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开设芭蕾课程的困难与策略释解

时间:2022-10-01 04:09:44

【摘要】(三)目前学习芭蕾舞资源短缺,舞蹈学习的相关渠道也较有限由于训练时间有限,老师无法加入太多芭蕾舞理论知识和赏析课程,只能要求学生课下去欣赏相关芭蕾舞蹈视频,但视频中没有...

校园开设芭蕾课程的困难与策略释解

一芭蕾形体课程对大学生素质教育具有显著的积极意义

首先芭蕾舞具有独特风格与魅力。有着悠久历史的芭蕾舞艺术,经过了三百多年的发展,形成了特定的审美标准和技术规范。在这些技术与规范形成之前,追朔到芭蕾舞的起源,应该从古希腊文明说起。“那时的希腊是世界文明的中心,以其地理环境和政治制度来看,频繁的战争促使人类对体格发展的要求很高。从青少年开始,人的大半时间都是在运动场上度过的,为了训练肌肉,使其变得既强壮又健美,他们从事赛跑、掷铁饼、角斗、拳击、跳高等各种运动。那时具有强壮健美的体格,结实的肌肉,是受到人们尊敬的”。所以古希腊的人们不怕展示自己的身体,经常以舞蹈的方式表现自己的情感与身体美④。因而舞蹈成为最好的展现精神美与肉体美和谐统一的方式。柏拉图曾说过:“舞蹈会帮助人民养成高贵的协调和优雅的气派”⑤。所以在古希腊时代的戏剧表演中,时常穿插舞蹈表演。因而之后的芭蕾舞艺术萌芽阶段,很大程度借鉴了希腊戏剧表演中的舞蹈表演。如果说芭蕾舞艺术的萌芽阶段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那么后来又发展到吸取了大量宫廷舞蹈中的典雅高贵的舞步⑥,才使芭蕾舞真正开始奠定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以其优雅不凡的高贵气质,征服了几个世纪。所以在普通高校,推广芭蕾形体课程,不但可以强身健体,更重要是培养优雅高贵的气质,在肢体与美的艺术融合的同时,心灵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其次芭蕾形体课程具有着完善的教学科学体系。“芭蕾舞形成初期,法国路易十四执政期间,芭蕾作为宴会芭蕾”⑦,还只是“大杂烩”形式的表演,贵族们作为娱乐消遣,自己承担舞蹈中的角色扮演,后来随着复杂舞步与技巧难度的增加,舞蹈开始趋向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尤其在1671年在巴黎歌剧院首演的《波莫纳》”⑧,标志着芭蕾进入剧场的开始。这一标志说明芭蕾不再是贵族娱乐的业余活动,贵族们也已不能胜任以往的角色表演,此时芭蕾更需要培养专业化的演员,这就需要制定一系列更规范的教学体系,在当时路易十四执政期间,他本人就是狂热的芭蕾爱好者,在他的积极推动下,创立了第一个皇家舞蹈学校,该校第一次确立了芭蕾舞的外开原则,制定了脚的5个基本位置和7个手位,整理出了一系列动作规范与舞蹈动作术语,这极大地推动了芭蕾的发展,为芭蕾艺术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再到后来的1713年芭蕾歌剧院下属的芭蕾舞学校成立,进一步规范了芭蕾训练的教学要求,刺激了芭蕾的发展。芭蕾发展至今,风靡世界,不只是因为舞种本身所带有的独特审美魅力,更是因为芭蕾舞艺术家们经过了几百年的实践与探索,不断取其精华,融合新的元素,遵循审美与时代的要求,经过无数次训练体系的革新,发展成为今天如此完善而庞大的科学训练体系,这些绝不是随意而盲目产生的。芭蕾训练中的芭蕾形体课程,是对芭蕾训练的降低难度及主要针对形体气质训练的课程,既延用了芭蕾训练的科学教学模式又提取了芭蕾训练中简单有效又易于掌握的部分,因而非专业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不但能提高各方面身体素质,还能够了解芭蕾舞这一高雅艺术所带来的精神享受,陶冶情操。