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如何构建“四自”特色德育

时间:2022-10-01 10:33:33

浅谈中学如何构建“四自”特色德育

传统德育通常把学生单纯视为道德规范的被动接受者,片面强调学生对于道德的义务、责任的认同,忽视学生的道德生活和需要,把“禁止”“防堵”作为立足点,一味强调正面说教而扼杀了学生的主体性。基于“一切为了学生自主发展”这一办学理念,我校提出了自己的“四自教育”,即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源“动力,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教育”、“自主管理”、“自主实践”、“自主评价”,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使学生形成“行为自律、思想自省、生活自强、管理自治”的优良品质。

几年来,我校认真贯彻“四自教育”精神,为学生开设励志、自信教育等选修课程,放手让学生自主开展常规德育活动。此外,我们还利用各种载体、平台、渠道对学生实施“四自德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完善组织制度,为“四自教育”提供保障

近年来,我校逐步建立健全了学生自主管理机制,学生在参与管理的过程中增强了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提高了自我管理的能力。一是设置了学生“文明监督岗”,由校团委、学生会、年级学生自治管理委员会的成员轮流执勤,每天对全校学生纪律、学习、三操、班会、自主活动、室内清洁、课外活动、住读生表现、爱护公物等方面情况进行检查、督导、量化评估;二是实行学生管理校园、年级、班级制度,推行楼长、室长管理学生公寓、寝室制度,建立了校园值周制度和监督岗制度,让学生参加日常管理考核活动;三是建立了学生档案袋评价制度,为每位学生建立档案袋,促进学生在自我反思、自我评价中获得成长;四是完善学生评教制度,让每个学生参加《开县中学学生操行评估量化考核》、《班主任班级常规管理评价考核》及任课教师评教活动。

二、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四自教育”营造氛围

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由学生自主创作设计图文并茂的校徽、校旗、班旗;自办反映师生文化生活和学校人文精神的校报、校刊,宣传报道学生良好行为和优秀事迹;进行特色教室、办公室和个性化寝室布置;给花草、树木、绿篱进行修剪、养护;开展诗文、课本剧、小话剧、绘画、书法、手抄报、小发明、小制作、文艺表演,体育、科技、兴趣小组等个性活动。此外,学校还利用校园广播、班班通、校园网有计划、成系统地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通过学生亲身参与、自主管理、自主活动、自主评价的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在参与中自主建构、在参与中自我体验和感悟、在参与中自我教育,增强了学生自主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了学生个性特长,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学生干部选拔,为学生“四自教育”提供空间

为了引导学生自主参与、自主管理、自觉实践,使学生成为学校主人,自2000年开始我校以学生干部选拔为平台,把培养学生主人意识、锻炼学生能力融入竞选的全过程。在全校学生中进行公开竞聘,学校只确定学生干部机构、职数和竞聘工作原则,学生根据自身实际自主选择竞聘岗位、职务,策划施政纲领、设计方案,竞选演讲,全校学生投票,公示选举结果。学生从活动开展中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校学习、生活的主人,既培养了学生组织、应变、管理、沟通、语言表达、勇于挑战、抗挫折等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实践能力、竞争意识、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让每一位学生自己参与设计、组织、管理、评价、总结,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认知,通过观察、模仿、感悟内化为行为文化,健全了人格,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四、多彩学生社团,为学生“四自教育”开辟阵地

学生社团是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建立、自主管理的群众性活动组织,是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及探索人生的重要实践平台,也是一种丰富学生内涵的教育形式。我校先后成立了爱心社、灵泉文学社、书画社、环保协会、学生干部培训营、主持社团、礼仪社、电脑社、青年志愿者协会、摄影社团、记者团、读书沙龙、器乐队、广播站、体育俱乐部等30多个学生社团,其理念是让每一位学生有施展才华的舞台,让每一位学生能找到自信的源泉,让每一位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在学生社团活动中我们坚持:自主管理,即每个社团章程,社员招聘,社团活动的筹备、策划、组织、管理等由学生完成;自主活动,即每个社团学生自己确定活动内容,方案策划,过程参与,自我反思总结得失;自主评价,即社团自行设计考核评价机制,学生自我监督、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每个社员都有“自主成长记录档案”,将自主参与各项活动的内容和质量进行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自主学习,即社团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民主氛围,搭建自主探究平台,学生通过自设――自悟――自究――互辩――互评,实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开阔了学生视野,提高了学生组织、合作、交往、自主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勇气和自信以及顽强的意志品质,增强了学生主体意识、自主精神,责任意识,激发了学生挑战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动力,促进了学生个性心理品质良性发展。

五、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为学生“四自教育”拓宽渠道

社会实践活动注重学生亲身参与体验社会生活,有利于学生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人生态度,发展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磨练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不懈追求的进取精神,提高综合实践能力。我校每期都会利用节假日指导学生自主开展社区志愿者活动,如参加社区敬老爱老活动、绿色志愿者行动、环保志愿者服务等。我校的学生“社区服务队”,利用节假日轮流到开县“敬老院”和帅乡“老年春”参加敬老爱老服务活动,深受重庆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肯定和赞扬。“绿色志愿者行动队”、“环保志愿者”上街宣传环境知识,垃圾分类,参加植树活动,既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又培养了学生关注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意识。

学生既是德育的对象,也是德育的直接参与者与设计者。在德育工作中,只有充分发挥德育的主体――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将认识水平的提高、情感态度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有效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在情感参与和道德体验中实现人格提升,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塑造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上一篇:如何在课堂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下一篇:浙江省职高会计课程教学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