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中的三视图

时间:2022-10-01 01:25:26

三视图是观测者从三个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空间几何体而画出的图形。

将人的视线规定为平行投影线,然后正对着物体看过去,将所见物体的轮廓用正投影法绘制出来的图形称为视图。一个物体有六个视图:从物体的前面向后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主视图(也叫正视图)――能反映物体的前面形状,从物体的上面向下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俯视图――能反映物体的上面形状,从物体的左面向右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左视图(也叫侧视图)――能反映物体的左面形状,还有其他三个视图不是很常用。三视图就是主视图(正视图)、俯视图、左视图(侧视图)的总称。三视图的投影规则是:主视与俯视长对正,主视与左视高平齐,左视与俯视宽相等。

三视图是2009年高中新课改中增加的必修内容,三年前初中的新课改后的七年级课本上学生开始接触它,初中只要求学生会看图,会画一些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若三视图在初中仅作为认知内容,那么在高中对它所做的更多的是应用。它作为了必修内容,在人们的心目中或者说它在新教材中占据着怎样的一个地位呢?对我们学生来说最具说服力的就是高考,虽然我省还没有进行过课改后的高考,但不妨从其他省的高考来看看吧。

2004年我国山东、广东、宁夏、海南等四省区第一批进入课改,2005年江苏也加入了这个行列,2006年福建、天津、辽宁、浙江、安徽等五省市也都进入了课改,而且这些地区都已参加过高考,此后也有很多省参加了课改。

山东2007年出了一个比较简单的三视图的选择题,该题中给出了正方体、圆锥、三棱台、正四棱锥各一个,要求学生从所给几何体各自的三视图中找到有且仅有两个视图相同的,在本题中不需要计算只要会观察;2008年加大了难度,给出一个组合体(球和圆柱)的三视图要求计算表面积;2009年题型与2008的题型差不多,但难度比上一年增大了。山东开始几年总是把三视图的题定在5分,但是难度逐年加深了,可见他们对三视图的研究在逐年加深。广东省2007年理科没有三视图的题,但是文科却出了一道解答题;2008年广东文理出了同一道三视图的题;2009年广东理科卷第三道解答题涉及正投影的问题,文科则以一道解答题出现。从这几年的高考卷上分析广东对三视图这一节的内容重视程度更强。

从我们以上的分析不难发现,三视图这个首次登上高中数学舞台的事物确实引起了人们的重视,高考就是佐证。我们省的高考还得三年后见分晓,所以我们不敢断言三视图的命运,可是从其他省份的情况已能略见一二吧。

早在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画法几何中就能够窥见三视图的痕迹了。画法几何就是在平面上绘制空间图形,并在平面图上表达出空间原物体各部分的大小、位置以及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它在绘画、建筑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意大利艺术家达・芬奇(1452―1519)开始使用透视法,法国数学家笛沙格(1593―1662)在他的“透视法”中主要采用正投影,以后法国数学家蒙日(1745―1818)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蒙日在1799年出版的《画法几何学》中第一次阐述了怎样把空间(三维)物体投影到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上,他用二维平面上的适当投影来表达三维物体的聪明方法在建筑学、军事学、机械制图等实际问题上都有极大地作用。看来无论从历史上还是从现在三视图确实有它重要的作用,我们应给予它一定的重视。

作者单位:河北省滦南县第二高级中学

上一篇:大课间体艺活动模式研究 下一篇:优化初中英语教学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