大学生繁重的学习压力,高强度专业技能的训练,比如计算机专业、数理化专业、文史哲专业等等,无一例外,都要每天长时间伏案学习或者面对电脑,肢体语言的缺失,使学生缺少应有的健康体态和外在气质美;另外从精神方面来说,文化课程的学习应该结合舞蹈艺术教育,动静结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笔者认为舞蹈教育不同于简单的身体四肢训练,更强调身心的交融,舞蹈动作的外在美是需要用心去感悟,才可以表现出来的。尤其作为芭蕾形体训练,更是讲究绝对美的外形训练课程,在每一个精细的动作背后,都有严谨的教学规范要求,看似很苛刻,但实际是在潜移默化地指导学生的审美倾向,如果长时间的接触感受形体美的训练过程,内心自然会变得温和且愉悦。这样的课程也自然会减轻学生学习和生活等各方面压力,并陶冶性情,培养出一种宽容、平和、向善的心态;从辩证的角度来看,愉悦的心情反过来又会提升文化课程学习的效率。因而芭蕾形体课程在科学训练模式下,带给学生安全有效的舞蹈基础训练方法,并在训练中可以使学生以美的感受,体会芭蕾舞这一高雅艺术所带来的美的魅力,从而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充满阳光、心灵美的品质。再者,芭蕾舞的悠久历史,带给学生的将不仅仅是有关芭蕾的常识,更多的是有关世界历史和相关艺术领域的丰富知识。因为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芭蕾舞一直在不断地发展与完善,这其中凝结了多少位艺术大师的心血与努力,这些艺术大师有音乐家、美术家、文学家、哲学家、当然还有不计其数的舞蹈艺术家。为什么一直以来会有众多其他领域的艺术家涉及芭蕾领域,这正是说明芭蕾的魅力所在,印象派重要画家埃德加•德加曾一度在芭蕾舞造型中找到了灵感;音乐家柴可夫斯基创作了三大芭蕾舞剧作品《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还有诸多美学家对于芭蕾美的感慨。芭蕾艺术发展到今天,经历了多次重大的挑战与变革,现在的芭蕾舞艺术,已不再是人们初时所理解的那样,认为芭蕾只是“足尖上的艺术”,现在的芭蕾已经是多元化、多风格、多形式的舞种,在迎合现代人审美需求的同时,也引领舞蹈艺术潮流的发展,指引现代人对艺术美走向正确的理解。在如此高科技现代化的发展下,芭蕾舞艺术丝毫没有落伍,不断融合大量的现代和当代元素,正是这种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使芭蕾舞艺术屹立于世界舞蹈艺术之巅。学生进行芭蕾形体训练的同时,学到的不仅是舞蹈技能,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对于任何一位大学生来说,接受芭蕾舞形体训练对于提升和完善其素质都有着积极意义。首先在训练过程中不但能锻炼强健的体格、高雅的气质,还能通过艺术实践,了解相关方面的历史背景、文化常识等。对于那些多舞种学习的爱好者们来说,通过芭蕾舞的形体训练,达到整体气质的提升后,还可以为达到一定的肌肉能力,旋转能力,弹跳能力等奠定良好的基础,再通过舞种间的比较学习,取其精华,使之互相影响互相作用。曾有许多著名的非芭蕾专业的舞蹈表演艺术家也都经历过芭蕾舞训练或受到过芭蕾舞的影响。所以,芭蕾舞形体训练是对形体美的训练及肌肉能力和弹跳能力等多种身体素质训练的基础,对于其他舞种的学习也是具有极大的帮助和影响力的。其次大学生在训练过程中,训练的目的不只是为了体现芭蕾舞的审美要求或者达到一定的舞蹈技能,更多的是从精神层面的教育,在肢体的挺拔修长感与高贵典雅的气质培养下,使大学生的心灵得到美化,陶冶情操。

