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寻找习作生活的“珍珠”

时间:2022-09-30 11:41:13

指导学生寻找习作生活的“珍珠”

【摘 要】 孩子们的生活五彩缤纷,但是到作文的时候,有的学生文思泉涌,有的学生却头脑空空,主要原因是他们之间存在着观察能力的差别。对此笔者认为,只要在生活中细细寻找,学会观察方法,就会发现处处都有闪烁的习作“珍珠”。

【关 键 词】 习作教学;生活经验; 真情实感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 (2015) 25-0064-02

【作者简介】 于通元,中学高级教师,教育硕士学位。曾被评为全国“优秀教育园丁”、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连云港市“333工程名教师”、“百名教学能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521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等。

学生都有五彩缤纷的生活,而作文时,有人文思泉涌,有人却头脑空空。

五月的一天,我带班上的学生去游览花果山,回来以后,指导他们写一篇《春游花果山》的作文。

课堂上,多数学生饶有兴趣地写着游览时的所见所闻,而路小明、江峰等学生抓耳挠腮,难以下笔。我问他们怎么写不出,路小明苦着脸说:“花果山有那么多美妙的景色,可是,在我动笔写的时候,却又不知道写些什么了。”

原来他们在游花果山时,虽然都在身临其境,但有些学生没有仔细观察,导致那些值得写的景物没有在他们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到写的时候,他们看到的景物在头脑里似是而非,无法很清楚地被表达出来。

写文章,首先要有内容。内容从哪里来?从生活中来。今天,孩子们的生活五彩缤纷,到作文的时候,有的学生文思泉涌,有的学生却头脑空空,主要原因是他们之间存在着观察能力的差别,有的学生没有掌握有效的观察方法。笔者认为,在习作教学中,光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生活还不行,还要教给学生一定的观察方法。掌握了正确观察方法之后,只要在生活中细细寻找,他们就会发现处处都有闪烁的习作“珍珠”。

为使学生习得正确的观察方法,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我在班上举行一场“学习观察故事会”。故事会上,我首先给学生讲了施耐庵《水浒传》中写武松打虎的故事:“武松景阳冈打虎的故事,写得十分形象生动。可是你们要知道作者为了写虎,在观察上下了很大功夫。他多次翻山越岭,访问了很多猎户、山民,听了很多老虎吃人的描写。冒着生命危险亲自跑到深山密林里,蹲在大树上观察老虎的外形和动作。他还根据老虎的特征,亲手扎了一只老虎放在桌上,又在家里养了一只猫,在写作时,反复描摩它们的形象。由于施耐庵观察入微,在写虎的时候,才会写得那么精彩,很有特色。”

在我的引发下,同学们接着讲了一些作家重视观察的故事:李小明讲了唐代诗人李贺的故事:李贺外出游历时,总要背上一个锦囊,细心观察和了解周围的事物,每当触景生情,或想到了好的诗句,就写在纸条上投入锦囊。晚上回到家里,再在灯下选择、整理,根据锦囊里的素材精心构思,把零散的句子写成完整的诗篇。万雨讲了我国著名诗人李季写作的故事:当年他在延安的时候,为了搜集当地的民歌“信天游”,经常跟在赶驴赶骡的脚夫后面,听他们拉开尖细拖长的声调时高时低地吟唱。有时他隐藏在河边的柳树后面,听那些一边挖野菜一边忘情歌唱的妇女吐露心声,有时站在农家小院的窗口,听那些在坑上做针线活的妇女编唱着对丈夫的思念……李季就是这样静听默记,日积月累,搜集了大量的“信天游”,为他创作《王贵与李香香》等著名诗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学生讲了许多关于观察生活的故事。我告诉他们:我们的生活开阔得如同海洋,只要我们在生活中细细寻找,学会观察方法,就会发现处处都有闪烁的作文“珍珠”。要看见旁人能见到的东西,还要看见旁人看不见的东西。也就是说,把“眼功”练好了,就会让事物在脑中留下回味无穷的痕迹。只要善于捕捉事物的细微特征,就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同学们刚坐好,我把王刚叫到讲台前,和他讲了几句话,然后把王刚带到教室外面去,在他的外表上作了几处改动,再出现在同学们面前,让大家说出王刚的外貌、神态、服装与先前有什么不同。注意力集中、善于观察的学生,能够把王刚的一些细微特征说出来,而有些学生却说不出什么。这时候,我对同学们说:“我发现不少同学对自己的生活细节不留心观察,因此,作文的时候就说不出,写不出。”接着,我带着同学们去参观学校的花园,边看边进行了观察指导。

师:同学们,请你们由近及远看,首先看到了什么?然后看到了什么?

