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中学生自伤行为与网络成瘾的相关性

时间:2022-10-01 05:33:13

广州市中学生自伤行为与网络成瘾的相关性

【摘 要】 目的:调查广州在校中学生自伤行为(self-injurious behavior,SIB)与中网络成瘾的关系。方法:方便选取广州市城区完全中学一所,农村初中、高中各一所,抽取全体高一、二年级和初一、二年级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收回有效问卷1618份,用自伤行为评价问卷和网络成瘾测试问卷(Internet Addiction Test,IAT)施测。结果:(1)263名(16.3%)学生表示在过去6个月内曾有过SIB,其中157名(9.7%)有过1~5次,73名(4.5%)有过6次或以上;(2)1392 名(89.2%)学生为互联网的正常使用者,158名(10.2%)为中度网络成瘾者,10名(0.6%)为重度网络成瘾者。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网络中度和重度成瘾学生比正常使用学生有高达2倍的自伤几率(95%CI=1.1~3.7)。 结论:广州市在校中学生的自伤行为可能较普遍,网络成瘾可能会增加发生自伤行为的风险。

【关键词】网络成瘾;自伤行为;青少年;横断面调查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10)006-0469-04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10.06.019

自伤行为( self-injurious behaviour, SIB)是青少年一种复杂的行为,往往会造成身体组织的损伤,有的甚至会导致自杀或者死亡[1]。据报道英国青少年SIB的检出率在欧洲国家中是最高的,自发报告率达2%~9%[2-3]。最近在中国某社区进行的通过家长自发报告青少年SIB的研究显示,该社区3.2%的青少年曾有过SIB[4]。

有研究表明具有成瘾特性的人拥有较高的SIB检出率[5]。网络成瘾和其他成瘾症一样具有类似的特征和症状,因此,从1990年代中期开始,网络成瘾被定义为精神健康问题。最近几年,随着网络资源在我国的大规模普及,网络成瘾这一精神健康问题在青少年中逐渐增长。近期的研究报道也显示,青少年的网络成瘾检出率从2000年的6%上升为2004的11%[6]。

国外有文献报道网络成瘾可使青少年把自伤行为正常化,增加了自伤行为的发生及危险性[5],由此推测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可能具有更高的自伤风险。本研究调查广州在校中学生自伤行为与网络成瘾的相关性。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方便选取广州市城区完全中学一所,农村初中、高中各一所,选取全体高一、二年级和初一、二年级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639份,获有效问卷1618份,有效回收率为98.8%,其中男生734人,女生884人;平均年龄15±2岁;根据学生户口所在地,分为城市学生811人,农村学生807人;初一406人,初二384人,高一413人,高二415人;有243位父亲和194位母亲受过初中以上教育,包括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教育。

1.2工具

1.2.1 自编一般情况登记表

包括年龄,性别,家庭居住地,父母受教育程度、职业、教育方式,家庭收入,睡眠时间,不良嗜好,每周体育锻炼次数等。

1.2.2 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7]

由20个条目组成,反应抑郁状态四组特异性症状,即精神性-情感症状、躯体、精神运动和抑郁心理障碍,每个条目1~4级评分,国内常模SDS总粗分的分界值为41分,标准分为53分。本研究中SDS粗分

1.2.3 自伤行为评价问卷 [8]

界定的自伤行为包括:在过去6个月内有故意打自己、拽头发、撞头、掐自己、抓伤自己、咬自己、烫伤自己和割伤自己8种自伤方式。如果在8种不同的SIB中,只要曾经有过一种就要求回答在过去的6个月中有过多少次这样的行为。通过计算每个参与者的次数,计算各种SIB总检出率,按“从未有过SIB”、“有过1~5次SIB”、“多于5次SIB”,分别记为0~2分,分数越高表明自伤行为越严重,其中将1~5次界定为偶尔自伤行为,6次以上界定为反复自伤行为。问卷总分的重测信度为0.82,Cronbach α系数为0.87。