二非舞蹈专业大学开展芭蕾形体课程所面临的困境

(一)学校相关部门认识与重视度不够很多高校讲究的是学术专业上的领先和进步而忽略了艺术教育。艺术教育仅仅作为选修课程或者学生社团出现在高校里,受到学校相关部门重视的程度不高,导致学生重视程度也不高。有些学校还将学校第一课堂的教学任务与学校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混为一谈,认为多参加文艺演出和各项比赛就能代替教学成绩,实际不然,初期阶段教学就是教学,还没有能力参加实践活动,此时应该严格要求学生完成课时量,由量变转为质变,才能有所收获。目前有一些非舞蹈专业大学,很少有人会真正了解舞蹈的教学模式,更别说关于芭蕾形体课程的教学,很多学生因为学校的专业课要求,仅仅忙碌于每天的专业课学习和专业知识技能的提升,却很少接触艺术教育,不懂得艺术理论。舞蹈艺术教育中的芭蕾舞形体课程也只是作为学生课余实践活动的娱乐部分而不是纳入学校教学的组成部分,这就导致学校相关部门对舞蹈艺术教育理解的混淆,不了解该课程的科学性,也就没有给与一定重视,宣传力度不足,使学生也有错误的理解,认为业余文化生活可有可无,不必投入太多精力。这就给芭蕾舞形体课程教育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

(二)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对芭蕾形体课程的认识程度不一,影响参与的积极性有基础的同学会感兴趣,毫无基础的同学完全不了解舞蹈是什么,更别说像芭蕾形体这样专业性较强的舞种,一听就叫人望而生畏,也没有去参加训练的动力。还有一部分同学会认为舞蹈是女孩子的事情,男生不适合学习舞蹈,实际上这是错误的理解,如果舞蹈中男女舞蹈无性别差异的话,那会使舞蹈审美过程缺少应该有的部分,比如男生的阳刚之气,女生的柔美含蓄。而且在教育的过程中不只是为了学生去参加表演,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肢体表达,建立自信心,开发新的思维方式,了解理论常识并开发学生自我分析能力。作为这些教学常识,学生不懂,就不会产生兴趣,也就无从谈起下一步的训练内容了。

(三)目前学习芭蕾舞资源短缺,舞蹈学习的相关渠道也较有限由于训练时间有限,老师无法加入太多芭蕾舞理论知识和赏析课程,只能要求学生课下去欣赏相关芭蕾舞蹈视频,但视频中没有系统的讲解,而且课后学习还缺少了互相讨论和讲解的课堂氛围,缺少正式的研究与讲解的场合;另外舞蹈演出的票价对于学生来说也无法长时间承担,一到两次的观看演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一方面教师的压力很大,在课上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但苦于没有足够的课时量,一些舞蹈相关知识,只能大致讲解,至于学生是否真的吸收,完全不能保证。另一方面,时间短,内容多,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吸收,这就使训练的效率也会很低。有时候学生自己业余时间训练,无法保证正确率,如果是在不断地重复错误动作,使之加深了错误印象,长期以往会产生负面影响,同时学生也会觉得枯燥,没有兴趣坚持去训练。老师在接下来的课堂训练中纠正动作的时间会加长,教授新内容时间不够,就这样恶性循环,总是没有实际性成效,导致教学质量下降,教学任务无法完成,学生也总是得不到明显进步,纠正过程会降低学生兴趣程度。这可能也是横亘在所有非舞蹈专业大学芭蕾教师面前的一个问题。

(四)作为非舞蹈专业大学开设芭蕾舞形体课程,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很大芭蕾形体课程在非舞蹈专业大学一般以公共选修课或者以兴趣爱好为主而组建的社团形式中出现,所以学生在完成主要的文化课程之后,所剩时间就很有限了,一般一周一次的训练时间,完全不能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经常重复最初原始的训练,到了学期末,依然看不到明显的进步。还有作为非舞蹈专业的大学,在硬件设备设施方面,也是比较单一的,训练的场地一般就只有一个,而这些场地又经常会被用来进行多项其他活动的训练,这就导致学生即便有时间训练也无场地可用。对于芭蕾形体课程来说,场地的要求比较高,不能随意在普通教室训练,没有把杆和镜子,就会缺少舞蹈的环境。所以从整体看,学生文化课和专业课学习占用在校大部分的时间,芭蕾形体课作为选修课课时量太少,作为兴趣爱好,又苦于没有训练场的充分保证,最终导致教学内容无法完成,教学质量无法提高。

