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社会暴力事件看社会公正问题

时间:2022-10-01 03:29:05

由社会暴力事件看社会公正问题

【摘 要】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经济、政治、文化飞速发展和变化,新的社会秩序还没有完全建立,在这种背景下,社会权力分配和监督存在很多漏洞,社会财富分配不平均,加重了人民的不满情绪,社会暴力事件无论是发生频率还是规模都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所以针对近年来暴力事件的不断发生的情况,文章力图从社会公正的角度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暴力性事件发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建设服务型政府提供政策建议。

【关键词】社会暴力;社会公正

近年来,我国暴力事件不断发生,既包括群体性社会暴力事件如深圳富士康的“11连跳”又包括个人暴力事件如北京青年杨佳因不满民警暴力执法的而持刀砍死六名民警的“你不给我一个说法,我就给你一个说法”的恶性事件,赵志刚不满被诬陷连续杀人事件,幼儿园杀人事件,周克华苏湘渝系列持枪抢劫杀人案等等。尤其周克华事件是社会公正正义遭受严重破坏后的最真实写照。

关于社会公正的社会学理论很多,本文主要选取三种理论作为支撑。

社会冲突理论认为,冲突是普遍存在的,主要产生于社会报酬的分配不均以及人们对这种不均表现出的失望。随着社会转型期经济的飞速发展,伴随而来的是严重的贫富差距,两极分化必然导致社会不公平从而引发社会暴力事件。

社会排斥理论认为,社会排斥存在于政治、经济、文化各层面,具有层次性、综合性、积累性、过程性和传承性等特点。社会排斥理论起源于对贫困问题和社会不平等问题的研究,因此他认为排斥的后果会导致贫困,不利于社会整合,造成被排斥者的压力。从社会学的角度看,社会排斥理论是导致社会暴力事件的一个主要原因。

当代社会由于转型过程中的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利益分配由于资源稀缺而倾斜,造成了农民工等一部分弱势群体的弱势化问题越发严重,社会矛盾不断激化,这些引起了国内学者的普遍重视。由于传统社会的观念是以身份为特征的,因此靠身份获得权力和利益;而现代社会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过程中,人们开始逐渐摆脱“家族”、“身份”,以个人的面目出现,建立以契约为标志的现代政治体系。总之,社会分配的不公,收入差距的日益增大,国际上流行用基尼系数来计算和表示一个国家和地区贫富差距的大小,基尼系数越小,就证明该国家的人民收入约均衡。当基尼系数超过0.5,表明社会分配出现两极分化,这时社会公正问题就十分严峻,社会的稳定就难以维持。且政府对此问题采取的解决措施成效不大,导致民众和政府见矛盾冲突越来越深,也是社会暴力事件频发的深层原因之一。

另外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较低,经济体制的转轨和经济领域的不平等竞争,税收力度与国家再分配能力弱化,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不健全,社会中的门槛与社会排斥,制度层面的规范真空和规范软化,城乡二元结构的分割也是引发社会暴力事件的诱因。

如何减少甚至消除社会暴力事件,应从三方面加强管理和监督。

首先是要转变政府职能,政府的权力来自于人民,必须服务于人民,接受人民的监督。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新问题不断涌现,政府更要准确洞察,勇于担当,增强政府透明度,确保社会经济高效运作。

其次是要完善社会管理。首先就是要改革户籍制度,消除城乡壁垒,形成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让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享受到和市民同等的待遇。政府应完善就业管理和就业信息服务,平等开放就业岗位,消除就业过程中的户籍歧视。

最后构建社会公正最根本的就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尤其针对目前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的不合理现象,我国社会应该培养橄榄型的社会阶层结构。让更多的人去实现自身的价值。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公正是人类社会的崇高境界,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首要价值所在。真正的自由和真正的平等只有在共产主义制度下才能实现,而这样的制度是正义所要求的。那么,在社会转型期的改革过程中,在各种社会利益冲突与平衡的运动中,我国政府该如何制定相关政策,完善各项制度,以此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实现社会公正就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现实待解决的关键题。现阶段的中国社会正处于急剧转型的过程之中,转型是为了发展,而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要构建一个和谐社会。同时,发展也需要以和谐为基础,以和谐为条件。

参考文献

[1] 金建龙.中国转型期的社会公正问题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7).

[2] 张琳.转型期中国社会公正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3] 王瑞霞.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进程中的社会公正问题探析[D].河南大学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2008.

[4] 姚洋.转轨中国:审视社会公正和平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李艳丽(1988- ),女,汉族,兰州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城乡社会学方向研究。

上一篇:城市少数民族商品经营情况调查研究报告 下一篇:新时期中国社会养老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