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管理理论在学校中的运用

时间:2022-10-01 03:43:32

模糊管理理论在学校中的运用

[关键词] 学校管理;模糊管理理论;运用

[中图分类号] G4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1128(2008)12-0051-03

谈到管理,人们历来主张鲜明、清晰、准确,却很少论及它的模糊与弗晰。在学校管理中,制度的落实,规范的作用,教育目标的实现,依赖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精确管理侧重于事,而模糊管理侧重于人,对人的管理,是精确管理的弱项,却是模糊管理的强项;作为精确管理的补充,模糊管理正是精确管理死角的解决之道。在学校工作复杂的内外部环境里,善用模糊管理,是成功的学校管理者的应然之选。

所谓“模糊管理”,是在学校管理过程中,管理者有意地进行弹性预设,创设质疑的情境,让管理背后留有一定讨论甚至辩论空间的管理。

在管理领域,模糊管理是与精确管理相对应的一种管理艺术。在纷繁复杂的学校管理工作中,采用模糊管理往往能在一定程度上忽略各种要素之间矛盾的对立面,而重视各要素之间矛盾的统一面,从而更好地整合原本有对立因素的学校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形成团结和谐的氛围,提高管理效率。那么,如何将模糊管理理论运用到学校管理工作的实际中去呢?

一、在教师管理中

教师的工作是一项极其复杂而又富于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他们不但要传授知识,还要开发人的智力,启迪人的思想,培养人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对教师的管理,应突出其工作绩效而淡化对其行为的约束规范,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各显神通,使教育目标得以实现,同时还可以避免教师将精力集中在过程的表现上,而忽视了自己的工作成果。

教师的工作绩效不是简单的效益关系就能全部概括的。教师劳动资料和手段的主体性、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劳动对象的能动性、劳动过程的创造性、劳动成果的滞后性等特点,无论如何是不能精确量化的。同理,教师的世界观、价值观、职业道德观、教学艺术、教学水平、心理需要,教师的思想品质,教育教学的潜在质量评价等也是无法精确量化的。学校管理者要稳定教师队伍,使教师同心同德,提高工作效率,在管理上就可引进“模糊管理”。

学校领导要根据教师工作的特点和教师个体的特点,讲究“模糊”管理艺术,既能达到评定档次级别的目的,又不至于陷入吹毛求疵的尴尬境地。例如,教师工作的最终评价,一般以优、良、中、差或满意程度等文字评语的模糊评价方法效果较好。首先,评价方法比较适合教师工作特点,可以避免绝对量化标准(打分法)中易出现的片面性。其次,评价方法的可操作性强。再次,易被评价者所接受,而且不同的满意程度既能说明问题又能灵活

运用,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在学生管理中

对学生实施模糊管理,实际上是一种智慧的体验,这种管理不是让学生糊涂,而是促使其更真切、更完美地理解和感受宽松的学校文化氛围,更好地张扬个性。在管理中创设意识、情感上的暂时性“模糊”状态,促使学生体悟、想象,让学生始终处于学习和生活的主体地位,从而使其富于创造性和进取性。

首先,学生在学校的主要活动是学习,教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实行模糊教学是对学生有效管理的关键因素。模糊教学的特点是宜“启发”,忌“满堂灌”;宜“多元教学”,忌“一言堂”;宜“授之以渔”,忌“照本宣科”。对学生实行模糊教学,即教师在宏观教学和全方位教学的基础上,有意造成知识体系残缺,不去构筑多方位反思之间的内在联系,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维空间,启动学生的思维动力,靠他们主动的思维去寻找知识之间的联结点,搭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并进行必要的创造性思维。模糊教学引导学生在动态中思考科学,不断地对固有知识点进行反思、加工、制作,从中掌握科学发展过程和规律,掌握研究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而构建全新的科学思维体系。

其次,学生的日常管理有些可以进行量化的、精确的管理,有些却无法量化。比如,学习成绩是可以量化的,但对人的道德品质的衡量却具有很强的模糊性,因此,评价过程中既需要精确,也需要模糊。学生干部的选拔,一般都按一定标准进行,有时也可以忽视其中的一些标准,选拔一些调皮的或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担任学生干部,使其受到鼓励,严以律己,同时带动其他学生共同进步。