生:首先,看到的是花园里的许多花,然后看到的是花园后面的假山,假山的周围有许多同学在玩耍。

师:花园里有些什么花?谁能用恰当的词语把这些花的特征描绘出来?

生:花园里的小文竹每根叶脉上有许多小细刺,纤细得就像一根根兔毛,苍翠碧绿……

生:蒲公英的朵朵黄花,开得绚丽烂漫,小巧娇嫩,在微风中好像是一些小鸡,它们扑动着,玩笑着,显得那么亲切可爱……油光碧绿的树叶中间,托出千百朵重瓣的火花,那样红艳……

师:我们仔细观察假山,看到了假山是什么样子?

生:七高八低,凸出来,凹进去,像狗牙一样。

生:那山,高的,矮的,竖的,卧的,层层叠叠。

师:用哪一个成语形容它最恰当?

生:犬牙交错。

师:你们还注意到假山周围同学的一些动态吗?

生:有的同学在指着假山,似乎在评说着什么,有的同学在相互追逐,嬉戏玩乐……

师:刚才大家说得都很好,把它整理出来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请你们自主选材写一篇观察作文。

在学生写的观察作文中,有两个学生写了双休日去乡下亲戚家参加捉螃蟹的事。

成兵写的“捉蟹”片断是:表兄小明、小勇来到小溪边,脱掉鞋子,下到水里,小心翼翼地搬起一块石头,呀,一只大螃蟹露出来了。它一见我们就赶快逃跑,八条腿跑得飞快,举着一双大钳子好像随时准备迎战。

“抓螃蟹呀!抓螃蟹呀!”我高兴得嚷了起来。

小明挽起袖子,轻轻地捏住螃蟹的背壳,这下螃蟹无可奈何了。我好奇地凑过去看,不料,淘气的小明却拿着螃蟹在我的鼻尖上晃了一下,吓得我捂着脸倒退了几步,差儿点摔个仰面朝天。他俩哈哈大笑起来,弄得我满脸通红,尴尬极了。

螃蟹样子很可怕,八条细腿支撑着笨重的身体,那副老虎钳似的蟹钳不时地摆动着,身上披着硬壳像一个身穿盔甲的武士,它那贪婪的小眼睛,时时放出凶恶的光。

我学着他们的样子,挽起袖子,搬开一块块石头,可是,眼睁睁看着一个个螃蟹逃走了,就是不敢去抓。

薛亮同学写了与舅舅“抓蟹”的作文:

天渐渐地黑了,我和舅舅带上鱼篓和手电筒,三步并作两步来到一片稻田旁的小河沟。舅舅打开手电筒四处照着,一边用脚试探水的深浅,一边用手摸着螃蟹。

我正愣着,舅舅忽然将一只螃蟹重重地摔在我面前,把我吓了一跳。不一会儿,舅舅又捉了几只。我心里乐滋滋的。

螃蟹晚上很喜欢光,所以捉螃蟹的人晚上带盏灯,灯光一照,它就能服服帖帖地跟光走。这些家伙样子很可怕,平时,张牙舞爪,横冲直撞,可是,到了舅舅手里,它只好老老实实的了。”

笔者让小作者分别读了两篇“捉蟹”片断以后,向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两篇作文片断在描写上有什么共同特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学生在讨论的时候,都认为两篇《捉螃蟹》都是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观察而来的。但是,前一篇写得细致些,后一篇不算太细致。

成兵对螃蟹的神态写得比较生动:“小心翼翼地搬起一块石头,呀,一只大螃蟹露出来了”,“八条腿跑得飞快,举着一双大钳子好像随时准备迎战”;在捉螃蟹的时候,“轻轻地捏住螃蟹的背壳,这下螃蟹无可奈何了”;对螃蟹可怕样子的描写也是准确的,“八条细腿支撑着笨重的身体,那副老虎钳子似的蟹钳不时地摆动着……”后一篇写螃蟹喜欢光也是真实的,但对螃蟹的动态描写还不够细致。

最后,笔者要求同学们在观察事物时要抓住细致特征。例如写雨,自然界的大雨和小雨不一样,连绵的雨和急骤的雨不一样,春雨和夏雨不一样,早晨的雨不同于夜间的雨,中午的雨又异于傍晚的雨。“雨前毛毛无大雨,雨后毛毛天不晴”。这个“雨”就够我们作一番观察的了。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通过观察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然,认识社会,描写好自然,描写好社会,可以帮助我们反映五彩缤纷的生活。因为,没有观察,就没有生活,也就没有美妙的文章。

上一篇:当代苏派名师的大数据分析 下一篇:差异教学让策略形成更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