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园林绿化植物配植

时间:2022-10-06 06:58:49

北京园林绿化植物配植

城市园林作为城市唯一具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城市绿化不但要求城市绿起来而且要美观,因此园林绿化植物的配植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把各种不同风格、不同形态、不同颜色、不同花期、不同栽培要求的园林植物,根据不同环境的特点合理搭配是园林设计中的一项工作难题。结合近几年自己在园林绿化的工作实践,谈谈自身看法。

1存在问题

1.1迎合领导,植物配植被“官划”为了避免丢失唾手可得且数目可观的设计费,景观设计师在设计时惧怕得罪决策者,设计过程中一味的迎合决策者个人喜好与观点。规划成为“官划”,使得植物配植失去了科学性。

1.2追求效益,忽视植物生长特性有些设计者从本身利益角度出发,为了增加工程量,也为了竣工时相对比较好看一些,特地人为的增加树木、草坪种植密度。植物种植密度的增大,不但浪费了资源,而且还在植物今后的生长过程中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由于过分郁闭,造成植物生长空间狭窄,互相争光、争水、争肥,导致植物长势不好;由于过分郁闭,植物生长小气候湿度大,导致容易滋生病虫害。

1.3过分追求景观效果,植物配植单调园林设计者有时过度追求“艺术”景观效果,导致群落结构单一,植物群落的生态功能不能发挥。近几年,一些园林设计者追求西方园林那种大面积草坪和色块植物拼成各式各样图案,一时间作者简介:杨连喜(1972-),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园林绿化。l北京农业2011年11月下旬刊大面积的草坪加上色块组成图案的绿化模式成为时尚。绿地缺乏灌木、小乔木的陪衬;路两侧站立一行或两行孤零零的树木,形似篱笆,而不是绿色走廊。一块绿地内使用的植物品种很少,常绿和落叶、乔木和灌木搭配不尽完善。没有形成合理的立体绿化模式导致城市绿量严重不足。

1.4忽视植物生长环境,影响植物观赏效果植物生长必须有一定的立地环境,但一些园林设计者却往往忽视这一重要因素。将盛开月季栽植于遮阴的地方,由于缺乏充足阳光,导致月季生长减弱,花朵减少或消失;在高架桥下面栽植大量金叶女贞色块,虽然可以成活,但却看不见植物应有的黄色。忽视植物生长环境,必然影响植物观赏效果。

1.5注重大树配置,忽视植物生态习性有些园林绿化单位对大树移植情有独钟,认为栽植的大树越多绿地的档次越高。树木栽植由原来的胸径10cm发展到现在50cm以上。为了保证成活,强行对树木修剪。过分追求大树配植不但极大地损害其原有的良好形态,而且也会造成移植树木生长缓慢,给生态资源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1.6重植物,忽略园林建筑建筑外观丰富多彩,造型独特,花木的“姿”“色”“香”“品”可以使建筑物更添风韵,使园林景观更加和谐优美。但部分园林绿化单位考虑建筑物理特性、功能特性过少,考虑植物变化性过多,结果导致整体显得杂乱无章,失去美感。

2思考原则

2.1遵循生态学原理城市绿化应该建立以乡土树种为主体的植物群落,是改善城市环境,发展生态园林的必由之路口1。设计者要充分理解主题意图,根据意图,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思想贯穿于整个设计,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科学配植植物。各方面应即时沟通交换意见,避免不顾城市区域间存在的自然和环境差异,热衷于引进外国植物及新品种和绿化效仿等问题的发生。

2.2认知园林植物特性植物环境因素包括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地势因子、生物因子及人类活动等方面,各因素相互作用,影响植物的生长『3】。系统、全面把握植物观赏特性、生态习性等特性,是园林设计者利用不同植物的季相、形态和色彩等观赏习性来营造景观基本要求,也是植物造景内涵的重要支柱。可以避免栽植过程中为追求艺术效果而不顾植物立地环境,影响植物长势和景观效果。