三对于非舞蹈专业大学开设芭蕾形体课程实施的建议

实际上在西方许多国家,芭蕾舞教育存在了近百年,在一些发达国家,芭蕾舞教育已经成为普通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美国有近百所高校开设芭蕾舞课程,英国、日本、欧洲许多国家也都对芭蕾舞进行了广泛推广,可见芭蕾形体课程的重要性。西方一些国家芭蕾舞普及有近百年历史,而在我国只有几十年历史。近年来,在教育部和文化部支持下,举办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使大学生开始了解高雅艺术,并有机会感受到高雅艺术的魅力,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标准。在2006年,中央芭蕾舞团和上海芭蕾舞团就通过“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进入多所高校进行演出,深受大学生好评,让学生零距离的感受到了芭蕾艺术的魅力所在,了解了相关的许多舞蹈文化常识,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舞蹈的兴趣程度,也使舞蹈教师的工作得到进一步推进。所以不难看出,这样一个大家认为高尖端的艺术一样可以走向大众,让普通大学生接受并喜欢,只是需要大学相关部门和每一位舞蹈领域的教师同仁们共同的努力,为大学生芭蕾舞蹈教育多一些关注、思考与创新。在多年的普通高校大学生舞蹈教学经验中,笔者对于解决之前提及的芭蕾形体教学问题有几点建议。

(一)关于学校相关部门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学校面临同样困境的教师,可以经常组织研讨会,让相关部门教师都能参与进来,舞蹈专业教师从专业角度给予讲解,并且一同探讨,增强非舞蹈专业教师的理论知识,使相关部门尤其是教务处了解这一课程的重要性,明确开设芭蕾形体课程首先必须尊重该课程的教学规律,只有增加课时量,才能保证教学内容完整化。在文化课学习之余,芭蕾形体课应该等同于体育课,作为必修课,但课时量要相对多一些,每周至少两次芭蕾形体课程是有必要的,非舞蹈专业大学生学多伏案工作,长时间保持一定的姿势实际上有害于身体的发育,尤其对于生长旺盛阶段的青年学生。而芭蕾形体课程中的一些拉伸动作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同时还能使学生们学习舞蹈基本知识,了解一些简单的技术要领,在学习文化课之余可以改变学习氛围,转换思维方式。加德纳在《智力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中,提出了7种思维形式,其中“音乐的、空间的、体态的”这三种思维形式就都可以体现在舞蹈学习过程中,所以芭蕾形体课可以开拓大学生的思维领域,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其次,学校在宣传上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导向,让大学生了解芭蕾形体课程的科学性,而不是简单的娱乐活动,一来芭蕾形体课程有益身心健康,培养高雅气质,二来可以培养学生的另一种思维能力,以科学的训练方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可以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起到陶冶情操作用。

(二)关于学生对芭蕾形体课程认识程度不一的问题学生认识程度的不统一,主要是因为学校宣传的力度不够,因为隔行如隔山,更别说芭蕾舞专业性很强,没有真正学习是不能真正体会的,这就需要专业教师的不断讲解与呼吁,得到其他部门的支持,最终给予学生正确引导。另外专业教师应该申请学校经常举办一些芭蕾艺术家的讲座或者多与专业院校交流往来,扩大学生的了解范围,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去认识和热爱这一高雅艺术,提高兴趣。最重要的是应该将芭蕾形体课正式纳入全校整体教学规划中去,让学生在课程中逐渐了解和学习。还有学校舞蹈团也可以发挥其积极的宣传作用,现今大多数高校都有舞蹈团,但似乎舞蹈团舞蹈教育与校园舞蹈艺术普及教育管理模式区分不明显。由于发挥的作用不一样,就需要有完全不同的管理模式。舞蹈团是经过选拔加入进来的,都是有基础和有热情的半专业同学,这批同学经常接受演出或比赛任务,需要加大芭蕾形体课的课时量,每天都应该参加基本的训练,保证体力,在重大演出和活动中崭露头角,以此来影响非舞团的同学们,带动大家的积极性。那些只是参加芭蕾普及教育的同学们,课程上就要做相应调整,减少技能训练,多一些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兴趣程度。所以就这两部分学生,就要有两部分相应的制度管理,统一大家的兴趣程度,给予不同的教育方法。舞蹈团的同学,兴趣本身浓厚,进团后就不再是简单的兴趣爱好,而是要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得到更专业化的更大量的芭蕾形体训练,具备一个更综合的素质,以自己的一份力量推动舞蹈团的发展,提高学校的舞蹈教育的宣传力度,为全校同学起到表率和引领的作用,同时舞蹈团同学在学校也是对芭蕾形体课程专业知识宣传的中间力量。而作为舞蹈艺术普及教育的一方,主要就是兴趣爱好的培养与通过艺术而达到美育的目的,芭蕾形体课就要以普及和兴趣为主,在初期的课程中主要是通过各种舞蹈赏析课和作品分析以及与舞蹈相关的人物传记为主要授课内容,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兴趣,增加相关知识理论学习,接下来再逐渐进入形体与技能训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克服羞怯心理,解放肢体,学会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用美的艺术感染自己的心灵。

