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国绅士教育与我国君子教育

时间:2022-10-01 12:36:26

浅谈英国绅士教育与我国君子教育

【摘要】英国绅士教育思想由贵族传统文化、骑士精神和近代工业资产阶级进取的价值观念等完美融合而成。我国古代的教育一贯以培养君子为最高目标,儒家的教育尤以对道德君子的培养为重。本文拟对此两种教育思想进行分析与比较,以期对当前教育思想与实践带来些许启示。

【关键词】绅士;绅士教育;君子;君子教育

一、绅士教育与君子教育的概念

(一)绅士教育

在15世纪,“绅士”首先的和主要的含义是指国王、王后、公、侯、伯、子、男等五爵。而“绅士”一词最早在教育领域是由法国16世纪人文主义思想家蒙田提出。①绅士教育的最初萌芽可追溯到古希腊的雅典教育目的――培养良好公民。12-16世纪风行一时的骑士教育对绅士教育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艺复兴后期,法国哲学家蒙田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培养通达人情世故、善于处理公私生活、懂得生活艺术的绅士教育目的。I7世纪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集各种绅士教育理论于一家,在他的代表作《教育漫话》中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绅士教育思想体系。他主张培养一种新型“绅士”――“有德行、有用、能干”,具备“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四项特质――的教育。

(二)君子教育

“君子”一词最早见于《易经》的记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指道德高尚、刚健有为的贤者能人。后来发展到专指统治阶级的贵族士大夫而言。到了孔子时期,君子的内涵已有了明确而宽泛的规定性,主要是指一种达到了高尚人格境界,具有高尚美德品行的人。子曰: “君子道者三, 我无能焉, 仁者不忧, 知(智)者不惑, 勇者不惧。”这是孔子定下的作为君子的三条标准,也是孔子对“君子”的“仁”、“智”、“勇”的人格特征最生动、最形象、最全面的表述。②我国传统的君子教育发端于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于封建时代。随着汉武帝“废黔百家,独尊儒术”,君子及其相关的教育传统对中国的教育产生了两千多年深厚的影响。③

二、绅士教育与君子教育的比较

(一)绅士教育与君子教育的共同点

1.皆以道德教育为重

以君子教育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教育素来以道德修养和道德教育为中心,尤其是儒家学说特别强调对受教育者“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孔子青睐的“士、君子”,孟子向往的“大丈夫”,都是古人心目中的道德楷模。

尤其是宋明理学家把封建的伦理道德视为“天理”,强调修身养性,格物致知。他们在教育过程中采取“改过迁善”、“致知践行”的原则和“自省自察”、“存养”、“陶冶”的方法进行道德教育,主张静以养心,修心以德,修已安人,在读书治学中思考人生的目的、人生的意义,培养真正的“君子”品格。④

英国的绅士教育也十分强调德行的重要性。在洛克看来,一个绅士的重要品质就是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在他主张的新型“绅士”的四项特质中,德行居于首位。洛克在《教育漫话》中说:“我认为在一个人或者一个绅士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他要被人看重,被人喜爱,要使自己也感到喜悦,或者也要还过得去,德行是绝对不可缺少的”。⑤

2.皆以全面发展为主

洛克从德、智、体三个方面详细论述了绅士的培养。在德育问题上,洛克主张要培养绅士的坚强意志和性格、克服欲望、服从理性、遇危险不失镇静。在智育方面,注重培养未来绅士的才干和善于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学习内容除了阅读、书写,神学,算术,几何,天文,逻辑,修辞等基本知识外,还包括骑马,击剑,音乐,舞蹈等多种技能。在体育方面,洛克有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健康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他认为一个绅士的体格应锻炼成随时能拿起武器,身先士卒,保家卫国。⑥不难看出,洛克的绅士教育主张是以全面发展为特点的。

中国传统的君子教育一向是以人为本的,十分重视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内容的全面性体现在六艺,即“诗、书、礼、乐、射、御”上。孔子将古人的君子概念和内涵加以延伸和深化,创造了具有儒家特色的“君子”教育,认为“君子不器”,所以君子要具备各方面的才能。教育培养出来的君子不仅要在德、智、体各方面出众,更需要成为一个为国家朝廷尽忠效力,为百姓社稷建功立业的栋梁之才。

(二)绅士教育与君子教育的不同点

1.绅士教育用自然原则,君子教育用进仕原则

绅士教育既摆脱了早期人文主义教育的复古、刻板的倾向,又冲破了教会教育改革的神学束缚性。而且,尽管洛克提出“国家的幸福与繁荣也靠儿童具有良好的教育”,但是认为绅士的培养要通过家庭教育的途径,要采取品德陶冶的方法。而陶冶儿童性格的教育内容之一,就是应该崇敬至高无上的创物主――乃万善之源。学生要学会像上帝普爱众生一样,热爱人世。在教育方法上,绅士教育注重学生性格的陶冶;在教学方法上,遵循人文主义学者提倡的自然原则。⑦

而中国的教育传统一直推崇“学而优则仕”。为受教育的终极追求目标, “学在官府”、“政教合一”是当时教育的最突出的特点。高等学府办学旨在“储才以应科目”,政既是教育的内容,又是教育的目的。正是由于中国古代教育与政治关系如此密切,使学生在为学之时便对政治给予十分的关心和注视。无论在官学里,还是在私学中,学子们皆以进仕为求学最高目标。因此,我国的君子教育历来是以进仕为原则的,培养贤能的君子与国家兴亡盛衰息息相关。

2.绅士教育重个人,君子教育重集体

以世俗个体自由为重心的人文精神对西方教育思想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英国绅士教育也不例外。在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里,倾情于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的他更多的从对于个人的发展角度去论证绅士教育的作用。他在经验主义的基础上吸收和改造了理性主义的因素,在提倡理性思维的同时,更加重视个体的经验和个性的培养。绅士教育的特征之一是重视人的感觉经验对道德生活的实际影响和直接意义,偏重从个人道德生活的实际经验出发来探讨人类道德本质。

受中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的朴素整体论影响,君子教育更多的是强调教育的集体性――即教育的一致性、无差别性,因而抹煞了人的个性。君子教育强调集体秩序对于个体的意义,要求个体服从和服务于集体,孔子也主张君子要“群而不党”,强调人的社会性、集体性。这就决定了君子教育的集体性取向是为了社会的、群体的利益,关心群体素质和人类素质多于关心个人素质,特别重视培养人类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绅士教育与君子教育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绅士教育和君子教育对个人道德培养的重视,于当今物欲横流、道德滑坡的时代,犹如黑夜里的两盏明灯,为现代学生的道德教育以及全面素质教育的前进道路指明了方向。对崇高人格和全面教育的追求理应成为我们当代教育的新哲学和新理想。毫无疑问,这两种教育的思想和精神对社会道德生活的规范与秩序,以及普通民众的素养的提高必将起到不可估摸的范导性作用。

【参考文献】

[1]朱美华著.英国“绅士教育”思想的演变及其影响[J].载于《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4年9月,第25卷第3期.

[2]任丽娟著.培养君子与因材施教――孔子教育思想管窥[J] .载于《辽宁高职学报》, 2007年4月,第9卷第4期.

作者简介:龚欣瑜(1983.5--),女,江西南昌人,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教育史专业

上一篇:论侵权责任抗辩事由的完善 下一篇: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员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