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北京大学

时间:2022-07-20 02:04:08

重新认识北京大学

对于从小就认定了要学文、从没考虑过理科的我来说,北京大学似乎是理所当然的最佳学府。但是曾经很久,北京大学在我眼中都只是一个符号,一个模糊漂渺的影像,冰冷遥远,甚至与己无所关联。

随着年龄增长,我逐渐地通过书本、影视、舆论等各个渠道更多地接触到北大,并开始对她形成自己的认识。北大坐拥无数学问德行皆上品的大家,容纳才华横溢、壮志满怀的莘莘学子;师生无不具有兼容并包的气度,追求真理和民主的坚毅,能慷慨陈词激论国事,亦可潇洒浪漫吟花赏雪的风采……此番种种,都令我仰慕不已。不知不觉地,我开始向往北大,企盼踏上并生活在这片土地。

然而,在倾倒于这些美好的同时,我忽视了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这些都只是历史上的北大。我就这样热情而盲目地以为自己了解甚至体悟了北大和其神其魂,事实上不过是深陷于自己修筑的精妙而伟大的理想殿堂。她是这样臻于完美,只不过因为我相信她是这样完美,或者说是我希望她是这样完美罢了。虽然我自己不这样认为,但我并不清楚现实,事实上也并不关心。我就这样生活在自己的错觉中。这种错觉绝不会自行消散,而只会被现实打破。

经过不及想象中痛苦但也足够漫长的高三,我如愿进入了北大。怀着强烈的憧憬步入大学,真实的学习、生活却远不如我一度期望的那样充实美好。局促简陋的宿舍,拥挤扰攘的食堂,借不到书的图书馆,空泛冗长的课程……一次又一次地,使我感到失望、失落,甚至迷惘、惊骇。这就是令全国老师、学生、家长心驰神往的响当当的北大吗?这就是我心目中近乎完美的理想主义的净土?从物质到精神,我都感到了强烈的不满足。一时间,我不知所措。北大那近乎神圣的光环在我心中消失得无影无踪。我甚至怨她残酷地抹杀了我最美好的期待。

大学生活开始得并不绚烂,但慢慢地接受了这一切的我发现,至此自己才算真正开始了对北大的认识。从最初的全然无知,到听闻其名声事迹时的向往敬畏,再到入学后的失意惊惶,最后是真正身处其中的归于平静。这一系列前后迥异的认识和情感态度,我想应是为众多北大学子所共同具备,而并非我个人所独有的。

在北大的生活,对于现在的我来说,似乎同以往任何时候相比都并没有太多不同。时而懒散时而奔忙,总之说平凡也平凡,说精彩也精彩。身边眼前,鲜有天才或是大师,青年学生的激昂更是未曾一见。北大,褪去历史荣耀的光环,不过是一所普通的大学,和其他许许多多的中国高校一样,拥有四处摆放成堆的自行车,每晚都挤满了人的麻辣烫摊,新旧交错的教学楼,风格各异的老师,焦头烂额于绩点、社团、考GRE和实习的学生。当在北大学习、生活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她的一切,好的抑或坏的,都变得温和平淡了。我将永远热爱这所学校,因为她是我的母校,而并非因她是北大。我仰视她过往的辉煌,爱的却是她现今的平凡。历史已经过去,现在的她才是我的一部分。

现在,我在这里生活似乎与我身处其他校园并无二致。透着求知的渴望和年轻人的激情,却又温馨自在的奇妙氛围,是几乎所有大学校园都具备的品质。未来,她能带给我的,也不会是高薪职位和显赫名声的绝对保证,而或许只是大方诚恳的气质性情和踏实稳健的人生态度。北大毕业生绝不会仅凭一张毕业证书就赢得周围人的认可和敬重,获取成功还需要更多的品质、奋斗和机遇。毕竟,能否实现人生意义绝不取决于毕业院校的名气大小,而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遥不可及的常常看上去很美,但真实存在的其实才真正是最美的。被他人的言论所左右,错把无形中被灌输的理想当做一己的追求,不是明智的行为,恐怕也难产生美好的结果。自己适合并且喜欢的,才会是那个最好的选择。

(摘自清华大学出版社《少年,你懂的!——拥抱成长的幸福》 主编:桃李情深 本文作者:陈远晴)

上一篇:关于大势,请不要相信经济学家 下一篇:奋斗之地,他乡还是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