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强妇女权益保护工作的思考与探究

时间:2022-10-01 01:51:51

对加强妇女权益保护工作的思考与探究

维护妇女合法权益是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也是推进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区各有关部门单位依法履行职责,不断加大维权力度,在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维权,在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努力构建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工作格局。但在开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工作的道路上,仍存在着妇女儿童自我保护和自我防范意识差、法制观念薄弱、维权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此,笔者结合本地实际,就如何更好地开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工作进行了思考与探究。

一、存在的现状

1.妇女的劳动权益问题突出。近期的一场劳动力招聘会上,本地农村居民王某想要应聘一份工厂操作工的工作,但却被用人单位当场拒绝,原因是因为王某为女性,用人单位认为其工作能力不如男子,且担心其日后结婚生子影响到工作。笔者走访了解到,目前妇女就业和再就业压力普遍增大,就业市场上存在一定程度的性别歧视。拒不完全统计,近70%的用人单位在进人时有性别限制,一些私有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无视妇女职工的特殊权益。与此同时,劳动用工不规范,劳动合同中没有女职工劳动保护条款或合同流于形式,任意加班加点、不按规定支付加班工资及使用童工等现象仍然存在。

2.妇女在婚姻家庭关系中处于弱势。本地有这样一个案例:居民陈某近日投诉自己的丈夫刘某在家中对自己使用家庭暴力。刘某不允许陈某和别的男人说话,嫉妒陈某在事业上比他强,陈某只好事事都顺从刘某。即便如此,刘某稍有不满,就殴打陈某,曾经打得陈某右耳差点失聪。家庭暴力是危及妇女婚姻家庭权益的主要问题,近年来,家庭暴力已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一些案件情节恶劣,受害妇女的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婚外恋、包二奶、第三者插足是引发夫妻矛盾、导致家庭暴力的主要原因。拐卖妇女、、等违法犯罪活动屡打不绝,屡禁不止;因家庭暴力引发的离婚案件仍占一定的比例,妇女在离婚案件中仍处于弱势。

3. 妇女维权成功率低。调查发现,随着维权案件日渐增多,妇女童维权的成功率却不甚乐观。基层妇女干部尤其是专业人才缺乏,除了负责维权工作外,还兼管其他多项工作,基层维权干部力不从心,导致维权难。基层维权工作是化解矛盾、及时把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的关口,但因妇联没有律师,没有法援经费,为无钱打官司的妇女申请法援不容易。还有一些民警到场后大多认为是家庭私事,简单处理,使施暴者肆无忌惮,继续施暴。

二、 问题的原因

1.法律体系欠缺。《妇女权益保障法》对有关妇女权益的内容的界定过窄,未能涵盖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妇女权益,且不适应妇女权益自身的新要求和妇女保障工作的新趋势。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人口资源和环境等影响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已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如妇女的生育健康、艾滋病及威胁、生态环境的保护等问题,该法却未能具体涉及或较少涉及。法律条款中对妇女权益内容的规定较为零散,行文抽象,实践操作困难。

2.法律宣传工作不到位。当前,很多地方依法维权浓厚氛围和保障妇女权益的社会环境未能有效形成,相关法制教育工作在部分地区还存在形式相对陈旧、内容比较单一等问题,实效性不明显。受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以及传统观念的影响,加上妇女自身素质及旧价值观的影响,妇女自我保护和自我防范意识较差,法制观念相对薄弱。

3.基层维权工作开展力度不够。维权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任重道远。虽然基层街道、社区普遍建立了网络、司法保护网络、社会救助网络和维权监督网络,形成妇女儿童维权社会化工作体系,但是基层维权工作开展力度不够,基层司法、行政执法单位未能从妇女儿童维权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实效,形成有效的预警防范机制,从源头上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人民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等行政部门沟通协调不够多,导致妇女儿童权益案件的调解和审理执行困难。

4.妇女儿童维权意识薄弱。从妇女权益保护的现状来看,妇女仍处于弱势地位,劳动就业、工资报酬、婚姻家庭、个人隐私等方面都受到不平等的待遇或侵害。加强农村、基层的薄弱地区妇女综合素质不高,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不强,不敢同侵权行为作斗争。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长效工作机制尚未形成,非法“网吧”、不健康图书等文化垃圾仍在很大程度上危害着未成年人的健康。一些闲散青少年、流动人口子女、离异和单亲家庭子女、特困家庭子女等特殊青少年群体的违法犯罪问题日益凸显,侵财型犯罪所占比率仍然居高不下。由于缺乏教育,14至16周岁未成年人已成为违法犯罪的高危人群。

三、 加强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1.不断深化思想认识,增强责任紧迫意识

妇女是“半边天”,儿童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程度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各级政府、各单位要把提高妇女地位、增强儿童素质,全面维护妇女儿童在经济等各个领域中的合法权益作为义不容辞的任务和责任,切实提高对维权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强化责任意识,加强检查督促,细化分解责任,依法开展维权工作,切实维护妇女儿童的政治、经济、教育、健康、人身、财产及婚姻家庭等方面的合法权益,促进妇女儿童事业和经济社会同步发展。

2.完善维权工作机制,深化基层维权力度

在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和婚姻家庭纠纷调解方面,各街道、各部门需要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创新工作举措,通过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妇女自我维权的意识和能力,并主动作为,大胆探索,创新特色,积极构建社会化维权新格局,不断扩大维权工作覆盖面。基层司法、行政执法单位要从妇女儿童维权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实效,形成有效的预警防范机制,从源头上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各级妇联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妇女利益的代表者,要切实履行代表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能,把妇女儿童维权工作作为主要任务,着力发挥协调推动作用,整合社会资源,创新工作载体,开展调查研究,参与执法检查,及时解决维权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3.不断强化司法保护,坚决打击侵权行为

司法保护和法律服务是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重要环节,人民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行政部门要把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自觉承担起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特殊责任,从教育培训、咨询服务、援助发展、司法保护等各个环节帮助支持妇女儿童,为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实现提供切实有效的保障。各部门要继续吸纳具有一定法律知识和维权工作经验的妇联干部和社会人士担任人民陪审员,参与涉及妇女儿童权益案件的调解和审理,切实加强对妇女儿童的法律保护,同时加强对侵害妇女儿童刑事案件的侦查监督和工作,加大对涉及妇女儿童权益各类案件的法律监督力度,积极做好预防犯罪工作,及时向有关单位提出检察建议,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4.加强维权队伍建设,优化维权社会环境

加大维权工作力度,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关键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执法队伍。要强化执法人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认真学习维权法律法规,提高依法维权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关心社会弱势群体。要完善并不断壮大基层维权工作队伍,进一步扩大和加强维权志愿者队伍建设,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创造有利于制裁和消除任何歧视妇女儿童现象的社会执法环境。要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加大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工作的社会宣传力度。

(作者单位:南京市江宁区谷里街道办事处,江苏 南京 211100)

上一篇:大学理念的变迁:1088―的变迁路径考察 下一篇:高等院校岩矿类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