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童谣 10期

时间:2022-10-01 02:40:07

2006年闽南童谣列入厦门市、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闽南童谣是闽南民间儿童诵读、说唱的歌谣。它运用生动形象的闽南方言词语和丰富多彩的闽南方言语音创造出方言的韵律美与节奏美,广泛流传于闽南城乡。闽南童谣具有集体性(即集体创作)与变异性(即在流传过程中会发生增删补充等变化)的特点,是老百姓智慧的结晶。

关于闽南童谣的起源,并没有详细的文字记载,但福建地方典籍中记载着唐代福建观察使常兖州曾听到闽地民间流传着《月光光》童谣。这首唐代童谣虽与今天闽南各地流传着的《月光光》童谣在文字上有些不同,其主题和结构却十分相似,由此可见闽南童谣源远流长的历史。

随着明清时期闽南地区大批移民向外迁徙,闽南童谣也流传到了广东潮汕、台湾等地区,甚至远涉重洋,传播到南洋许多国家和地区。

从内容上说闽南童谣可分为时政、育儿、游戏、动物、植物、知识、民俗、趣味等类;从形式上看,闽南童谣有摇篮曲、叙述式、问答歌、连锁调、谜语、绕口令等多种形式;从表演上看,大体有念谣、唱谣、戏谣(在做游戏时念童谣)、舞谣(边念童谣边跳舞)等。

童谣是儿童学习语言、认识社会、玩耍娱乐等的重要方式。积极抢救、整理传统的闽南童谣,努力创作新的闽南童谣,精心组织儿童说唱闽南童谣,大力开展与增进海峡两岸闽南童谣的交流,对闽南方言与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几乎所有的闽南人,都会哼几句孩提时学的“月娘月光光,起厝田中央”,或是“一的请你葱,二的请你菜,三的锵锵滾(鼎沸,喻热闹),四的炒米粉”,等等。

闽南童谣充满了儿童的情趣,例如台湾陈建铭先生在其《野台锣鼓》中介绍的《耶罗耶》:

耶罗耶,猪槽过溪,溪也深,海也深,佛祖请观音,观音拜韭菜,韭菜十二枞,开花丢丢红,洪大嫂,做媒人,做何位?做大房,大房人杀猪,做二房,二房人杀羊,打锣打鼓娶新娘,新娘躲轿底,梳头鬃(头发),换燕尾,夯烟吹(熏烟斗),抵(当作)灯火,灯火无油车摊欹(打歪),翁姐(夫妻)打打好味是(有趣),家倌(公婆)看破随在伊(任随他),鸡仔吹哒嘀(吹嗽叭),蟑螂举彩旗,竹篙长长好绊纱(晾纱线),茶瓯(茶杯)幼幼(细腻)好捧茶,捧来大厅请人客,朋友弟兄入来座(进来坐)。

陈建铭先生并评价道:“划着猪食槽到溪流的对岸,迎娶新娘的仪仗队里有吹唢呐的公鸡,蟑螂竟高举着色彩的彩旗,多么轻松有趣的画面,真佩服当时编这首歌的人的丰富想象力。”

近乎荒诞的奇妙想象,只有孩子才有,民间不知名的编者只怕也是受孩子们的启迪吧!

再看《摇仔摇》:

摇仔摇,摇仔摇,小弟仔坐椅桥(供小孩坐站的用具),安妈(祖母)抱着微微笑,安公(祖父)抱着吱吱叫,共(将)伊(他)放甲(拉了)一身尿。

仿佛可见那位被小孙孙尿湿了衣裳、哭笑不得的老安公,简直叫人忍俊不禁。

闽南童谣还往往包含了许多知识。使孩子在游乐时,不知不觉中增长了一些知识。例如《草蜢公》:

草蜢公,敖(很会)饲牛,牛哪去?牛卖银。银哪去?银娶某(妻),某哪去?某生囝。囝哪去?囝生孙。孙哪去?孙赶鸭。鸭哪去?鸭生蛋。蛋哪去?蛋请客。客哪去?客。尿哪去?尿沃(浇)菜。菜哪去?菜开花。花哪去?花结籽。籽哪去?籽榨油。油哪去?油点火。火哪去?火让安公食烟吹熄去。

其中关于尿可作肥浇菜,菜可开花结籽榨油的知识,很自然地被孩子们所吸收。

有些童谣也会曲折地反映出那个时代的民情民俗。如:《人插花你插草》。

人插花,你插草。人抱婴,你抱狗。人睡新眠床,你睡破粪斗。

闽南童谣比较有代表性的还有《打铁歌》,在台湾也有念成《打手刀,剪铜锣》。

在抗日战争时期,闽南还流行一首《拍日本》的童谣:

滚,滚,滚,逐个起来拍日本。伊占咱所在,伊抢咱钱粮,伊刣咱百姓,伓互咱生存。

滚,滚,滚,逐个起来拍日本。有的拍前锋,有的做后盾。刀揭好,铳比准,逐个和齐拍日本。将伊日本兵,拍甲变涂粉。

遗憾的是,这些充满了天真活泼的情趣,启迪着人的想象和创造的童谣,在今日那些从小玩电动玩具长大的一代几乎快要失传了。亲爱的读者,不管你是老闽南人,还是新闽南人,为了我们共同的文化家园,带着你的孩子一起来念闽南童谣吧!

上一篇:台湾出版产业真正的优势 下一篇:八月的风 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