,与此有关的问题主要如下:政治、历史等人文类必修课。学生们普遍反映这些课程除了浪费时间再没其他用处,那又为什么花那么大的人力物力去设置它们,所以说实质上肯定不是这样的。并且在西方等发达国家,高校里面这些人文类的选课率往往比其它类型的要高。虽然它们的存在是合理的,但矛盾依然很明显。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参考那些成功教育的经验,可以把这些课程转为选修一类的,但是增加其在学分中占有的比重,这样问题便迎刃而解。这样一来不仅达到了教育部制定这些课程的目的,学生也能够从中学到知识、充实自我、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双赢的选择。

有相关或者相关性不大的课程太多。大学里学习的内容就与中小学相比,难度是有很大的提升的,特别是工科专业。所以仅是要应付专业课就应是很难的了,更何况还有那么多与之相关的课。这些课程的设置绝对不能说没用,但是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全部都舍弃也不能全部都留下,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要做的是适当的删减,取重去轻,既要突出重点又要保留相关课程辅助学习。

与专业不相关的课程。这不仅是学生的困惑,同样也是很多教师和教育学者的困惑。可能是因为墨守成规,一些东西就这样保留了下来,也没有权威去质疑。但是问题如果不解决就会长期积累,到最后势必会解决不了。不管是做温和的改良派还是粗暴的革命主义者,这个问题必须根除,否则它必将影响整个的课程合理性建设而导致功亏一篑。

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关键是要突出重点,删去沉冗,不能本末倒置。

3 如何评判课程设置的合理性

3.1 是否能与社会的发展与需求相适应

当代中国正处于一个重大转型时期,这样的背景下就对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①社会的发展高生产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这些都与教育密不可分。具体到课程,关键又在于可承担设置。优秀的课程课程设置服务于教育,而教育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所以与社会的发展与需求相适应与否是评价其合理性的一个重要依据。

3.2 是否与教育理念相符合

教育的问题是把人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促进人全面协调地发展,完善人的综合素质。②教育是一个长期不断积累的过程,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只是其中的一个阶段,所以现在的目标就是要实现这个大目标前将其分解成多个小目标中的一个。现阶段的目标始终要服务于大目标。所以现在学习的内容不能是要大而全,而是要重点突出,短小而精悍。同时辅助以适量的相关科目,经过长期的量变必定引起质变,厚积而薄发。

3.3 是否学生的认知能力范围一致

任何人都有一定的认知能力范围,课程不仅要解决学科内容的知识体系合理性问题,而且也要考虑这些知识是否适合这一学生群体的学习。因此,在理解课程内容设计与学生认知及其他发展的关系上,必须把握好课程内容的价值、难度和结构的分寸。揠苗助长是不可取的。

3.4 是否能有与之配套的教材

优美的音乐没有介质不能传播,优秀的文化没有媒介同样不能传播。知识传播同样如此,有好的课程设置却没有教材使之实施下去也只是惘然。③教材中有些内容对掌握某一部分知识或解决某一类问题起到决定性作用,这也体现了教材的关键所在。与之配套的教材不仅是在内容上体现要求,教材在内容上往往是大同小异的,所以更重要的是怎样设置知识内容的结构使之更能是人接受。

4 结论

展望未来,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挑战与机遇并存,对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而教育又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要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教育的改革而引发的课程合理性建设尤为重要。通过课程的合理性设置的研究,能使教育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为之提供高素质的人才,促进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从理论上都是可行的,但有些问题积重难返,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例如对一些课程的删减等,所以我们要努力的地方还很多。但最终我们一定能建立起一个完美的课程设置体系。

注释

① 高嘉社.科学社会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② 喻春兰.大众文化的课程价值研究[M].广州:广东省出版集团,2009:121-123.

③ 李绍章.学界之戒[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153.

上一篇:何占豪古筝作品艺术探微 下一篇:伊犁河谷中的紫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