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效应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时间:2022-06-07 02:34:28

模糊效应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常常说老师要具备“看破”学生的能力。但我们似乎很好讨论“看破”之后老师的态度和采取的措施。这种态度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割破孩子的心,留下永远的伤疤;也可以从中挖掘出生命的新水源。心理学上有一种模糊效应,它是指在传统的“非此即彼”的逻辑下不能够解决问题时,采用权衡利弊取中间的办法,圆满解决难题。实践证明,运用好这种模糊效应,可以使学生的品行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睁只眼来闭只眼”——在空白处模糊

该糊涂的时候不糊涂,会导致课堂上的对立,还会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得不偿失;该清楚时不清楚,又会造成学生小错不断酿成大错,这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一句话,班主任要把握好糊涂的时机和火候。对一些非原则性小问题,可把握机会事后提醒或班委暗示,让其警醒!如果班主任能睁只眼来闭只眼,眼睛中能够容忍点小沙子,不仅班级管理变得简单,师生关系也会变得融洽,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

【案例】

同在一个办公室,我们都知道班主任陈老师很厉害。别的班学生到办公室打小报告,这个班班主任立马放下手上的活,直奔教室。而陈老师班的学生老报告,我们很少看到陈老师走出办公室的。她很少说话,学生偶有小过失,他仿佛视而不见!一次,一位调皮捣蛋的学生上课看漫画,同桌很替他捏了把汗。而陈老师一直不动声色!过了一个星期,正当学生洋洋得意,以为陈老师好糊弄时,一天陈老师突然将其找了去,不容学生多说就把他平时的表现全盘托出。学生顿时哑口无言,服服帖帖地接受了处理。

二、“得绕人处且绕人”——在伤痛处模糊

作为一线班主任教师,与学生接触最多,最了解学生。遇物而诲也就最有必要。当学生的认识和规范的道德出现偏差时就粗暴地呵斥学生,硬把道德塞给学生,这样的教育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反感和抵触。我们要有一颗爱心,一双慧眼,善于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宜粗不宜细“定会胜过毫无意义的”细查深究。

【案例】

班里有一位男生叫刘力(化名),他性情孤僻,动不动就打架,同学们都不喜欢和他玩。就在上个星期,他又把同桌打哭了,同桌也把他狠狠地扭了一把。男儿有泪不轻弹,我想受伤的又何止他同桌呢!下午的班会课上,我有意组织大家谈一谈“我眼中的爸爸妈妈”。想不到在其他同学的带动下,刘力主动发言,讲述了他的爸爸经常酗酒,不管事,害得妈妈一个人照顾家庭,还要上班挣钱。同学们都觉得特别意外,我也是。我发现刘力的眼里含着泪花。多么懂事的孩子。可就是眼前的这个孩子在上午的时候还和同桌打架,是大家眼里的“打架王”。都说认知冲突是学习的有效资源,现在我引领这个孩子和更多的孩子一道,认识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关心家庭,关心同学,我相信在他心里,这一课是难忘的。

三、“假作真来真亦假”——在敏感处模糊

老师评价学生时,不能眼里带着沙子,对学生原先的学习能力,思品表现只要知道个大概就可以了,可以模糊地处理,不能过分地注重学生过去的能力,更不能担心学生是不是胜任,只要给他们一个支点,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还你一片精彩。所以,在班干部选用上班主任不妨假作真来真亦假。

【案例】

听同事讲起过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她原先的学校有一个同事接了一个“炒货”(吵货)班级,经过一年的努力,不但甩掉了“炒货”的帽子,而且把班级转变成年级里最优秀的班级。我作为班主任,出于职业的原因,自然特别关注故事中这位传奇班主任的传奇做法:这位老师一接这个班级,就碰到了头痛的事情,学生有连续几天不做家庭作业的,有经常玩电子游戏的,还有出名的“皮(顽皮)大王”等等,班主任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起早贪黑,和学生“泡”在一起,寻求建立感情,寻求人缘,树立威信。然而半个学期后,在学校组织的抽测中,这个班级的成绩依然垫底,班级的其它竞赛也没有起色。后来,这个老师经过分析,发现这个班学生好胜心很强,只是没有用在正确的场合,只要引领得当,可以激发孩子的向心力。她决定在孩子中推出开展轮流当班干部活动、民主测评班干部活动、确立优秀班干部奖励制度等一系列旨在激发学生集体荣誉感、自我责任感的举措。

学生自组建班干部以来,那些“炒货”们再也兴奋不起来了,因为哪个班委也不欢迎他们。班主任老师抓住这个难得的时机,鼓励他们自己组建一个班委,改正缺点,利用开展工作的机会改变自己在同学们心中的印象,并决定由他们担任首届值周班委。他们的自尊、自爱、自强终于被唤醒了,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经过几次值周,同学们发现,原先的“炒货”不吵了,原先不交作业的,现在能提醒别人交作业了……这个班级的“炒货”帽子终于在一年后的班级综合测评中甩掉了。

在保护孩子自尊心不受伤害的同时,选择适当的方式来处理,让孩子能敞开心扉与你沟通,从而轻松放下心理包袱,在改正错误中走向成功。做老师的大事清楚,小事糊涂。有时“糊涂”,有时“清楚”,也许能为学生创设一个更为轻松的学习氛围,何乐而不为呢?只要我们老师把握好“模糊”艺术,就会在学生品行教育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浅析如何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下一篇:关于烟叶生产如何实现长久话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