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体育习惯

时间:2022-09-30 08:40:41

【前言】浅谈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体育习惯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体育习惯的养成是从“他律”到“自律”、从简单到复杂、从不稳定到稳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良好的体育意识和态度是基础。 1.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习惯的形成常常与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理解与认识紧密相关,因此,只有通过教育使学生的认识达到一定的程度,才会使...

浅谈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体育习惯

【摘要】学校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高等职业院校是学生接受在校体育教育的最后学段,在这期间,随着高职学生思想观念的日趋成熟,知识结构和层次的不断完善和提高,要让他们自觉、积极地投入到体育锻炼的行列之中,并养成体育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高职体育教育就必须努力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改善学生对体育的态度,改善体育教学手段和方式,燃起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从而培养高职生的体育习惯

【关键词】高职 学生 体育习惯 培养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222-02

所谓习惯是由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成为需要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体育习惯是特定的情境刺激,如时间、场地、器械、指导者等和个体参与体验活动之间经反复练习而形成的固定联系。因此,体育习惯是体育锻炼的需要与行为的直接联系,是不需要外在监督和个人意志努力即可实现的体育活动倾向。当前,高职学生虽然接受了从小学到高中的体育教育,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普遍体育意识差,运动基础差,有的学生甚至一项运动技术都不会,无法参加体育运动的对抗和竞争,无法体验和感受运动的快乐,以致形成今天的高职学生因没有运动基础而不喜欢运动,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状。几年来,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成长需要,在培养高职学生的体育习惯方面进行了一些实践与探索,认为高职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尽管具有不稳定性和浮动性,但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法还是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的。下面是笔者在培养高职学生的体育习惯方面的浅见。

一、增强体育意识,促使高职学生体育习惯养成。

体育习惯的养成是从“他律”到“自律”、从简单到复杂、从不稳定到稳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良好的体育意识和态度是基础。

1.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习惯的形成常常与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理解与认识紧密相关,因此,只有通过教育使学生的认识达到一定的程度,才会使学生将参与体育活动变成自觉的行为。在体育教学中,首先,体育教师要认真学习,深刻理解体育的地位和作用,熟悉教学内容,把握教学目标,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并通过与学生交流沟通,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水平。其次,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课的开始部分,将新的体育理念与新的要求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并指导学生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计划,通过书面形式与学生讨论执行和实践拟定目标计划的情况、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对教师的建议等,以此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主体意识,达到师生理念的共识,为教学活动及体育习惯的培养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2.培养学生自觉的体育态度。体育态度是人们对体育活动的客观要求在心理上的反映,它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良好的体育态度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认真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不断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因此,在培养学生的体育态度的过程中,一是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加强宣传教育,着力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思想认识。二是要十分注重营造良好的氛围,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情感。三是要建立健全严格的考勤制度,注重培养学生自觉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

二、激发体育兴趣,促使高职学生体育习惯养成。

兴趣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指一个人认识与掌握某种现象、事物或参与某项活动具有积极情绪的一种心理倾向。体育兴趣是学生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学生如果对体育活动感兴趣,就会表现出具有的积极情绪,从而易于形成体育习惯。反之,学生缺乏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就不可能产生对体育的爱好,一般来说,就难以形成从事体育活动的习惯,即使形成了,也会随着兴趣爱好的淡泊而逐渐消退。因此,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的内部动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目前,高职的体育教学,由于内容过于竞技化,教学仍然以教师为主导,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导致许多学生虽然喜欢体育活动但不喜欢上体育课,能够坚持的就更少,更谈不上体育习惯了,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学生对体育没有兴趣。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一是要充分挖掘学生对运动的内在潜力和乐趣,以良好的教学形式,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并把稳定的兴趣培养为自我锻炼的习惯,使学生学有所得,受益终身。二是在教学过程中多与学生接触,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体育教师要耐心辅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对学生取得的进步要及时鼓励,坚持与学生交流沟通,联络情感,融洽关系。同时,体育教师要用高尚的情操、广博的知识、健美的体魄和优美的示范,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会直接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信心,从而燃起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三是让学生获得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情感体验。兴趣与成功是相辅相成的,兴趣可促使学习取得成功,而成功又可激发学习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要有明确、恰当的教学目标,还要有行之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辅导方法,让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并及时对他们取得的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就能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就能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四是要采用多层次学习目标教学。教师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适宜的学习目标。适宜的学习目标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的功能,它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三、培养体育技能,促使高职学生体育习惯养成。

运动技能是诱发体育锻炼兴趣,产生体育锻炼需要,培养体育锻炼习惯的基础。如果一个学生在体育方面毫无特长,篮球不会,足球不会,乒乓球也不会,或者只是会一点点,这样的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不会真正的体验到运动的快乐,不可能对运动有兴趣,这样的学生因为没有运动技能基础,会妨碍他在运动中积极情绪的体验,体育行为不能长久,体育锻炼习惯就不易养成。实践表明:体育技能的掌握能让学生充分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让学生体育兴趣浓烈,显示出更大的活动欲望,同时又会刺激学生体育行为的经常化,这种持续且经常性的参与行动会慢慢强化为体育习惯。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一是要不断改进体育教学方法,切忌“满堂灌”,要多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同时也要避免运动教学走过场或只重学生技术,而不顾学生实际锻炼的情况。二是要创造良好的运动环境,提供足够的体育设施,使每个学生有条件、有兴趣、有可能参加运动的机会,以发展他们的运动技能。三是要让学生学会“自学”,让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意义,学习有关体育知识和方法,能够结合环境和自身条件,制定锻炼计划,并坚持练习。四是要让学生学会“自炼”,即能把所学到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方法,综合运用到体育锻炼实践中去,使自炼活动成为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五是要让学生学会“自控”,也就是执行锻炼计划的自我控制能力,即在身体锻炼效果自我评价基础上不断修正并实施锻炼计划的能力。

四、营造体育氛围,促使高职学生体育习惯养成。

良好的体育运动环境和氛围对学生良好体育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校园生活中,一定的体育行为,一旦成为学校多数人的共同行为方式,就将通过模仿、暗示、从众、认同等心理机制,使少数行为方式不同的个体内化自己的行为,从而与周围的心理环境协调起来。因此,一是要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改善体育场地器材,创造良好的体育运动环境;二是要加强体育文化建设,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形成良好的校园体育环境氛围,发挥体育环境的熏陶作用,吸引更多的学生投入到体育锻炼实践中,这对学生个体体育习惯的养成将起到巨大的导向作用。三是通过举办大型体育赛事,营造浓厚的体育气氛,运动员高超的技艺、良好的团队意识和拼搏精神会引起广大师生的关注和重视,从而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和运动水平。四是建立师生互相理解与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体育课堂氛围。教师首先要理解与尊重学生,理解并尊重他们的追求、情感、兴趣、爱好与需要,平等对待学生。学生在得到尊重、友爱和教诲后,在这种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会以更大的激情投入到体育课的学习和练习中去。

参考文献:

[1]林彩霞.论学生体育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体育科学研究,2002,(4).

[2]陶宽,严月芳.影响学生体育行为的环境因素探析[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1).

[3]陈嵘.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初探[J].体育文化导刊,2006,(4).

[4]杨春,夏冬生.对大学生锻炼行为意识状况及发展对策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6).

上一篇:关于公路建筑施工的技术与探索 下一篇:编排幼儿舞蹈四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