2.3注意种植的形式、密度的合理性根据绿地的环境,植物在布局中主要分为规则式、自然式和混合式3种基本形式。一般在大门、主要道路、整形广场及大型建筑附近,多采用规则式种植;而在自然山水草坪以及不对称的小型建筑物附近,多采用自然式种植,使绿化种植与周围环境之间达到统一、协调的效果。植物种植时应确定合适的密度。如果从远景考虑,应根据成年树木、树冠大小来决定种植距离;如追求近期效果,种植密度可稍密些;如远期、近期兼顾,那么就要考虑伐林办法或生长快慢的树相结合的方法。

2.4植物配置须层次分明分层配置、色彩搭配是园林艺术的重要方式。根据树形高低、大小、花色、花期、落叶或常绿,多种植物搭配,可使色彩和层次更加丰富”]。不同花期的种类分层配置,可使观赏期有效延长。乔木、灌木、藤本、竹类及草本植物等,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与其他园林要素有机组合来创造景观,可以构成一幅既符合生物学特性又具有美学价值的生物立体画。北京市马驹桥一带道路两侧利用碧绿地被、黄杨、鲜黄的迎春和紫红的红叶李构置成的立体轮廓创造一种人在画中游的佳境。

2.5植物配植须注重增加绿量进行植物配植时,绿化思维应从二维面积引向三维空间,由绿化覆盖面积引向绿色空间占有量。努力推广乔灌草相结合的复层绿地结构,增加城市绿量。目前,北京市乔灌草配置的适宜比例为l:6:20。即在29m的绿地上应设计1株乔木、6株灌木(不含绿篱)、20rn2草坪。

2.6绿化要遵重科学规律建设绿化生态城市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要经过几十年才达到目标的。要使城市变成真正的生态型的园林或森林城市,对于我国不少城市而言没有一二十年的时间是不可能的。园林生态城市不仅要求具有一定的绿化面积,还需要乔、灌、草形成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要控制苗木规格.防止“大树进城”高的死亡率,胸径在5~15cm的苗木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期,是移栽的最佳时期。经过二三年就能形成150cm以上直径的树冠,树形健美,遮阴效果好。

2.7依照建筑所形成的自然环境园林建筑在发挥其景观艺术的同时,其布局将整体分隔成若干空间,不同空间对气候环境影响不同。在特定环境中选择适合生长的植物种类,能够营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观。如紫竹院公园中的江南竹筠一景中就是利用周围假山及假山的潺潺水流、喷泉而形成的一个既背风、暖和又湿润的小气候。在这种特殊环境中种植着毛竹、桂竹、早园竹、方竹等几十种竹子,有许多种是在北京市其他一般地区根本不能成活的,而在这里却生长的良好。使江南竹筠成为京城独一无二的景观。

2.8依照园林建筑的用途植物的形、色、质等都蕴含着不同意义,依建筑物的用途,配植上相应植物,渲染烘托建筑气氛的同时,使植物更大限度地服务于建筑物用途。如在幼儿园种植一些海棠、杏花、玉兰花、碧桃等这些色彩鲜明的植物,为幼儿园创造了活泼、明快的气氛。儿童在园中玩的过程中,认识植物、分辨色彩。

2.9依照建筑物的体量建筑体量包含着平面和空间两个部分。为了突出建筑物体量,在建筑的周围不宜种植雪松、泡桐、毛白杨、侧柏、桧柏之类高大的树木;而种植一些月季、紫薇、女贞、榆叶梅和一类低矮花冠木则更能衬托建筑物的体量。利用植物的柔和的线条可以打破建筑物平直呆板的线条,从而达到丰富建筑艺术构图的效果。

2.10依照建筑物色彩色彩是园林建筑艺术意境中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色彩给予人们的感受不同。依照建筑的色彩进行植物配植,避免相近色在一起搭配。科学搭配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选择和布置与建筑物色彩相互协调的植物,才能取得理想的景观效果。

上一篇: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预防研讨 下一篇:谈论世界观与艺术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