再次,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心理健康状况、综合素质等的评价,用简单的好与坏来评定都是不科学的,必须对它们给予模糊的界定、控制、考核、反馈以及指导;对学生的错误可采取点示式模糊法,点到为止,既让听者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又给足其面子,还可以采取侧示式模糊法,旁敲侧击,从而促使学生自省自责。

三、在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中

穆勒在《论自由》中说:“人性不是一部可以按照固定模式建造,并能精确按照程序工作的机器。”模糊管理理论者认为,管理行为中的关键因素是人,是人的积极性的调动,是人际关系的和谐。模糊管理崇拜一种权变的观念,主要是通过动人心的功能,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人心悦诚服,自觉自愿地服从,化被动为主动,从而达到修己安人,人际和谐,无为而治的效果。

模糊管理在用人方面主要表现为:用人所长,容人所短;从大处着眼,而不从小处吹毛求疵。所以作为领导者,必须要有宽容之心。

在学校,整合人力资源,就是充分实现人力资源的价值和人的价值,让活动主体能够获得发挥其才能的机会与平台,提高对学校的贡献率。要保证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就必须对学校的人力资源进行科学的预测、规划和评判,以达到人才的最佳配置。如何有效地进行人力资源整合,关键是要掌握人力资源整合的方法与策略。通过人力资源整合和学校目标的关系,可寻求人力资源整合策略的具体方法,但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大都难以量化,有许多方面都与人脑的思维和控制直接发生关系,具有模糊性,这给管理工作带来很大难度,而模糊管理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工具。如对学校各类人才重要程度的评判,要从学校、专业及学科建设需要程度、各类人才自身条件和素质等多方面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考虑及描述多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因此,采用模糊管理中综合评判的方法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

学校领导对教职工下达管理指令,调解教职工之间的人际矛盾,离不开语言表述。对交际双方来说,委婉语的使用可以巧妙地模糊语言概念,避免坦率直言的尴尬,取得较好的交流效果。作为学校管理者应该做到“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尊重管理对象,巧用“留白”,避免一语道破。实际上,“大事清楚,小事糊涂”、“大事管细,小事管大”就是“模糊原理”在学校管理上的灵活运用。对于教职工或学生之间的矛盾与纠纷,如果过于认真去追究孰是孰非,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因此,学校领导对一些并不涉及大是大非的问题,不妨模糊处理,在特定情况下运用模糊语言进行表述,有助于形成较为宽松融洽的人际氛围。

总之,在现代管理多元化和学校系统复杂化的今天,我们更应重视管理的模糊性,并力求将模糊管理与精确管理科学完美的结合起来。模糊和精确是一对孪生姊妹,在学校管理领域中应着力实现模糊管理和精确管理比翼齐飞。毋庸置疑,模糊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思维方式和方法,有其自身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在学校管理实践中,没有纯粹的精确管理或纯粹的模糊管理。事实上,人们总是在追求精确、规范化的确定型管理的同时,有意无意地应用着模糊管理。未来学校发展的总趋势是综合,其管理思想、管理方式趋向于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这就要求我们新世纪的学校管理者,要有科学的思辨能力,能够以全新的眼光和视角去认识目前繁杂的学校管理现象,汲取一切先进管理理论精华,结合我国学校管理实际,不断开拓创新,丰富发展我国学校管理理论和实践,为提高学校管理效益,培养新世纪的建设人才做出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顾斐泠,汪志宇.论“模糊管理”[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3(8).

[2]欧阳锦.模糊管理与精确管理[J].兰州大学学报,2002(1).

[3]卢宝祥.柔性管理:教师激励的新视角[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12).

[4]郑其绪.柔性管理[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96.

[5]王彩华,宋连天.模糊论方法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6][英]托尼・布什.当代西方教育管理模式[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7]冷桥勤,吴宁.模糊管理的哲学探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8]文章代,侯书森. 模糊管理[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99.

[9]袁闯.混沌管理[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

[10]伍铁平.模糊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1999.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上一篇:课堂教学设计的三重境界 下一篇:关注教育智慧与师德的美国师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