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孟郊诗中比喻的运用

时间:2022-10-01 07:17:37

摘 要:孟郊以苦吟著称,他开创了全新的“清奇僻苦”的诗风,而这种风格的形成又得益于他诗中比喻手法的运用。孟诗中比喻往往与夸张、象征、起兴等其他修辞手法相结合,对孟郊描摹对象和抒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孟郊;比喻;清奇僻苦

孟郊是中唐著名的苦吟诗人,一生作诗五百余首,其诗内容题材广泛,各种题材都有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摹对象、抒感,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孟郊将比喻与其他修辞手法相结合,如夸张、象征、起兴等,形成了独特的表达效果。

孟郊一生面临着老病穷愁的折磨,本身又是敏感、感受力极强的人,他在他的苦吟诗中将经历的痛苦夸张放大,将痛苦大声地说出来对孟郊来说可能就是一种减轻痛苦的方式,如“冷箭何处来,棘针骚”(《寒地百姓吟》),以冷箭、棘针来比喻凛冽的寒风,夸张地写出寒风的刺骨;“收拾昔所弃,咨嗟今比毛”(《秋怀》其十二),诗人的嗟叹声比毛还多,夸张地表现出诗人的愁苦和无奈。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美好事物往往具有象征意义,常用来比喻人的道德情操。“孟郊继承发扬了儒家‘比德’的审美观:以松、荷、竹、玉、琼、霞、鹤等自然物象比喻高洁;以刀、刃、剑、齿、石等物象比喻坚贞、刚硬;以冰、霜、雪等物象比喻清寒、洁净。” 如“何以保贞坚,赠君青松色”(《赠韩郎中愈》),“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洛桥晚望》),“夜贫灯烛绝,明月照吾书。欲识贞静操,秋蝉饮清虚”(《北郭贫居》)。这些比喻中的“青松、明月、雪、秋蝉”都象征了诗人高洁坚贞的品格。

在《诗经》中,“比兴”往往是连在一起的,同样在孟郊的很多诗歌中,比喻也起到了“起兴”的效果。“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列女操》),诗人以“梧桐、鸳鸯”起兴,用它们的不离不弃比喻永恒坚贞的爱情;“种树须择地,恶土变木根”(《审交》),以“种树”起兴,用种树需要选择好的土壤比喻结交要选择良师益友;“松柏死不变,千年色青青”(《答郭郎中》),以“松柏”起兴,用四季常青的松柏比喻自己坚定不移的志气。兴者,先言他物引起所咏之词也,这些起兴和比喻的运用开启了孟诗下文的抒情言志,为全诗奠定了一个感情基调。

唐末评论家张为在他的《诗人主客图》中将孟郊称为“清奇僻苦主”,认为孟诗具有“清奇僻苦”的风格。风格由意象反映出来,而意象的特点又可以通过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表现出来,孟郊正是通过“清奇僻苦”的比喻形成其诗独特的风格。

1.清新

孟郊的一部分诗具有清新爽朗的风格,这得益于孟诗的比喻具有清爽新颖的特点,这类比喻大都反映在他的亲情诗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游子吟》), “一意两片云,暂合还却分”(《舟中喜遇从叔简》),“寸草心,三春晖,白云”这些喻体都具有清新灵动之美。还有反映孟郊中举后喜悦心情的《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将诗人登科后得意的神情比作有如温暖柔和的春风拂面而来,人物形象生动鲜明。

2.奇峭

孟诗比喻的最大特点是其喻体的奇特峭硬。孟郊喜欢用刀、剑、铁等峭硬的喻体作比喻,给人以新奇且压抑沉重的感觉。如“老骨惧秋月,秋月刀剑棱”(《秋怀》其六),老病时的诗人感觉秋天夜晚冰凉的月光像刀剑一样侵割着诗人的内心;“岁暮景气干,秋风兵甲声”(《秋怀》其八),秋风吹来发出像兵器一样刺耳的声音;“老虫干铁鸣,惊兽孤玉咆”(《秋怀》其十二),秋天的虫鸣声仿佛干硬的铁块相碰。这些比喻是诗人在老病穷愁状态下对客观世界的真切感受,反映了孟郊痛苦的内心世界,对形成孟郊奇险峭硬的诗风具有重要作用。

3.冷僻

诗人的比喻还具有幽冷生僻的特点。孟郊作诗尚奇主新,意象追求避熟就生,喜欢发前人未发之语,“强起吐巧词,委曲多新裁”(《雪》),因而他的比喻不仅奇特,而且生僻。如《读经》中,“得善如焚香,去恶如脱腥”,将恶念比作肉腥,前所未有。这种特点还表现在他的山水诗《峡哀》十首中,“性命如纺绩,道路随索缘”(《峡哀》其三),将路经三峡的行人的性命比作纺织线,反衬出三峡的地势险恶;“毒波为计校,饮血养子孙”(《峡哀》其五),将江水比喻成狠毒吃人的怪物,表现出三峡的暴虐凶残。这些喻体很冷僻,常人一般不用,形成孟诗冷涩的风格。

4.寒苦

世人对“郊寒”的风格特点已是定论,这可以在他诗中比喻的寒冷苦涩的特点中可以看出来,孟诗中的这类比喻的喻体往往是凄凉的、寒冷的、痛苦的,如比喻寒风“冷箭何处来,棘针骚”(《寒地百姓吟》),以冰冷的利箭、刺人的棘针来表现寒风带给人的痛苦的感受,读来让人不寒而栗。同样写寒风还有“峭风梳骨寒”(《秋怀》其二),山峭般的寒风吹在人身上像梳子一遍遍地梳理着干枯的骨头,给人以寒如彻骨的感受。

孟郊以苦吟著称,不过这只是诗人对痛苦的排解和无奈,诗人一生追求功名,渴望一展抱负,终不可得,这是诗人的不幸。但是诗文“穷而后工”,世间的沧桑给了孟郊丰富强烈的人生感受,造就了一系列妥帖传神的比喻,形成孟诗“清奇僻苦”的独特诗风,或许这也是诗人的幸运。

参考文献:

[1] 孟郊著,郝世峰笺注.孟郊诗集笺注[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2]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舒红霞.论孟郊诗歌审美意境的内核结构[J].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09).

作者简介:宋志强(1988―),男,江西永丰人,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上一篇:她将遗憾写进作品 下一篇:从《平凡的世界》看城乡交叉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