1.2.3 网络成瘾测试问卷(Internet Addiction Test,IAT)[9]

Young基于DSM-IV 病理性赌博诊断标准而编制的20个条目的自我问卷,要求回答者在问卷上选择1(极少)到5(经常)来判定他们的倾向性。所有得分之和为总分,最低20分,最高100分。根据标准判断:20~49分为正常,50~79分为中度成瘾,80~100分为重度成瘾。研究表明,该问卷Cronbach α系数为0.85,重测信度为0.82,效标关联效度为0.70[11]。

1.3 统计方法

用Stata V1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主要统计分析方法是描述统计、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所有的统计分析均以P

2 结 果

2.1 自伤行为检出率

1618个学生中有263个学生(16.3%)表示在过去的6个月内有过某种形式的SIB,有157个学生(9.7%)有过1~5次SIB,而有73个学生(4.5%)有过6次以上的SIB。这些SIB的总发生次数达到429次。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打自己(123人, 占28.7%)然后是扯自己头发(77人, 占17.9%)和掐自己(69人, 占16.1%)。

2.2 网络成瘾检出率

网络成瘾问卷结果表明有1392名学生(89.2%)为网络正常使用者,158名学生(10.2%)为中度成瘾,10名学生(0.6%)为重度成瘾。在调查的学生中,互联网最常用的用途就是娱乐(690人,占45.1%),其次是搜索资料(304人,占19.9%)以及和同学交流(242,15.8%)。在本研究中只有10名学生的IAT分≥80,为了方便数据统计,把中度和重度成瘾者归为一组,称为网络成瘾高危组,正常使用网络者为对照组。

2.3中学生自伤行为的相关因素

通过双变量相关分析发现SIB与网络成瘾密切相关(Pearson=0.816),然后通过两样本t检验进行网

注:单亲,指父母一方去世或离异;严重疾病,指医生诊断明确躯体疾病,不包括感冒,腹泻等;锻炼,定义为每周专门抽时间参加运动(如打球、跑步,每次都有出汗,气喘吁吁,且每次至少有20分钟时间),不包括上体育课;家庭满意度,通过条目“你对你的家庭(如经济条件、父母职业和受教育程度等)与其他同学相比较,是否满意?”来评价;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影响,通过条目“过去一年你或你的家庭发生的事件给你造成的苦恼程度”来评价。

络成瘾高危组与正常组的SIB行为的比较,结果显示在过去6个月中,网络成瘾高危学生的SIB为1~5次的几率比正常学生高出2.4倍,其有严重SIB的几率更高,比正常学生高4.8倍(表1)。

在进行条目分析时,首先用双变量相关分析来分析单个条目与自我伤害的关系,因不想太早把一些有可能成为影响因素的分子除掉,所以取P≤0.20,结果发现与SIB相关的危险因素主要与网络成瘾、年龄、性别、城市或郊区、家庭类型、睡眠时间、酗酒、锻炼身体、学习压力、日常生活扰乱或者家庭满意度,以及生活应激事件的影响、情绪低落等有关。然后用Logistic回归分析来分析第一步筛选出来的整体上与自我伤害相关的条目。通过前面的相关分析可以发现许多因素与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相关,自我伤害行为是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Logistic 回归分析,进入回归方程的因素是青少自我伤害的主要原因。采用向后删除法,逐步筛选出较优的方程,回归方程模型评价的相关系数R=0.862,决定系数R2=0.740。说明逐步拟合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因变量(自我伤害)能被自变量解释74.0%,其他因素及偶然因素的原因占26.0%。回归方程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F=625.63,P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广州市中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为10.8%,这与谢静波等对上海市某综合性大学的 680名大学生进行的调查(网络成瘾者比率为9.9%)[10] 以及毕玉等对北京811名大学生进行的在线调查(网络成瘾者的比率为12.9%)[11]结果基本一致,而国外的相关研究表明大学生的网络成瘾率为5%~10% [12] 。

