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微课程的认识

时间:2022-10-01 04:45:07

浅谈对微课程的认识

“微课程”是近年来随着翻转课堂和可汗学院在全球迅速走红而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一、微课程倡导转变“师本位”的教学模式

微课程,让教师从习惯的细节中追问、思考、发现、变革,由学习者变为开发者和创造者,在简单、有趣、好玩中享受成长。微课程研究的目的直指问题的解决,而问题的解决需要一系列有效的小策略作为支撑。如在对美术课堂现象的研究中,教师提出了许多好的小策略。针对学生不注意倾听的小策略是:教师做倾听榜样、表扬倾听学生、鼓励他人补充、听众评价、学生表达要清晰有趣等。针对学生时间管理的小策略是:教师提醒、小组设时间提醒员、教室挂钟等。众多的方法中,总有一个适合你,当教师用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改善自己的课堂时,其研究热情得到了进一步激发。

二、微课程的分类及适用范围

1. 班级微课程

基于班级管理各种常见的问题而开发的微课程,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如班干部的培养、班级文化的建设、学生纠纷等问题,适用于班会课、教师培训、教研活动,代表作品有《卫生竞拍》、《抽奖》、《挑战垃圾》等。

2. 学科微课程

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基于学科某一个知识点、重难点、教学策略等而开发的为课堂教学或课后辅导服务的微课程,挖掘其中的内容进行开发,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是课堂内外的有益补充。如《成语探险》、《读写“围博”》、《24点》等学科微课程深受学生欢迎。

3. 阅读微课程

对经典的文章如学习、阅读、成长、课堂、儿童、视野等类别的图书进行开发,浓缩文章的精华,激发师生的阅读兴趣并引发师生的思考,适用于读书交流会,如《我想成为在路边鼓掌的人》、《阅读策略》、《牵一只蜗牛去散步》等文章,将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精华部分进行开发,实现碎片化的高质量学习。

4. 电影微课程

对经典教育类电影进行重新剪辑,调整,梳理,围绕某一个主题进行压缩处理,中间加入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和质疑等元素,实现教育家长或学生的目的,从而引发对教育现象新的思考。成功开发的《三个》、《梦想与现实》、《为你而“站”》等电影微课程让人深思。

5. 家校微课程

为提高家庭与学校的教育合力,开发的微课程可以在家长会、德育研讨、班主任经验交流等领域培训家长或教师,从而使教育方式更为有效。如《孩子们心中的家长》、《爱吃饭》、《十八刀砍掉孩子未来》等微课程启发家长对自己的教育行为深刻反思。

三、微课程是教育教学思考与教育技术的结合体

与传统教科研的弊端相对应,微课程的特点主要有:快餐化,四五分钟,一次学习;简单化,语言简洁,易于理解;实用化,提供策略,解决问题;多样化,视角广泛,种类丰富;聚焦化,一课一点,深层剖析;智能化,自动播放,自主学习;娱乐化,有画有音,轻松快乐;普及化,人人能做,人人爱做。根据目前研究的状况,微课程从课堂教学到班级管理,从学校教育到家庭教育,从教师成长到学校管理,从学科教学到学生学习,从经典图书到经典电影,微课程几乎涵盖了教育教学中可能出现的一切问题。我们微课程制作团队开发出了“三小”、家校、学科、电影等一系列的产品深受一线教师喜爱和欢迎。

参与之初,教师作为消费者,慢慢学着尝试制作,一旦制作,便想着给人看。所以,如果想要制作出给人以启迪的微课程,教师必须思考自己的教学得失;要使微课程真正发挥其作用,展现其魅力,就要挖掘现象背后的原因,寻找问题解决的关键;要使微课程震撼心灵,就必须研究教育教学规律,研究学生以及教师的身心发展规律。这样做恰恰是对自己教学实践经验的一种总结、提炼和完善,从而实现自我高质量学习、高质量研究、高质量成长。

四、微课程研究的创新点与未来发展

深化微课程设计的研究。虽然与移动学习相关的理论和实践都已有一些研究,但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关于在线移动学习课程设计的研究还是非常有限的,也较少针对移动学习的特点对课程进行专门的设计,而针对微课程的“微而精,小而奇,内容少,蕴意深,从小处入手,解决一个问题”的学习特点还有待进一步实现,微学习设计的研究还需深化。完善微课程的通信系统。从目前的通信技术现状来看,支持微课程的移动通信技术如优酷、博客、手机智能终端等可以通过几种不同的方式实现学习者与学习内容的通信以及学习者相互之间的通信,如何完善微课程的通信系统,使移动学习者可以按需上传下载,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上一篇:我的意拳感悟 下一篇:用鼓励给学生定制“随心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