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堂训练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2-10-01 02:31:20

当堂训练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有效的课堂练习是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训练技能和技巧的必要手段。为此,近一年来笔者对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进行了专题研究,在研究与实践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通过有效的练习将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提高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保证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现将我研究中的一些做法和大家进行交流与沟通:

一、以练习类型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为了将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我根据课堂教学结构把练习分为三种类型,即课前的引新练习、课堂教学中的尝试练习、课后的巩固练习。对于课前引新练习,必须是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以及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而精心设计的练习题。这类练习所起的作用主要是在新旧知识间架桥铺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类练习题要少而精,内容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设计的依据要紧扣教学内容,围绕重点设计,目的是将所学知识的难点进行有效分散,为实现已学知识到新学知识的转化创造条件。这类练习题的设计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驾驭教材的能力。完成这类练习的形式主要是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形成共识,对于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集中讲解,时间一般控制在10分钟左右。

对于课堂教学中的尝试练习是在学生学习新知识过程中的随机练习,这类练习一定要体现出它的灵活性、随机性和多样性。练习的内容可以是针对教学中的某一知识点而设计,也可以是根据课堂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而设计。练习可以是口头练习,也可以是书面练习,还可以是学生板演练习等等。这一系列的练习实质上是学生进行探究、摸索规律的尝试练习。完成这类练习的形式主要是运用激疑设问、动手操作、引导观察、组织讨论、面批练习等方法,从而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来体验和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

二、以丰富的练习内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就明确了数学课堂练习就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对于练习的内容,教师一定要精心选题,要选择具有创意的训练题目,如变式训练题、开放式训练题、学生根据要求自编题、一题多解训练题等。练习题对学生的思维训练要有效,方法要灵活,要使学生做题不多但收获很多。可将教材中的例题、习题通过类比、加工改造、加强或弱化条件、延伸或扩展等手段来落实三维课程目标,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

三、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练习,让所有学生都能发展

练习的设计要承认和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设计练习题时一定要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欲望。

在教学中可把练习设计成“快餐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去选择。如A套餐题型灵活多样,注重理解、想象、运用;B套餐题型再降一个层次,从基础题开始,逐渐提高,不仅理解了新的知识,还锻炼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C套餐题型多为比较简单的巩固性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能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学生之间存在个体间的差异是正常的,我们应尊重并正确对待学生中的个体差异。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能在接受新知识、新方法上要比其他同学慢,练习的有效性也比较低,我们要给予及时的关心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同时也可以降低对他们的要求,允许他们经过较长一点的时间达到其他同学的标准;对他们出现的错误要耐心提供帮助,及时鼓励他们的进步,增强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可为他们提供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的题目,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他们不断设置更高的目标。

四、实践后反思

1.“创新练习”目标需认真定位。数学练习应该是紧扣新课标的有效练习,是“最适合自己的学生”的练习,通过练习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落实“双基”、开拓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不同群体的学生,不同的时期,目标定位都会不一样,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如何切实根据学生实际调整练习,是我们现在的努力方向。

2.“创新练习”形式要多样分层。课堂练习既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还是教学的反馈和过关。在形式上要求多样化,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并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书面的、实践的,个体的、合作的,数学的、生活的,作业类型、测试类型……我们还可以有什么更有效的形式?

3.“创新练习”要能指导后继教学。根据学生对“创新练习”的完成情况,可以检查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我们的“创新”实验是否达到目的,及时进行必要的教学整理,认真完善“创新练习”的编制。如:练习内容的选择是否以教材为线索,注意适当的挖掘和拓展?(注重有效性,不可随意拔高。)练习完成的形式是否有利于鼓励学生自主、合作和创新?(要能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练习完成的过程是否有效进行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机渗透?(使学生亲历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提供实践的“操作平台”。)

总之,课堂练习是一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技巧、促进学生深层次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提高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能够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上一篇:让阅读成为学生的最爱 下一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