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用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时间:2022-10-01 03:40:28

联合用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 运用丹红注射液(菏泽步长制药厂)、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观察其疗效。方法 78例发病在1周以内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黄芪、丹红治疗组(简称治疗组39例)和血塞通组(简称对照组,39例),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3%,明显高于对照组66.7%。结论 丹红、黄芪注射液联合应用补气活血优于单纯活血化瘀之血塞通注射液,可明显改变临床症状。

【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 黄芪注射液; 脑梗死

我院于2009年8月至2010年9月,采用丹红、黄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39例,进行临床观察,取得较好疗效。先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住院患者,诊断依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拟定的标准[1]。均经CT诊断确诊,治疗组39例,男20例,女19例,年龄48~82岁,平均年龄67.1±5.2岁,病程30~120 h,平均56.2±28.1 h,伴发疾病积分7.63±6.24分,既往史积分9.24±7.11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29.22±7.23分;对照组39例,男25例,女14例,年龄47~83岁,平均年龄66.9±5.4岁,病程30~121 h,平均55.2±27.6 h,伴发疾病积分7.56±6.27分,既往史积分9.18±7.24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29.12±7.24分。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伴发病和既往史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一般性治疗:(1)保持安静,卧床休息。(2)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3)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使用①甘露醇或甘油果糖;②速尿;③白蛋白;④地塞米松。(4)防治并发症:①控制感染;②防治应激性溃疡;③防治癫痫;④预防稀释性低钠血症。⑤防治中枢性高热。治疗组:予黄芪注射液20 ml及丹红注射液40 ml(均加入5%葡萄糖或0.9%生理盐水250 ml稀释后静脉滴注);对照组:血塞通注射液20 ml加入5%葡萄糖或0.9%生理盐水250 ml稀释后静脉滴注。均住院治疗。2周为1个疗程,并统计疗效。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按中风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分。治愈: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肌力提高3级以上,生活完全自理,评分76%以上。显效: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大部分消失,肌力提高2级以上,可独步行走、生活部分自理,评分达50%~75%。好转: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部分消失,肌力提高1级,扶拐杖可站立,生活不能自理,评分11%~50%。无效或恶化或死亡:评分:0~10%。

2.2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2.3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凝四项无明显变化,治疗期间未见有胸闷、心悸、面红、头晕、恶心和呕吐等不良反应[2]。

3 讨论

脑梗死是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和脑软化,其常见类型有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死和脑栓塞等。人脑组织一旦缺血缺氧,将导致能量代谢障碍,破坏机制立刻启动,该病以气虚血瘀为主,为本虚标实之证,标证以血瘀为主,然瘀血由虚起,此为本。但瘀积已甚,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正气无由恢复[3]。

丹红注射液恰恰具有破瘀生新之用,目前广泛应用于危重患者的救治工作,它的主要成分是中药丹参,红花提取物,丹参红花均有活血化瘀通经之功。临床及实验研究表明,丹参具有可提高抗凝和纤溶功能,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也有抑制作用;另外丹参的抗氧化作用亦表明它对多种原因产生的自由基有很强的清除作用。红花具有以下的药理作用:①抗凝血,抑制血栓形成红花黄色素对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且对凝血过程中血小板黏附、血栓形成等过程均有明显抑制作用;②降低血液黏滞度作用③抗氧化作用④对神经系统的作用:红花提取液有 Ca2+拮抗作用,可防止脑缺血致神经内Ca2+浓度超过负荷而造成的脑损伤。

黄芪注射液是单一成份的中药西化药物,黄芪注射液是从中药黄芪中提炼的有效成份而制成的中药针剂。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黄芪含有多糖、黄酮类,能提高机体抗脂过氧化及清除自由基作用,可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能够改善微循环,改善血液流变性,对细胞的变形能力有激活和恢复的能力,并能抑制血栓形成及降低血小板的黏附率,有抗神经细胞缺氧损伤、抗自由基损害、抗兴奋性毒性氨基酸的作用,中医认为,黄芪甘微温,其平用为补,重用为通,有益气养血、行血的功效,能通调血脉、流行经络、祛瘀而不伤正的作用。

缺血性中风的发病和发展的重要环节是血液流变学的改变,表现在全血粘度、血小板聚集性、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等指标增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本研究表明,治疗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2] 史炜宾,等.丹参有效部位对骨折愈合过程中胶原基因表达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4):269-271

[3] 张淑英,等.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和并脑梗死的疗效观察.河北中医杂志,2009,31(5):724-725.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甘露聚糖肽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不同人参和西洋参必需元素的检测并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