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禽流感免疫效果的因素分析

时间:2022-10-01 09:33:17

影响禽流感免疫效果的因素分析

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AIV)引起的一种以禽类发病为主的烈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划为A类疾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近年来,我国政府采取“应免尽免,不留空档”的方式加大了对禽流感的免疫力度,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抗体水平不高的现象时有发生。笔者认为影响禽流感免疫效果的因素主要有禽体健康状况、疫苗质量及免疫操作水平等,现将其介绍如下,供参考。

1 禽体健康状况

免疫接种是用人工方法将有效疫苗引入到动物体内,激活免疫系统,使机体获得预防某种传染病的能力。但是,这种免疫力产生的前题条件是被免动物是健康的,禽流感疫苗的免疫也不例外,免疫前应对禽群进行详细的检查和了解,体弱、染疫者一般不宜接种。因此,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禽体健康水平是禽流感免疫成功的前提。

1.1 饲养环境

养禽场应远离居民区、集贸市场、交通要道以及其他动物生产场所等。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每次引种之前和家禽出栏之后都要彻底消毒禽舍。养禽场应设置专门供给工作人员出入的通道,场内的各种用具及常规防护物品应定期进行清洗和消毒,严禁外来人员进入或参观。搞好禽舍和饲养员的日常卫生和消毒工作,定期对禽舍、笼具、孵化器、工作人员的衣帽等以及过往车辆和场区周围环境进行严格的消毒,杜绝鸟类与家禽接触,为家禽提供一个洁净的环境。

1.2 营养水平

蛋白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缺乏都会使家禽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即使免疫后,机体也无法产生正常的免疫应答反应,导致其抗体水平降低甚至造成免疫失败。因此,在日常的饲养管理中应为家禽提供全面、均衡的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

1.3 饲养管理

养殖密度过大、禽舍内的温度和湿度不适、未及时进行通风换气或换气过度等,都会使家禽出现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下降,导致家禽免疫效果差或者免疫失败。因此,在日常的饲养管理中应尽可能地减少对家禽的应激,合理控制饲养密度,经常通风,适时调整禽舍的温度和湿度,提供优质饲料。

1.4 疫病

家禽的某些传染病病毒,如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马立克氏病病毒、禽白血病病毒、鸡传染性贫血病毒、禽呼肠孤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等均会破坏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因此,在进行禽流感免疫时应考虑这些免疫抑制性病毒病的感染情况,及早进行预防和控制。

2 疫苗质量

2.1 疫苗的来源

禽流感疫苗生产厂家必需是GMP认证企业,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在每个禽流感疫苗生产企业派驻厂监督员,对疫苗生产、检验实行全程监督,对疫苗成品实行抽检制度,并加贴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统一印制的防伪标签。禽流感疫苗是由政府招标采购、各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发放,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因此,养殖户在购买禽流感疫苗时,一定要确保疫苗来源可靠。

2.2 疫苗的保存与运输

疫苗的运输应严格执行冷链系统,即从生产厂家到养殖户的整个运输过程都必须始终处于冷藏(2~8℃)状态,严禁反复冻融。

2.3 疫苗的亚型

高致病性禽流感都是由A型流感病毒H5或H7亚型引起的,虽然目前我国暴发的禽流感都是H5亚型,但仅仅使用H5亚型疫苗并不能保证万无一失,因为一种亚型的疫苗只对一种亚型的病毒所致疾病有效。

2.4 免疫前的检查

免疫前应检查疫苗的名称、生产厂家、批号、有效期、物理性状、贮存条件等是否与说明书相符,仔细查阅使用说明书与瓶身标签标示的内容是否相符,明确使用剂量、使用方法及有关注意事项,并严格遵守执行。对过期、无批号、油乳剂破乳、失真空及颜色异常或来源不明的疫苗应禁止使用。

3 免疫操作

3.1 免疫时间

2种或多种疫苗(菌苗)同时免疫或免疫间隔时间过短,往往会产生干扰现象。因此,免疫接种禽流感疫苗时,最好与其他疫苗的免疫间隔开来。

3.2 接种途径与免疫剂量

禽流感疫苗的免疫应遵照疫苗使用说明书推荐的使用方法和免疫剂量,采用颈背皮下注射或胸部、腿部肌肉注射。免疫剂量可在说明书推荐的基础上,依据品种、日龄、体重的不同适当增减。如,鸡一般在7~14日龄首免,0.3mL/羽,3~4周后二免,0.5mL/羽,开产前10~15d三免,0.5mL/羽,以后根椐免疫抗体检测结果每隔4~6个月免疫1次,剂量同二免;鸭在5~15日龄首免,0.3~0.5mL/羽,40~55日龄二免,0.5~1.0mL/羽,开产前10~15d三免,1.0~1.5mL/羽,产蛋中期四免,剂量同三免;鹅的免疫程序与鸭相近,但剂量需适当加大。在对家禽进行免疫时一定要严格控制免疫剂量,如果免疫剂量不足,则达不到免疫效果;相反,如果免疫剂量过大,不仅浪费,还有可能引起免疫麻痹,结果适得其反。

3.3 考虑免疫产生期与免疫保护期

免疫产生期是指动物从接种疫苗开始到机体产生抗体水平并达到能抵抗病毒(或细菌)感染临界值的时间;由此时开始到抗体水平下降到不足以抵抗病毒(或细菌)感染为止的这段时间为免疫保护期。禽流感油佐剂苗的免疫产生期一般为14d,免疫保护期为120d。如果家禽在免疫保护期外接触到禽流感病毒,就可能感染发病,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应做好禽群抗体水平的监测工作,根据机体抗体水平消涨规律适时补免。

3.4 规范免疫接种操作

(1)疫苗从冰箱中取出后,夏秋季节应置于室温(22℃左右)2h左右,冬春寒冷季节应置于35℃左右的温水中浸泡0.5h以上,让其温度回升后再使用。使用前应充分摇匀,吸出的疫苗不得再注回到瓶内,疫苗启封后,限24h内用完。

(2)免疫前后3d,可给家禽倍量喂服多种维生素,以减少免疫接种带来的应激反应。为了避免家禽免疫后出现呕吐现象,在疫苗注射的当天早上应禁饲。

(3)注射器等接种用具必须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免疫接种结束后对用过的疫苗瓶、注射器及稀释过的疫苗液等要进行无害化处理。注射接种过程中应严格消毒、规范操作,接种部位应先用3%碘酊消毒,注射针头最好1羽1针,防止疫病传播。优先采用颈背皮下注射,注射部位为家禽颈背部下1/3处,针头向下与皮肤呈45°,并严格控制注射疫苗的剂量。

上一篇:湖北省畜牧业发展形式浅析 下一篇:奶牛养殖技术要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