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时间:2022-10-01 11:29:02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一个热点话题,我们教师如何才能真正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真正掌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这是摆在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面前需要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有效性 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032-02

所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时间内组织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发展与能力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依赖于教师有效的“教”,并克服无效的“教”。有效的“教”指的是促进学生“学”的“教”。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具体如下:

一、深入钻研教材,做到扎实备课

新课程倡导教师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处理,运用教学机智进行反思性教学,提升教学情境的适应性和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我们提高课堂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教师必须懂得利用教学资源,其根本途径是教师必须先专研和理解文本,反复阅读文本,明确其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进行深加工,把文章的脉络、篇章的构成,语言的运用,作者的思路等,弄得一清如水,使教材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结合教材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找到一个切入点进行教学设计,求新求奇。

二、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在开端就引起了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那么课堂教学的进行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教师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在开端的引入环节中,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环节,比如,利用PPT播放不同主题的图片,设置有思考性的谜语,播放欢乐又不失思考的动画等。在教学中适当的引入参与竞争,一定程度上符合学生成长的心理特点,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作用。比如,分小组朗读比赛,哪组“谁读得最好”;每节课留出5分钟的演讲时间,看谁演讲最有创意等。

三、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探究的兴趣

“学以思为贵”。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学问学问,又学又问。问是读书的钥匙,是思考的起点,是深钻的体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创造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来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刺激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建构问题情景,利用情景时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倾注心理,增强学生探究心理上的兴奋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情境的建构者,创设良好的问题氛围,引领学生融入问题情景中,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究问题的激情,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质疑意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一位外国科学家曾经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思考的开端,只有在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与别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力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

四、有效的教学调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教学时间、密度的调控,直接影响到教学效率。主要表现为:其一是课堂教学的时间。一节课学生思维的最佳时间是上课后的前5分钟到20分钟。所以,课堂教学要提高效率就要把握时间分配。在这20分钟内不是要求老师急不可待地把课堂内容都讲完,而是老师心里要熟悉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每节课教学重难点,自己在什么地方该启发引导,什么地方该讲解,什么地方该重点强调,教师应把握好“讲”的尺度,多给学生读书、思考、练习的时间。其二是课堂教学的密度。如果一堂课松松垮垮,没有足够的思维密度,则容易造成学生思维肤浅、不善于动脑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不利于学生的智能健康发展。提高思维密度,采用学生实验、问题讨论、表扬激励等方法让学生在一堂课上有较长的有意注意时间,积极主动、充分地开展思维活动,促使大脑对各种感官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达到课堂教学的思维密度的高度。

五、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

从一个人接受信息的情况来看,有关专家测定显示:视觉的接受率为听觉的7倍多,对画面的接受能力是对有声语言接受能力的10倍多。由此可见,结合多媒体教学可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接受更多的信息,利于学生立体思维。多媒体运用音乐、图画、动画、影视等手段强化感知,加深学生对情境的内心体验,采用这种感情强化刺激手段,营造的情境氛围成功地突破了时空造成的教学上的难点,迅速有效地让学生在感情上产生强烈的共鸣。语文教师应尽可能打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讲到底的落后状况,在教学过程中多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感知到课文不是孤立地进行,总是跟课文相关背景知识相联系,背景知识越清楚,对课文的感知也就越清晰,因为语文蕴含的内容实在是太丰富了,如果要求一位教师什么方面的知识都具有,那也不太实际,多媒体的应用则一定程度弥补此缺憾,使课堂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能夸夸其谈,语文活动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才能行之有效。

参考文献:

[1]林.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J].青春岁月. 2012(14).

[2]刘培.关注学生,实现高效课堂――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2010(11).

[3]冯玉玲.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小学版).2011(5).

[4]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第1版).

[5]徐家良主编.小学语文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浅谈福建传统民居之价值 下一篇:从高中语文练习的角度来审视新课改对高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