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邮政应对业绩下滑

时间:2022-10-01 01:58:27

欧美邮政应对业绩下滑

面对盈利能力下滑甚至部分业务板块呈现亏损的局面,欧美邮政积极谋变,或与私营快递企业从竞争走向合作,或开拓新兴服务模式以提升消费者体验,试图在“最后一公里”这个快递服务网络中最难掌控的环节上重塑市场空间。

美国邮政局革新不断

与快递企业从竞争走向合作

美国邮政局肩负着邮政普遍服务的重要职责,也掌握着丰富的配送资源,其所拥有的庞大的“最后一公里”配送网络覆盖着美国的每一个地址,包括1.51亿住宅、商户及邮政信箱。而联邦快递、UPS等快递企业拥有领先的环球航空及陆运网络。在快递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美国邮政局面临着信函业务量下降、公司长期亏损的困境,快递企业则存在着“最后一公里”配送成本较高的问题。为解决各自的难题,二者逐渐从竞争走向了合作。联邦快递、UPs等快递企业向美国邮政局开放其空中及地面运输网络资源,而美国邮政局则为快递企业提供“最后一公里”递送及退件收取服务。

举例来说,位于美国达拉斯的用户在某个电商网站上购买某种商品,电商商家从凤凰城将该商品交由联邦快递,联邦快递通过自己的运输网络将商品运送至达拉斯分部,然后可以转交给美国邮政局,最终由美国邮政局将商品送到客户手中。在这个过程中,用户在联邦快递和美国邮政总局的网站上都可以查询到包裹的物流跟踪信息。

通过这样的合作,美国邮政局获得了更多的“最后一公里”投递业务量,增加了快递业务收入,减少了企业亏损。联邦快递和UPS等则通过为美国邮政局提供运输服务,提高其飞机等运输工具的使用率,从而实现运营效率最大化,同时也能以较低的成本完成“最后一公里”配送。2013年,联邦快递在与美国邮政局的合作中,获得了近18亿美元的收入。同年,UPS从美国邮政局手里赚走了1.29亿美元,在后者的供应商名单中位列第10。

优化“最后一公里”服务

美国邮政局对包裹快递业务的发展前景寄予厚望。2013年8月5日,其停止了周六的普通信件递送工作,并预计这项举措每年将为其节省20亿美元的成本。但是,美国邮政局在周六依旧维持快递包裹递送服务,这主要是因为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包裹业务量的快速增长。2010年~2013年间,美国邮政局的包裹业务量增加了14%,预计未来也会保持较快增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快递包裹业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美国邮政局的发展命运。

因此,美国邮政局开始设法优化其“最后一公里”包裹投递服务。2013年9月,美国邮政局启动了优先邮件系列产品的大幅升级和优化,其改进措施包括提供退款担保和最高100美元的免费保险;改进美国邮政追踪查询,让顾客可以方便快捷地利用收据进行查询,了解预计寄达信息;开展确定时限的投递,即按照包裹的发货地和目的地不同提供一日、两日、三日的时限投递服务。美国邮政局预计这些改进措施将在2014年产生5亿美元的新收入。

探索集中化投递以缩减成本

为了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美国邮政局也在投递模式上进行了改进。美国邮政总局局长Patrick Donahce在2013年1月宣布,为提高投递效率,美国邮政总局将建立起更多的集中化投递点如集中,快递柜(clusterboxes)等。他指出,集中化投递的普及和推广将从2013年开始逐步进行,这样既可以节省成本,也能提供更好的服务。

因改变投递方式而节省下的成本是相当可观的。目前美国邮政每年要花费约250亿美元用来为超过1.5亿的家庭和企业递送邮件,其中有3500万个住宅和企业的邮件是需要上门投递的。美国邮政监察长办公室(OIG)的一项关于投递模式的研究指出,每单个地址投递上门的年平均费用是353美元,投递到路边邮筒的年平均费用是224美元,而集中化投递的年平均费用只有160美元。而在农村地区,以上三项投递成本分别是278美元、176美元和126美元。因此美国邮局如果将这35007/地址的配送方式从上门投递改为投递至路边邮筒,每年可以节省成本超过45亿美元,如果将针对52007/家庭和企业的投递至邮筒的方式转换为集中化递送,可以节约28亿美元。而如果直接将上门投递改为集中化递送,则可以再多节约224亿美元。

