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北京建筑屋顶绿化设计的认识

时间:2022-09-30 11:54:44

对北京建筑屋顶绿化设计的认识

摘要:北京地区的建设,正在由“成长型”(规模化)向“成熟型”(精细化)迈进。作为平衡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建筑屋顶绿化,是一项需要大力推广的建设项目。在地面空间越来越稀缺的现实情况下,“向空中要空间”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本文采用集约化设计理论,对北京屋顶绿化的空间设计进行研究分析,论证集约化理论在建筑屋顶绿化设计中的针对性及可行性。

关键词:北京地区;屋顶绿化;集约化;空间设计

中图分类号: S611文献标识码: A

1.绪论

1.1.研究背景

在北京城市拓展的快速推进和城市化演变进程加剧的大背景下,愈来愈多的建筑物覆盖了城市中原有的自然地面,绿色植被的消失引发城市生态遭受严重失衡,出现了诸如温室效应、热岛效应、PM2.5空气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导致北京城区人居环境的恶化。

为缓解北京地区城市建设用地与绿化用地的矛盾,有必要充分利用城市广大的建筑屋顶进行绿化,用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丰富城市立体空间。

屋顶绿化可以有效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净化空气、降低城市噪声, 是对城市绿地绿化的补充。建筑屋顶绿化的集约化设计,就是为了让屋顶绿化发挥效益的最大化。

1.2.北京地区建筑屋顶绿化研究现状

北京是国内开展建筑屋顶绿化较早的城市之一。

追述北京建筑屋顶绿化发展历程,竣工于上世纪80年代的长城饭店屋顶花园,是北京建成的首个具备一定规模的屋面造园案例,也是北方地区第一座大型屋顶花园。2000年北京启动开展轻质节能绿化屋面的试验。2005年起,随着北京市地方标准《屋顶绿化规范》的制定出台,北京市政府逐年颁布了一系列屋顶绿化的规定措施,并把这项工作融入到政府五年工作计划中。2006年成立了“北京屋顶绿化协会”这一相关工作组织,在全国开了先例。

据北京屋顶绿化协会的组织统计,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到2005年的二十多年间里,北京已实施屋顶绿化100多万平方米,还不及城区既有建筑屋顶面积总指标的1%。

2.北京地区建筑屋顶绿化集约化研究体系

2.1.集约化设计理论

“集约化”原是经济学术语,本意是指在最充分利用一切资源的基础上,更集中合理地运用现代技术,充分发挥资源的积极效应提高工作效率,以有限的成本获得最大收益的一种形式。

建筑屋顶绿化的集约化设计,是以建筑效益为出发点,兼顾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建筑屋顶绿化各种要素优化整合设计,从而实现以合理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投资回报。

2.2.建筑屋顶绿化集约化设计的意义

在批判城市粗放型开发模式的大背景下,空间的集约化发展引发业界的普遍注意。2006年4月,日本福冈市举行了第二届亚洲人居环境国际峰会,各国代表共同签署了绿色亚洲人居环境宣言。宣言称:将积极采用“集约化”方式,构筑以公共交通为主的,具有人的行为尺度的城市空间。在形态上表现为人口与建筑的高密度、土地混合使用以及功能紧凑。2008年9月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ISOCARP)在中国大连召开第44届国际规划大会,会议的主题是“城市集约增长”(Urban Growth Without Sprawl)。

建筑屋顶绿化集约化设计具有许多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节省土地面积;

(2)提高建筑空间使用效率;

(3)提升环境质量。

2.3.建筑屋顶绿化集约化设计的主要原则

(1)“多功能空间”原则

“多功能空间”的集约化设计原则,首先要求绿化屋面具备一定规模的使用面积。另外在设计阶段,应预留出足够尺度的集中使用空间,同时设置适当规模轻质坚固的桌凳、防晒遮雨的构筑小品甚至亭台水榭等建筑空间,配备好满足不同使用人群多样使用需求的硬件设施,达到有限的绿化屋面空间的集约化使用,为使用人群的无限需求做出满意的选择。

(2) “分类集中”原则

分类集中指多功能混合时,因各种功能性质不同、特点不一,想完全纳入一个模式确有困难,依照功能的相互关系进行分组分群或竖向分区,组织到一个整体之中,达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理想效应。