(三)关于资源短缺的问题可以主要通过加强交流和增加公益演出活动加以缓解。首先,大学生普遍反映,希望再多一些与专业团体或与专业院校的往来,对他们来说,那些专业的舞蹈演员就如同电影明星一样,遥不可及。是否可以组织定期观摩这些专业团体的训练与教学,让普通大学生与教师或演员进行交流,这样可以使学生有亲临现场的幸福感,不断增强他们的兴趣,同时也可以为专业团体培养一批年轻的观众。其次,学生没有经济来源,观看商业演出的能力还很有限,尤其对一些世界级大型芭蕾演出团体的演出更是没有机会接近。所以,针对大学校园,应该多一些非商业性演出,主要用于交流性的演出,这样可以很大程度提高学生的视野,了解国际芭蕾舞蹈现状,通过芭蕾了解世界文化。尤其作为芭蕾舞蹈交流,不受文字语言的限制,是一种肢体语言,是一种很容易使观众产生共鸣的艺术,多与国际芭蕾舞团的交流往来,还可以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当学生见多了芭蕾在世界各国的发展与影响后,就自然知道芭蕾形体课的重要性,希望通过芭蕾形体课的训练使学生受到启发,将芭蕾艺术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我们自己的芭蕾艺术。

(四)关于时空限制问题专业教师应该努力争取多一些课时量。首先从大一新生入学开始,芭蕾形体训练就应该像体育课一样作为必修课要求每个学生都参加,这样的要求应该持续到大二结束,才能获得到学分。在课时量方面应该比体育课多一些,因为芭蕾舞蹈的训练是一个内外兼修,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突击训练,如果没有两到三年的学习长度,很难达到教学要求,如果只是短时期训练,几乎等于没练,在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习惯的时候,教学课程已经结束了,不论是技能上还是从文化理论的学习上都是不完善的。更不能一周就一次,这样断层的训练会导致第二周不能延续上周课程的内容,也如同白练。所以每周至少两到三次,有这方面特殊人才或者舞蹈团的同学可以加到一周三到四次,并且对这些学生要进行每天的晨练。晨练很重要,短短半个小时,不但强身健体,还有助于全天的精神面貌的改善。所以,芭蕾形体课除了一周的课时安排之外,是否把每日的晨练也纳入芭蕾形体训练课程的一部分,这样既是尊重这个学科的教学规律,又是对于芭蕾形体课的更好地辅助作用,长期以往,不但形体得到改善,技能也会提高。另外还可以多增加芭蕾舞剧赏析课程和课堂讨论分析的内容,使课堂的教学内容更丰富,锻炼学生分析艺术作品能力,增加以点到面的教学,培养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感悟,从而感染内心,达到美育的作用。其次教学量的增加就会提高场地设施的要求,因而要有至少两个场地进行循环训练,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五)关于课程教学创新在芭蕾舞形体训练的课程中还应同步进行以下课程教学创新。1.芭蕾舞作品编创的尝试。仅仅只是芭蕾舞形体训练,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在课程中应该有一些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这可以通过增加一些简单的芭蕾编舞课程来实现。而芭蕾舞历史悠久,在这期间出现了不计其数的经典芭蕾舞作品,对作品以及编导的分析研究,可以让学会生获得许多层面的知识。我国芭蕾舞起步较晚,国内现有创作人才稀缺,曾经的《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大红灯笼高高挂》等都是我国经典作品,但近几年我国自创作品还是明显不够,虽然我国专业院校编导系每年能培养一批专业编导人才,但专门为芭蕾舞创作的人才并不多,作为芭蕾舞舞蹈编导固然需要深厚的舞蹈基础,但非专业的舞蹈爱好者也可能会产生一些很好的构思,甚至写出好的剧本,所以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他们可以为专业的芭蕾舞者提供新鲜的思路,专业芭蕾舞演员再将他们新的创意转化为舞蹈语汇形成舞蹈作品,这样同样可能会收到很好的成效,至少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当代大学生正处于思维最活跃的阶段,更有创造力,且一般大学内各种专业的人才都有,可以充分结合专业特色或个人的兴趣爱好,在题材及内容上有所突破,最主要可以发挥大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精神。2.芭蕾舞舞剧鉴赏类课程多元化设置。芭蕾舞形体训练是一种操作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在反复训练中得道进步。但是芭蕾舞同样也是一门艺术,不是简单的操练,从专业的角度上看,若要提高自我表现力需要有一定的审美素养,对音乐的感悟,对肢体的理解,对舞美的分析等等。