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阴阳转折时,更须重养生

时间:2022-10-01 02:12:27

冬至:阴阳转折时,更须重养生

2009年12月22日为冬至。此时,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白昼最长,而北半球白昼最短,夜晚最长,所以古书上称为日短至。由于太阳辐射量和日照时数已达最低点,故此时整个北半球均已进入寒冬季节。正因为如此,天文学上把冬至视为冬季的开始,并将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六气都算作冬季。

民间有过冬至吃狗肉的风习。据说汉高祖当年于冬至那天被匈奴围困在平城,无粮充饥,是大将樊哙杀狗为食救了他的命。回到长安后。他每年冬至必食狗肉。民间纷纷仿效而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至今此风习仍在长江中游部分地区及两广一带流行。

“冬至馄饨夏至面”,民间又有过冬至吃馄饨或饺子的习俗。在河南、山东及苏北等地,有“冬至吃水饺。不再冻耳朵”一类民间谚语流传。传说东汉时,有一年冬天河南南阳一带天气特别寒冷,许多人的耳朵生了冻疮。医圣张仲景在自家庭院中搭棚置大锅,把辣椒和驱寒药物放入锅中加水熬煮成汤,然后用面皮将剁碎的羊肉包成“娇耳”(即饺饵,也许张仲景就是水饺的发明者)放进锅内汤中煮熟,让每个前来求诊的冻疮患者喝汤一碗,吃“娇耳”两个。患者喝了这种“祛寒娇耳汤”之后。全身暖和,两耳发热,不久冻疮也就好了。据说张仲景施舍“祛寒娇耳汤”的那天正好是冬至,他后来又是在冬至那天去世的。人们为了纪念他,便不约而同地在冬至这一天吃羊肉水饺。冬至吃羊肉水饺可驱寒进补,至今在豫、鲁、苏、皖一带,此风俗仍很流行。 冬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与夏至一样是阴阳转折时期。此时,更要高度重视养生防病。

在精神方面要静思少虑,不为琐事劳神,用脑不要过度;要乐观旷达,不为名利所累,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在体力方面要注意劳逸结合,既要防止过于劳累,也不可过于安逸。要坚持参加适度的体育运动,民谚云:“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这说明,冬天参加体育锻炼也是极其重要的。在日常生活方面。要做到凉、温、热三结合,即做到早起、睡前凉水洗脸,温水漱口,热水泡脚。这样就能提高人体的耐寒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尤其是老年人,应注意防止寒从脚上起,经常保持脚的温暖。养成随时按摩两脚的良好习惯,这对全身保健都是大有裨益的。每天坚持睡前用热水泡脚,可以促进周身血液循环,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如早晨起床后也用热水烫脚,则可活血通络,振奋精神。保护心脑。

在养生方面,古人特别强调冬至应当节欲保精。《礼记・月令》:“仲冬之月……谨房室,必重闭。省妇事,毋得淫。”又说:“是月也,日短至,阴阳争,诸生荡。君子斋戒,处必掩身,身欲宁,去声色,禁嗜欲,安形性,事欲静,以待阴阳之所定。”言农历十一月,要谨慎房室。妇女当禁淫欲即避忌:日短至也就是冬至,正是阴阳交争转折之时。一阳方生,君子之人应当洁身素食,深居隐蔽,贵在宁静,要去掉声色嗜欲。不宜过性生活,安定形体以适应这个阴阳交替的节令。

在饮食养生方面,冬至亦是进行冬补的良好时机。前人有冬至必吃狗肉的习俗。狗肉性温,味咸、酸,归脾、胃、肾经。功能补脾暖胃,温肾壮阳,填精。根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冬至又很适宜吃乌龟与甲鱼等养阴食品。

上一篇:体检“套餐”怎么选 下一篇:血透和腹透选择哪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