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对学前教育的儿童发展影响

时间:2022-10-01 04:57:30

游戏对学前教育的儿童发展影响

日前,游戏教学是指寓教学内容于游戏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积累认知,增长智力,促进身心发展。这种教育手段不是臆想出来的,而是有据可依,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文规定:“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力,尊重幼儿身心的规律和学习特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从文件可看出,游戏是其应享有的权利、自由,是童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实践证明,内容健康、形式丰富的游戏,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本文结合多年从事学前教育的体会,探讨游戏对幼儿综合发展的主要作用。

一、游戏有助于促进智力发展

幼儿对事物的认知处于低层次的感性阶段,爱玩是幼儿的天性,学前教育要尊重、保护好这种天性,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从兴趣入手进行教育。首先要让幼儿在教育中获得快乐,然后才是获得对世界的认知,体现寓教于乐的特点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智力开发方面,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认知积累。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获得对生活的反应,积累对事物的认识。如幼儿在城保中玩,体验到攀登、跌倒、爬起等概念。通过游戏中接触各种事物,不断加深、拓展对事物的形状、用途等认识,不断提高幼儿认识能力、记忆力等智力因素;二是语言发展。幼儿在游戏中,为了共同完成一个游戏,总要与同伴交流,即使是一次次语言不太清楚的对话,都有利于其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三想象力开拓。幼儿都有一颗对事物充满好奇且富于想象的心,游戏能带给幼儿自由想象的空间,让心灵插上飞翔的翅膀,有助于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因此,“要鼓励儿童去发现他们的世界”(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语)。如角色游戏《寻月亮》中,幼儿们会想象自己骑木马上天空、或爬着绳子上天空、或骑着小轮车上天空等,天马行空的答案展现了幼儿的童真,也不断促进创造性想象力的发展。

二、游戏有助于调整厌学情绪

一些幼儿在入学前和入学初,都表现出向往学校生活的现象,但过了不久,一些幼儿就会产生不愿意上学的情绪,严重的会产生恐惧上学心理阴影。有些幼儿为了不上学,早上以赖床、撒谎称不舒服等方式,企图想取得家长的同情,充许他不上学。有的幼儿被家长逼着上学,从家门口一路悲伤到学校,到校门口还不愿意进去,满脸怨恨望着家长的离开。要改变这种情况,从小培养幼儿对学校的认识,提高其对学习的兴趣,在学前教育阶段至关重要,游戏活动无疑是一种可行、有效的办法。我们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发现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让幼儿们融入到游戏中,他就会容易忘记没有亲人陪伴,慢慢消除对学校的恐惧感,体会到学校也是一个充满快乐、好玩的地方,从内心改变对上学的看法。

三、游戏有助于心理健康发展

现在学前教育的幼儿多为独生子女,平时缺少玩伴,多与玩具对话,心理性格容易造成封闭、孤僻。同时,独生子女是父母掌上明珠,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有时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四个老人争着照顾一个幼儿,幼儿享受着“小皇帝”般的待遇,享受着说一不二的特权,这种隔代教育往往会造成幼儿娇气、蛮横、不合群等性格,容易扭曲幼儿的心灵,不利于幼儿成长成才。这些不健康的心理痕象,在幼儿进入学前教育时会突显出来。在学前教育学校中,有些小朋友不喜欢说话,不喜欢和别有小朋友玩,一个人坐在一旁,漠视着一切;有些小朋友却很霸道,抢玩具,打同学,依然是家里“小霸王”的作风;有些小朋友喜欢搞破坏,总想引起别人的注意等等,这些显都是小朋友心理健康欠缺的表现,需要及时引导及纠正。学前教育利用游戏寓教于乐的功能,通过对小朋友开展各种健康而富有意义的游戏活动,让幼儿直接或间接从游戏体会到合作、团队、感恩、分享、尊重等精神内涵,形成良好的心理暗示,引导幼儿心灵充满健康的阳光。

四、游戏有助于生理机体发展

幼儿的各种生理机体都处于萌芽状态,有意识的身体锻炼有利于机能的均衡发展。从学前教育的应有之义来讲,不但要引导幼儿在智力、心理、知识等软性方面发展,也应该重视生理机体硬性方面发展,达到幼儿身心健康、共同发展的培养目标。现在,越来越多的学前教育学校注意到这方面,有意识通过不同的游戏活动,有计划地锻炼幼儿的不同的生理机体,以提高幼儿的平衡感、反应度、力量等,促进其生理机体良好生长。如通过走“小小独木桥”,在安全的前提下,让幼儿从小木板上走过,以锻炼幼儿身体的平衡感;开展“滚南瓜”游戏,锻炼幼儿手臂、肩部肌肉的力量和灵敏度;开展“蹬脚车”比赛活动,锻炼幼儿脚、腿部肌肉发展等,通过有目的性地安排游戏活动,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体验中健康成长。

总之,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曾说:“儿童以游戏为生命”,认为游戏对幼儿发展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学前教育学校要结合幼儿身心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健康、益智的游戏活动,为幼儿营造快乐的成长环境,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全面地发展。

上一篇:电子系统实施中元数据方案制作 下一篇:远程教育中人际交互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