国外研究显示互联网为有自伤行为的人群提供交流其相似生活经历、自伤经验以及有关自伤的影视作品的平台,而这些对具有自伤行为的人有双重的影响,使一部分自伤者认识自伤的实质从而减少自伤行为的危险性,而另一部分人因更容易获得信息而实施自伤行为[13]。而网络成瘾可使青少年把自伤行为正常化,增加了自伤行为的发生及危险性[9]。目前国内没有相关研究。本研究中,4.5%的学生表示在过去的6个月内有过严重的SIB。这个检出率在欧洲报道的2%~9%的比例中,同样也和中国报道的3.2%的检出率一致[2~4]。

对SIB与网络成瘾的关系有许多不同的解释。一些具有影响力的观点认为SIB是一个成瘾的表现而不是人格障碍[13]。青少年的SIB的主要动机和目的就是释放紧张的情绪,这又很像成瘾的症状[14-15]。在最近的报道中,有研究者提出观点认为网络成瘾和SIB都应该被认为是一种冲动控制障碍[15]。本研究结果显示SIB与网络成瘾关系密切,验明了了上述研究观点。

网络成瘾和SIB都可以看作是冲动控制障碍的一种,对其中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能对另一种也有效。有研究显示团体治疗是一个控制成瘾症的有效办法,同样也是一个治疗SIB的有效疗法[13-14]。提示,临床医生必须清楚具有SIB的青少年中可能存在其他成瘾症可能性,应采取及时的措施来防止这些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实施SIB。

参考文献

[1]Fox C,Hawton K.Deliberate Self-harm in Adolescence[M].London:Jessica Kingsley Publishers,2004.

[2]Hawton K,Rodham K,Evans E,et al.Deliberate self-injurious in adolescents:self report survey in schools in England[J].BMJ,2002,325:1207-1211.

[3]Morey C,Corcoran P,Arensman E,et al.The prevalence of self-reported deliberate self-injurious in Irish adolescents[J].BMC Pub Health,2008,8:79.

[4]Liu X,Sun Z,Yang Y.Parent-reported suicidal behaviour and correlates among adolescents in China[J].J Affect Disord,2008,105:73-80.

[5]Faye P.Addi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ehaviour of self-mutilation[J].J Psychosoc Nurs Ment Health Serv,1995,33:36-39.

[6]Wu HR,Zhu KJ.Path analysis on related factors casuing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in college students[J].Chin J Pub Health,2004,20:1363-1364.

[7]王春芳.抑郁自评量表对1340例正常人评定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12(5):267-268.

[8]Lam L,Peng ZW,Mai JC,et al.Factors associated with internet addiction among adolescents[J].CyberPsychol Behav,2009,12(5):551-554.

[9]Young KS.The Internet Addiction Test[OL].Center for On-Line Addictions.Bradford,USA.[2008-11-30].省略/resources/Internet_addiction_test.htm.

[10]谢静波,汪玲.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4):387-389.

[11]毕玉,苏文亮,孙雅锋,等.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心理行为特点的在线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2):170-172.

[12]Morahan-Martin J,Schumacher P,Incidence and correlates of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among college students[J].Comput Human Behav,2000,16:13-29.

[13]Whitlock J,Lader W,Conterio K.The internet and self-injury:What psychotherapists should know[J].J Clin Psychol,2007,63:1135-1143.

[14]Dell' Osso B,Altamura AC,Allen A,et al.Epidemiolo-gic and clinical updates on impulse control disorders:a critical review[J].Eur Arch Psychiatry Clin Neurosci,2006,256:464-475.

[15]Swannell S,Martin G,Scott J,et al.Motivation for self-injury in an adolescent inpatient population:development of a self-report measure[J].Australa Psychiatry,2008,16:98-103.

2009-06-30收稿,2009-10-15录用

上一篇:地震对重灾区与一般灾区高中生的心理冲击 下一篇:亲密伴侣暴力施暴者心理干预的发展(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