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北京山区公路绿化设计

时间:2022-05-29 04:27:38

浅析北京山区公路绿化设计

摘要:北京山区公路绿化设计应根据其所在环境,重复考虑原有地形地貌等因素,与道桥等设计专业共同打造宜人的行车路线。

关键词:北京山区公路;绿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S7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Abstract: Beijing mountain area highway landscape design should be based on the environment where the repeating, consider the original topography and other factors, such as design and bridge and professional to build the pleasant driving route.

Keywords: Beijing mountain area highway; Landscape design

1.公路绿化的意义

近年来城市经济社会在迅猛发展,城市之间联系越来越紧密,但城乡发展、区域发展呈现明显的不均衡、不协调,拓展城市路网是推动城市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带动城乡区域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公路是联系各城市及联系大型城市组团间的道路,而山区公路是在特定地形上建设,具有显著特征的道路,山区公路的绿化应根据其特征,采取利用及保护原有自然资源、建设新的景观环境等方式与公路周边环境进行衔接,突出公路所在环境本身的特性,减低公路本身对环境破坏产生的视觉冲击。山区公路绿化景观设计应充分考虑其原有地形地貌、自然环境、周边环境及车流量、人流量、当地居民意见等等因素,并紧密联系道、桥等设计专业,以植物造景为主,根据功能性要求增加部分构筑物以满足不同需求,美化公路环境,营造宜人的行车路线。

2.北京山区公路绿化的现状

2.1 气候分析

北京在全国气候区划中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大陆性气候区,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风向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由于气候环境特色,北京的公路景观具有鲜明的季节特色,这本身是一个景观优势。

2.2目前北京的山区公路绿化主要存在问题分析

整体风格统一,特色不明显,无法区分道路之间的区别。与道路桥梁等专业结合的不紧密,造成原有自然植被被破坏,以及后期修复环境的困难。新景观与原有环境不协调,与原有植被的不协调。由于养护困难等问题,植被的成活率较低。

在我国公路的绿化设计中,由于缺乏相关的资料,公路绿化的设计又往往滞后于公路整体的规划设计.致使绿化设计的周期较短,在这样的情况下,往往忽略前期的调查评估或是调查的资料不够详实,无法真正指导景观绿化的设计。而设计的重点则是放在互通式立交区、服务区、隧道洞口等点状区域及中央分隔带,强调景观效果的夺目性、现代感或文化内涵,使用少数几种常用的植物和变化不多的搭配方式进行绿化,很少考虑植物材料与周边自然植被的融合性,更很少有意识地将公路沿线优美的自然景观组织到公路使用者的视线中来。

3北京公路绿化设计

3.1基本原则

3.1.1功能性原则

公路绿化景观规划设计的首要原则,是满通安全的需要,充分利用植物引导视线的功能,设计出具有引导作用的植物空间,在分岔路口区域不可种植妨碍视线的乔、灌木,以免影响行车安全。

3.1.2整体统一原则

本段公路绿化主要是美化周边环境,突出道路功能。在此次绿化中采取自然设计风格,使园林景观感觉更为突出,在设计中有意的增加了一些小的景观点,把城市景观的现代感少量的融入其中,使整体设计增加了亮点,又不破坏原有的房山特色。

3.1.3生态适应性与景观舒适性相结合原则

在保证生态适应性的前提下,即植物具有抗逆性强、生长发育正常、病虫害少以及易繁殖等性状,又具有水土保持能力强,生物防护性能好的最佳适应性,遵循适地适树原则,优先考虑乡土树种的基础上,做到景观的舒适性。

3.1.4经济实用性原则

公路绿化景观设计中,在达到绿化、美化的目的的同时,也应该充分考虑经济效益。选择植物时本着易采购、易施工、易管护及造价低的本地性原则,充分利用占地范围内的绿化用地。

3.2设计内容及方法

《北京市公路条例》划定了“公路绿化范围”:公路两侧用地范围内,包括土路肩、边坡、分隔带、防护带、环岛、隧道出口两端、立体交叉的上下边坡、广场、服务性设施场地,以及山区公路沿线空地等一切可绿化用地。

对山区公路沿线进行绿化景观的系统规划与设计,有助于维护及利用原有生态环境,降低公路建设整体投入及后期运营的成本,提高相关设施在公路建设、养护及运营等方面的效益,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山区公路绿化设计包括以下几个特点:

(1)功能性:首要满足公路的属性要求——安全性。

(2)动态性:公路主要是为汽车行驶服务,司机和乘客的视觉移动属性决定了公路景观的动态属性。

(3)地域性:新建景观与原有周边景观的和谐统一,体现当地特色。

(4)尺度宏观性:公路短则几公里,长则上百公里,此特性决定了需要尺度宏大而非细碎的景观。

在设计前期,需进行现场调查,包括周边环境、人文环境及当地居民的需求。调查之后确定设计范围,确定设计基调,如果为新建公路或需进行调线的公路,则需要与道桥专业共同协商,告知景观需求,减少建设成本和后期修改问题。根据现场情况确定设计范围,在方案图纸设计完成后,核对现场,确保方案能顺利实施,对方案进行修改和补充。

