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超检查肝硬化患者门静脉系统血流分析

时间:2022-10-01 10:57:19

彩超检查肝硬化患者门静脉系统血流分析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存在严重的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紊乱。目前正采用多种手段研究其血流动力学改变,本文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观察肝硬化患者的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改变,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8月至2009年5月58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为肝硬化组,经病史、体征、乙肝标志物、B超、CT及胃镜等检查确诊。男42例,女16例,年龄25~66岁,均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伴食管静脉曲张或腹水。根据Child Pugh肝功能积分分级:A级18例,B级28例,C级12例。对照组27例,男15例,女12例,为肝功能正常,乙肝三项检查均阴性,且无嗜酒史。

1.2 方法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ACUSON SEQUIA512型。患者空腹12 h,静息状态下取仰卧位,于上午探测门静脉直径、流速及门静脉血流量。探头频率3.5MHz,取样容积2 mm取样线与血流夹角≤60°,检查时暂时屏气,同一患者每次测定门静脉时取样位置固定取样线和血流夹角保持一致。分别测门静脉主干(PV)、脾静脉(SV),二条血管内径D(cm)平均血流速度V(cm/min)血流量Q(ml/min),根据公式Q=π/(D/2)2 V•60。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 x±s)表示,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见表1。

表1

两组血流动力学比较( x±s)

组别PVSV

直径(cm)Vmean(cm/s)Q(ml/min)直径(cm)Vmean(cm/s)Q(ml/min)

肝硬化组1.43±0.079.23±1.111015.21±125.600.97±0.1211.38±1.16659±148.29

正常对照组1.13±0.0615.62±0.96779.36±178.220.67±0.0911.25±1.16265±87.42

肝硬化组较正常对照组PV、SV内径明显增宽,血流速度明显减慢,SV与PV血流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与Child Pus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见表2。

表2

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Child Pugh肝功能分级关系(x±s)

项目Child Pugh

ABC

直径(cm)1.41±0.051.46±0.061.48±0.05

Vmean(cm/s)12.29±1.1810.21±1.198.62±1.08

作者单位:338000江西省新余市人民医院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Child Pugh A、B、C三级患者的门静脉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门静脉血流速度差异有显著性(P

3 讨论

目前关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形成的机制有后向血流与前向血流两种学说。前者认为门静脉高压的形成是由于门静脉阻力增加,门静脉被动充血所致;后者认为门静脉血流量增加是维持门脉高压的重要条件。一般初期为门静脉阻力增加所致,后期则为门静脉血流量显著增加的结果,在门静脉高压形成过程中两者共同发挥作用。本资料显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血流动力学变化是门静脉阻力增加及高动力循环,支持前向血流机制。门静脉和脾静脉内径增宽,以食管静脉为主的侧支静脉曲张,当达到一定临界值时,破裂出血。门静脉血流的显著减慢反映了门静脉阻力的增加,支持后向血流机制。Child Puhg分级是评估硬化严重程度的较好方法,对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门静脉内径差异无显著性,提示门静脉内径宽度不是评价肝功能损害程度的敏感指标。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增加,门静脉血流程度逐步下降,这是由于正常肝脏血供的75%来自门静脉,25%来自肝动脉,二者为肝脏供氧50%。门静脉血中有许多营养物质,需要在肝脏代谢处理。门脉高压时,门静脉血流减少,导致肝清除率下降,即肝功能的降低。因此,门静脉血流速度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肝硬化患者实质受损害的严重程度。

综上所述,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门静脉管径增宽,血流速度减慢,门静脉血流量、肝功能不同状态改变不尽相同。因此,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动态检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对判断肝功能状态,选择治疗方案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上一篇:人工肩关节假体置换治疗肱骨近端骨肿瘤临床分... 下一篇:重症胰腺炎69例C反应蛋白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