集中化投递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用户带来了便利,用户不再需要等快递上门,而只需要在自己方便的时候去取即可。

贴近电商配送服务需求

在美国,每周日是法定的休息日,原本邮政部门在周日是不工作的。但是从2013年11月起,美国邮政局开始尝试与亚马逊合作在纽约和洛杉矶都市地区运营周日递送包裹的服务。每周六晚上或周日早间亚马逊会将货物从库房运送至美国邮政管理局在当地的办事机构,其后的上门送货服务则由美国邮政局承担。亚马逊和美国邮政局还计划在2014年扩大该项服务的覆盖范围。

二者此次的合作,对于亚马逊、美国邮政部门和消费者来说都是好事。首先,周日送货服务对消费者来说很有利,他们在休息日可以于家中轻松等待货物上门。而对于亚马逊来说,周日送货会刺激消费。原本很多消费者不会选择在周五网购,而有了周日送货服务后,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有所提升,亚马逊也获得了更多的订单,这样其就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利用美国邮政局庞大的“最后一公里”网络来提高订单的配送速度。而美国邮政局则可以借此机会提高其包裹快递业务量,增加收入。

欧洲邮政竞争中谋生存

在英国,皇家邮政面前正横亘着不少强有力的竞争对手,TNT英国分公司便是其中之一,其是英国的第二大邮政企业,在英国的“大宗邮件”和“明址函件”邮件市场中占有率很高。TNT英国分公司以前也是需要依赖于皇家邮政的本地上门投递网络的,然而,自2012年4月以来,其开始尝试在伦敦西部开展“最后一公里”投递服务,而且根据该公司规划,这一服务覆盖范围将继续扩大。以TNT公司为首的私有快递企业已经用行动证明了其在英国邮件市场与皇家邮政抗衡的能力。

备感压力的皇家邮政日前宣布从2014年3月31日起,提高大宗下游准入邮件业务资费,借此为普遍服务提供资金。此次价格调整将影响到皇家邮政的31家下游准入邮件客户,包括使用皇家邮政提供的“最后一公里”投递服务的竞争对手TNTPost和英国邮件公司。下游准入邮件约占皇家邮政企业邮件量的70%,占其所有邮件量的50%。

在德国、荷兰、瑞典、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端到端快递服务的竞争已经存在,这些国家的邮政部门和快递企业也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应对竞争。

荷兰邮政加大了与便利店合作完成投递的实践。2014年2月,荷兰邮政在其2600家邮政网点增设包裹接收点,消费者可从各种网络商铺购物,并要求投递到百货连锁店GAMMA或KARWEI。百货连锁店营业时间较长,且具有较好的接收能力和较大的仓储空间,并能够处理退货业务,这些都让消费者感觉更加便捷。

德国邮政则在集中化投递模式上不断进行新的尝试。早在2003年,德国邮政就推出了包裹自助收寄亭模式,并不断增加收寄亭的布点,使邮政用户可以全天24小时交寄包裹。2014年2月起,德国邮政开始推广一种用于家庭的小型包裹收寄箱。客户向德国邮政提出申请,在家门口安装这种包裹箱,然后客户注册获得一个“邮编号牌”,并通知德国邮政,编号箱就可以接收客户自己的包裹了。这种有个性的包裹箱功能同包裹自动收寄亭一样,客户不仅可接收包裹,还可放人需交寄的包裹,但必须事先完成邮资在线交付。这种邮箱便于网购退货,也无需增加额外费用,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客户所接受。

上一篇:大数据时代的供应链物流服务 下一篇:机器人成就物流“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