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出版产业真正的优势

时间:2022-10-05 08:37:35

台湾出版产业真正的优势

前不久两岸签署服贸协议的事情,在台湾引起轩然大波。台湾的出版产业被某些业者视为一个典型的,将在开放市场的过程中迅速被大陆的庞大资本击败、并吞噬的产业;我们伟大、自由而珍贵的出版产业,是如此的脆弱,只要大陆业者借着印刷注资叩关,我们“原来就小型、纳米型的业者”就会“形同以卵敌石,难逃被消灭或并购的命运”(郝明义:《我们剩不到二十四小时了》)。

这是真的吗?台湾的出版产业真的如此脆弱,如此不堪一击吗?让我们简单回顾几个事实。

我们确实有无数纳米型的小业者,也有我们的出版史上最自由、最不设防、竞争最激烈的出版市场。但在台湾的畅销书排行榜上,我们也可以看到最活跃、最有力量、战斗力最强的中小型出版社。

以去年(2012)博客来不分类前一百大的畅销榜为例,在这个清单上,我们会发现一百种书总共散布在四十四家出版社里面(见文末附表),如果是在美国,这是难以想象的情况。美国的畅销榜基本上是六大集团(喔,现在剩五大了)的天下,像台湾这么分散的家数,代表的意义是,台湾的畅销榜是没有哪一家业者可以凭一己之力加以垄断的。

这个畅销榜还有另一个特征,那就是上榜的中小型出版社(员工数几个到几十个的公司)非常多,超过一半以上,里面甚至还有一些是传奇的“一人出版社”。这些中小出版社无惧于大资本的出版集团,占有畅销榜的能力甚至还超过集团出版社许多。

这个特点有什么特别吗?有的,这个特点代表台湾出版是一个凭脑力,而不是凭资本取胜的市场。到目前为止,台湾出版市场里,有大集团,有港资、日资、英资、美资,各国的资本参与竞争。但没有任何一个单一集团或外资可以垄断,也没有一个外资可以靠着资本雄厚打败充满活力与创意的中小出版社。这是数十年来台湾出版市场简单的事实。

台湾出版市场也许太自由、太放任毫无管制,可是正因为是这样,这里的业者特别熟稔惨烈的市场竞争,每个人都在这样的环境里,养成了一身行走天下的本事。认为台湾出版市场太自由,缺乏保护,因此很容易被侵略,这是对出版自由的无知。

既然没有保护,为什么无法垄断?原因就是“出版自由”这四个字。这四个字不只是字眼有效,而是实实在在的台湾出版生态体系的保证。因此加入这个行业变得很简单,几十年来我们不断在行业里看到从大公司里辞职,自己开起小公司的微型出版社,他们在书市呼风唤雨,排行榜的活力超过大公司非常多。

这个行业容许新人、新公司,不只在制度上容许,也在生意面上容许。你不必靠大资本就可以参与游戏,也不必靠大资本才有入场券。博客来的一百大畅销榜告诉我们的事情是,你可以单凭一个人的智慧、努力,就改变排行榜。

全台湾可以说再也找不到一个这么能欣赏个人创造力的产业了。而这个产业完全是靠着读者一本一本买单而形成的。你要主宰这个市场,不是买下所有出版社就能成事,你必须买下所有编辑,还要阻止他们一个不爽,自立门户;但你如何阻断这自由创业的整个体系呢?你又如何能改变读者买书的习惯呢?

台湾的出版市场已经是一个健康的生态系,它有足够的强度和坚韧,可以应对外来的“入侵者”,甚至更有趣的,所有外来的“入侵者”反而会逆向增强这个体系的力量。这才是台湾出版产业真正有威力的地方。

詹宏志在《美好的读书之地》里说:“历史上,印书、出书最自由的地方经常成为百家争鸣的文艺复兴之地。”(《壹周刊》632、633期)启蒙时代的荷兰就是著名的例子。十六到十七世纪许多英法思想家,因为思想不见容于本国,而被迫要把重要的著作拿到荷兰出版。自由和开放使得当时的荷兰成为欧陆思想最先进,人才最荟萃的国家,凭着一个西欧小国的实力,能在海上与西班牙、英国互争雄长,荷兰的地理制图师甚至可以在当时左右世界贸易的动向。

自由与宽容造就了荷兰十七世纪的黄金时代,同样的,出版自由也是我们弥足珍贵的软实力。

服贸争议里所有关于出版的意见,最让人诧异的,就是把台湾明明具有的力量,反而视为孱弱;明明强悍的自由土壤,反而视为不堪一击;明明应该坚守的自由,反而要建立高墙阻绝。这种观点既看不见出版产业的真相,也认不出出版产业的力量;如果这种观点流行,那是台湾的悲哀,如果进而变成政策,那将是台湾的悲剧,我们等于亲手毁了本来已经存在的优势。

台湾的出版自由确实需要保护,但最好的保护不是为它建立温室,那样反而会摧毁产业的竞争力。最好的保护是继续给予自由竞争的环境,行业里才会继续培养出更坚强的出版人才,他们才有能力在不爽的时候,可以出走成为有影响力的独立出版人。让这个出版的生态系始终拥有平衡、动态、自由进出的多样性,这才是对出版产业真正的保护。

上一篇:书香两岸选书 · 大陆地区 下一篇:闽南童谣 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