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究

时间:2022-09-30 11:38:40

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究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激烈的就业竞争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的状况去差强人意。职业道德教育作为我国高职院校德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进行了对策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 职业道德教育 问题 对策

职业道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道德教育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高职院校学生在职业道德方面表现得并不理想,如敬业精神、诚信以及对用人单位忠诚度的缺失等。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探究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无论是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还是对社会的进步还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推进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问题分析

职业道德本身具有明显的时代性,职业道德教育也必须紧扣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的脉搏。我国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虽然有所进步,但与当前高职生职业道德素质普遍不高的严峻形式和当前社会要求相比仍然差距很大,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职业道德教育碎片化,缺乏科学体系

目前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没有形成体系,仅仅散见于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道德教育课程,没有与学生专业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导致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的专业性不强,学生对其专业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能力认识不到位,对职业道德教育的学习仅停留在了解层面。虽然部分高职院校已经编写相关的职业道德教材,但是课程理论讲授空洞,课程学习变得格外机械化,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导致学生在上课过程中逐渐对职业道德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失去兴趣,缺乏自主学习能力,最终导致学生对此学科进行忽视。

(二)职业道德教育形式单一,缺乏有效平台

目前,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形式还是以课堂为主的教育方式,形式单一,缺乏创新,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被严重削弱。高职院校的道德教育者习惯于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外在思想的强化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忽视了高职院校学生对真善美的真实体验。职业道德并非纯粹的知识系统,而更多是需要体现在行为中,只有通过职业道德实践才能巩固职业道德认知,最终形成职业道德信念。职业教育必须结合职场、单位和社会进行合力教育、实践教育,否则,职业道德教育将严重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忽视了受教育者的精神方面的需要,而成为劳而无功的说教。

(三)职业道德教育评价体系缺乏

高职院校中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都不断完善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甚至是在“大德育”的教学中也在创新更贴近学生实际的评价标准。但对于学生的职业道德养成情况却缺乏科学、客观的评价标准。职业道德教育主要是以书面形式考核学生的职业道德认知来评定其思想品德教育科目的成绩在考核上采用的是考分制,考知识便是考品德水平,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便转化为一个个分数,似乎考分越高者品德越好。这种方法其实并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职业道德面貌,也不利于他们职业道德意识的发展和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从客观上把学生推入了知行背离的深渊。

二、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

(一)丰富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需要贯穿于大学学习的始终,仅靠某一段时间的教育难以达到教育的目的,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形成需要有一个过程,因此职业道德的课程体系也应该体现出过程性。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应该注意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结合,教育主阵地与主渠道的结合。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除了设置专门的《职业道德教育》一课外,还应注意多种课程模式的结合,并在相关专业科中融会有关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在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时,联系到职业道德本身的特点,可以把相关专业课、心理学、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等课程融合为一堂职业道德教育课进行讲授,形成专门课程教育与辅助课程教育相结合,通识课程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相结合的完整职业道德教育体系。

(二)探索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和平台

高职教育具有学制短、职业技能要求高、专业教育与实践教学所占课时比重大等特点,必须根据自身的这些特点积极探索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探寻“把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紧密结合起来”的可行方式。首先,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优势,鼓励学生走出学校到工作岗位中去,在在生产的实际环境、企业文化的管理环境、团队建设的社会环境中完成职业道德的实践教育。其次,规范的顶岗实习可以为高职大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行业工作氛围,实际体会企业文化和职场规律,实现了学生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增强学生对职业和企业的适应性。最后,借助校内的实训和活动为学生搭建职业教育的重要平台。虽然这些活动不能和社会上的真实工作相比,不具备残酷的竞争性,也不受利益的驱使,但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奉献精神,与人沟通的能力。

(三)健全职业道德教育的考核评价机制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一套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致使职业道德教育考核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实效性。科学、客观、完善的职业道德考核评价机制不仅能反映出学生的职业道德状况,还可以促进学生对自我职业道德养成情况进行反思和改善。职业道德教育考核评价机制应该实现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认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与阶段性评价形结合。通过笔试来简要考核高职院校学生对所学的道德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通过具体的实践来考核高职院校学生们解决自身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我们还要将他们参与实习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有机结合起来,把他们在校期间的成绩做一个综合评定。

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自然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也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它需要自全员育人的观念下,更新职业道德教育观念、提高职业道德教育认识,健全职业道德教育的制度,创新职业道德教育的模式,构建起具有高职特色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差强人意的状况,也才能适应社会就业竞争对职业道德提出的更高要求。

上一篇:我很丑但我很快乐 下一篇:细节:语文教学的增效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