此外,对于普及教育来说,芭蕾舞剧鉴赏类课程更是简单易行,能让更多的同学感受芭蕾舞蹈的魅力,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欣赏芭蕾舞蹈,最终能够热爱整个舞蹈艺术。因此,芭蕾舞形体训练不能仅局限于技术的训练,同样需要组织学生定期观看学习一些芭蕾舞经典作品。尤其是西方许多国家芭蕾舞舞剧都是通过世界名著改编,在这些作品中学生不仅可以了解世界文学,还可以了解世界历史、地理、文化等等。所以在鉴赏过程中应该注重多元文化教育,世界许多国家都根据自身的文化特色创作过不同的芭蕾舞作品,教师可以将世界各国的芭蕾舞作品拿来欣赏与比较,并将历史、地理、文化等这些延伸的知识点传达给学生,让他们在作品中了解各国的文化与历史。同时这样的教学还会提高学生的兴趣,加强他们的知识面。在鉴赏过程中让学生感悟舞蹈的美,通过舞蹈作品或舞剧了解世界文化与世界文学,通过世界文化再比较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艺术,让学生意识到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性,了解自己国家文化艺术的特点,学会发扬并传承自己的文化艺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意识到本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与魅力,激发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热情,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打下基础。国际一流大学一直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一名优秀的学生除了具有本专业的知识外,还应该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在哈佛录取学生时,他们需要知道一个具有很多知识的学生是否具有创造性、是否关心其他领域,是否有动力去开拓新的领域。所以大学时代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就显得至关重要,而艺术教育又是综合素质培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艺术教育不再是简单的学生娱乐活动,而是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逐渐转化为学生的一项技能,所谓学一行钻一行,既然学了,就不要一知半解,尽量做到以专业化方向为目标,在艺术上为学生带来愉悦与快乐的情感和精神熏陶之后,我们教育工作者也应当努力将其转化为能够扎根在学生身上的一项技能,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更扎实的基础。因此作为大学校园,不是培养机器人,而是要培养有情有感、有血有肉、有思想有创新性的综合素质人才。因为综合,才会有助于带动关联其他方面的发展;因为综合,才会让学生触类旁通;因为综合,才会让学生有更广阔的视野。所以这就需要学校的高度重视,艺术教育中的舞蹈教育都已经成为一级学科,他是具有科学性系统化的教育,舞蹈教育中的芭蕾形体课又是目前舞蹈训练中历史最悠久最完善的训练模式,应该纳入到整个校园的教学计划当中来,成为教学任务的一部分,需要增加一定的课时量,拥有专业的教师团队,进行科学的教学计划。同时定期在学校开展讲座或演出,使学生可以有较多机会观摩专业团体的演出,还可以推动学生自编自导的演出,增强学生自信心,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一门芭蕾舞形体训练课,不仅可以让学生训练形体、锻炼身体素质、陶冶情操、感染心灵,更主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芭蕾形体训练延伸出许多可供学习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的传达与学习,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与理解,还可以让学生自发的分析比较学科间的共性与差异,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现在国际化的时代,芭蕾形体课程还是我们能够更多了解西方国家文化艺术与审美理念的一个平台,吸收一些芭蕾舞蹈艺术的精华,在现代化的社会发展中,用国际化的视野去看待分析艺术的发展,因为艺术是最轻松,最易于交流的方式,可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畅通带来更多有利的因素。

作者:郭峰 詹丰竹

上一篇:地方飞天造型艺术探索 下一篇:古建筑的档案工作诌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