如建筑屋顶绿化分区,常以空间的领域性为依据,主要的景观部分安排在最佳位置;次要的休憩部分与人群活动相关,穿插在绿化内外;交通空间则起到引导疏散作用。

(3)“技术合理”原则

构造设计是屋顶绿化方案得以实现的重要环节。无论是平屋顶绿化、坡屋顶绿化还是既有建筑的平改绿,绿化屋面的构造层次按照工程施工顺序、标高水平面自下而上依次为“防水层、保护层、隔离层、阻根层、排(蓄)水层、过滤层、基质层、植被层”(坡屋顶绿化还应在基质层等构造处设置横档防滑措施)。各构造层都有具体的构造功能特点,设计时首先要满足使用功能,不可遗漏;还应按照北京地区地域市场的特色,选择经济合理的构造产品。

(4)“地域化基质植物”原则

植被层是绿化屋面发挥效用的重要构造功能层,具体呈现了绿化屋面的景观、生态、休憩等多项功能。北京地区冬季寒冷,风沙大;夏季雨水充足,有时会有瞬时暴雨,晴天又会出现暴晒天气;春秋季气候多样易变,总体较干燥,这些因素都增大了屋顶绿化的植物的存活困难,故应选用符合北京地域化特征的耐寒、耐旱、耐涝、易活的植物种类。

(5)“可持续发展”原则

注重建筑屋顶绿化的可持续发展的集约化设计理念。现代生活和工作的多样性和市场细分,越来越要求建筑要有较大的适应性和应变能力,使之能适应未来的发展变化。同时,建筑屋顶绿化设计还应注重建筑节能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3.北京地区建筑屋顶绿化的空间集约化设计

3.1.空间收放,疏密有致

屋顶绿化的空间同任何使用空间一样,是有限的宝贵资源。空间设计中应避免均质单调,在适当位置的公共空间、必要的交通空间及休憩空间,做到开敞式的集约化设计。空间总体收放得当,曲径通幽过后突然峰回路转,定能取得趣味性佳的游览路线和理想的景观效果。

3.2.路面架空提升屋面层次

屋顶空间不同于室内,它的上部是没有标高限制的。在考虑到屋面承载能力的垂直荷载及自然风力等水平荷载作用下,宜将屋面的建筑构筑物及景观设计处理成垂直方向多层次立体化的模式,在绿化屋面的方寸之间创造安置更多的空间层次和使用功能。

3.3.屋面围护隔离及甬道设计

屋顶绿化围护隔离及甬道,是划分屋面空间使用边界的重要构筑措施,关乎屋面使用者的安全及空间功能面积的分配,也给后期整修维护及参观游览留出了交通空间。

无论哪种类型的屋顶绿化,屋顶植物种植面和建筑立面边缘不能直接靠近,特别是没有女儿墙的,距离立面边缘不能少于50cm,做好防护处理。

3.4.绿化屋面既有设备的设计处理

许多新建或改造的建筑屋面,存有很多的建筑空间及构造设备,如楼梯间、电梯间、设备用房、空调机组等。屋面既有设备是屋面空间的一部分,在设计时尽量少做或不做改动拆除原有合理设备的措施,应将新设计方案与原有屋面资源集约地整合在一起,做出合理的艺术化的专业设计方案处理。

4.展望

集约化理论在本文被跨界用来研究北京屋顶绿化设计,分述方法及观点阐述难免不完善,会有失偏颇。希望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设计师和学者通过北京地区屋顶绿化的实践经验和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完善这一理论体系。相信经过不断的实践历练及理论总结,一定会更好更快地将北京地区建筑屋顶绿化的设计建造及开发推广引向成熟。

参考文献

1.北京屋顶绿化协会主编.北京屋顶绿化学习与研究资料汇编(第二集)[Z].北京:北京屋顶绿化协会,2011.8

2.王仙民.立体绿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5

3.马月萍,白淑媛主编.屋顶绿化设计与建造[M].北京: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2

4.秦培亮.寒冷地区屋顶绿化的设计方法研究[D].[硕士论文]大连理工大学,2009

5.罗咏.认识城市立体绿化,发展屋顶绿化[J].能源与环境,2009(20)

上一篇:房地产业营销人员管理问题与措施分析 下一篇:浮动压块的数控自动编程及仿真加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