山区公路的周边环境具有变化性及多样性特征,且线性规模较大,这使得每条山区公路都存在共性又具备其特有的性格特点,强调其路径本身的区域性特点可以提高其本身的辨识度,形成特有的地标,从而提高所在地区的知名度。

山区公路绿化主要采用植物造景,并在适当位置增加部分构筑物及停车带。植被以组团为主,组团由遮阴乔木、花灌木、色带或地被植物以及花卉草坪构成三到四个层次的立面效果,小组团设计为25-100米的长度,根据整条公路的长度,每1-3公里更换一种形式。常绿乔灌木对冬季景观效果尤为重要,但配置不可过多,否则会造成压抑的感觉。与山川、河流相呼应的天际线,营造出使人置身于大自然的惬意。组团变化要具有一定规律性和特色,以更好的引导行车。

在风景优美的区域,设置临时停车带或观景平台,风景与具体环境相呼应,基本形式简洁、干净、安全。构成要素主要包含植物、停车带、休憩平台、桌凳、护栏等,构筑物选择更适合山区的风格,如仿木、塑木等材质的亭子及石墩桌凳。入村或风景区口可设置景石等标志性景观,以取代标牌等缺乏野趣和自然情怀的标识。在山区公路上的一些市政设施,比如公交港湾等构筑物,也可适当选择更具有自然感的选型。

桥梁护坡及山体护坡的修饰,主要以工程手法确定栽植手法,如挂网采取喷播草籽的方式,山脚挡墙护砌可将挡墙适当做宽,预留足够的覆土高度,在挡墙靠路侧栽植花灌木或色带植物,靠山体侧栽植地锦、金银花等攀援植物。在转弯处不栽植高大植物或设置会遮挡视线的构筑物,以保障行车安全性。

3.3树种选择

适地适树原则在山区公路植物设计方面尤为突出,山区环境对植物生长较为不利,北京又是缺水地区,因此山区公路的植物主要选择抗逆性较强的本土树种。设计时需调查所设计公路的小环境,及已有的植物种类,选择在相应的小环境下成活率较高的植物。

根据笔者几年来的工作记录,简单总结适应于北京山区环境的部分植物种类,如下:

(1)乔木类主要包括:洋槐、国槐、元宝枫、栾树、毛白杨、龙爪槐、臭椿、千头椿、白蜡、,馒头柳、垂柳、黄栌、海棠、山桃、山杏、紫叶李、玉兰、油松、桧柏、侧柏等。

(2)花灌木主要包括:连翘、榆叶梅、碧桃、珍珠梅、月季、金银木、黄刺玫、紫穗槐、丁香、棣棠、红瑞木、迎春等。

(3)常绿灌木主要包括:沙地柏、桧柏球、侧柏球等。

(4)色带主要包括:金叶女贞、紫叶小檗、大叶黄杨、金叶莸等。

(5)花卉植物主要包括:马蔺、八宝景天、萱草、鸢尾、石竹、玉簪、菊、秋葵、等。

(6)攀缘植物主要包括:地锦、金银花、凌霄等。

(7)地被主要包括:野牛草、冷季型草、二月兰、波斯菊、紫花地丁、麦冬等。

公路养护较为困难,山区公路由于地势问题,造成养护成本高,养护难。在设计阶段要考虑后期的养护问题,选择抗逆性强、耐贫瘠的植物,做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4总结

山区公路景观作为公路建成后的客观存在事物,在视觉效果及安全等方面对使用者会产生重大影响,在后期维护管理及运营投入等方面对管理者也会产生诸多影响。

从2008年开始,短期假期的增加促使了人们旅游休闲活动多安排在其所在地区的郊区或所在地区的周边城市,自驾游、骑自行车等运动也成为很多年轻人旅行和游憩的主要方式,山区公路的绿化景观设计在公路的整体设计中的重视程度也相应增加,甚至成为重点关注对象。优秀的绿化设计可以保护和修复生态坏境,给驾驶员提供更为舒适的行车环境,适应地方需求,增加了地方居民的娱乐性,并对发展地方产业及旅游业发挥更大的促进作用,体现出生态、文化、经济等多方面意义。具有生命力及吸引力的山区公路景观可以集中驾驶员的注意力,降低驾驶员与乘客的疲劳感,增加驾驶乐趣,从而有效的减低事故的发生率,提高安全性。

上一篇:浅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设计 下一篇:公路路桥过渡段的施工设计要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