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09-30 08:25:49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更是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写作成了困扰农村广大语文老师和学生的一大难。学生作文没少写,老师也没少批改,可是学生作文水平就是提高不快。久而久之,作文教学不可避免地陷入了高耗低效、事倍功半的泥潭。这种现状,尤其需要一整套训练写作的有效方法,不断激起学生写作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写作的水平。

[关键词]积累 观察兴趣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写作成了困扰广大农村语文老师和学生的一大难题。学生作文没少写,老师也没少批改,可是学生作文水平就是提高不快。剖析一下目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现状,我认为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第一,对作文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第二,写作态度存在问题。第三,抄袭现象较严重,缺乏真情实感。第四,评改不力,严重地制约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对这些现象作深层次的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如下:其一,多年的应试教育影响。老师们为了追求升学率,往往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没有真正重视作文教学,没有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发散性的启迪和训练,而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做应付考试的标准化练习题上。其二,缺少足够的课外阅读。为了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远离了课外的文学读物。许多家长和老师把课外阅读当成是看闲书,真正支持的很少,甚至千方百计地严令禁止。这样,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听老师烦琐枯燥的分析,真正能起到文学熏陶的东西接触太少了,可以说成了文学的“贫血儿”。第三,生活的单调。农村学生本来应该比城镇学生活动的范围要大得多,但为了与别的学校竞争升学率,学生在校时间很长,一天除了吃饭就是上课、自习。这样,学生的活动范围就自然被缩小了。试想,一个没有生活感知的中学生,怎么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呢?第四,教学观念落后。由于信息交流和教学条件的限制,许多老师的作文观念比较陈旧,几十年一贯制的教学方法严重地制约了对作文教学的更新和思考。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为作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机。作为农村初中的语文老师,我们应审时度势,更新观念,大胆创新,努力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新路子。

1 扩大阅读量,注重日常摘录积累,开畅写作源头。初中学生对事物的观察、概括、描述能力还比较弱,对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词汇的运用还处于机械、简单、贫乏、干瘪的状态,对于这种语言上的贫乏现象,可以通过平时扩大阅读、增加积累来丰富语言。首先,在课内,老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课文学习时,教学生掌握课文描写技巧,关键词及其运用等。老师定期检查,要求他们把摘录的词、句尽可能多的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同时,结合课文指定课外读物,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找出有特色的词、句、段,领会其涵义。再在读书笔记中摘录下来,定期检查。这样不仅积累了词句,帮助学生丰富了词汇,还练习了词句的运用,提高了语言表达的能力。其次是日常渗透,进行每日一句话的活动,即每天用课文中的新词、成语、修辞手法造句,用好的句式仿句,自编赠言,手机短信等。通过多种形式,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基本功,从而让学生有“米”可写。这样日积月累,作文的“源头”也就自然开畅了。

2 学习范文结构,提高写作技巧。文章有物可写,写的长还只是停留在浅层次上,如何使学生文章语言凝炼、结构精巧、主题集中,完成从写作量变到质变,还有个漫长的过程。教师的写作理论指导、写作技法点拨,在此阶段不可或缺。最切实可行的方法是学习范文结构。如初一第一单元的写作是“有感而发”,可以围绕新学期、新感受来写。找一篇这一话题的作文,先给学生讲解分析这篇范文的选材、层次结构等,再教学生如何抓住典型事件,按照范文的篇章结构,仿写一篇。再如学了朱自清的《春》后,要求学生仿写本地区的春景,让学生写出来并与范文比较,帮助学生总结得失。在此基础上,再给学生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提出仿写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作文的基本技巧,提高写作的能力。

3 捕捉生活细节,酝酿写作真情。学生们写作文大都靠虚构,他们认为真实的生活没什么可写的,每天就是宿舍、教室、食堂,单调得不得了,不虚构就无从写起。其实,原本写作就是一项艺术加工活动,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有时离不开虚构,但即使是虚构也应该以真实的生活为基础,特别是细节。因为如细节不真实,即使写的是一件真事,也会透出假来,让人不相信,这样的文章就会失去魅力。如有的学生写自己暑假到四川外婆家去玩。他写到了山地的景色,椰子树的美,这就犯了细节不真实的毛病了。椰树是热带树种,且不可能长在山上,这样的细节显然是编造的,使得全文都假了。其实,即使是虚构的情节,如果细节真实,同样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这就要靠我们平常多观察生活,多捕捉那些生活的细节,细节真实了,文章也就有了生命。老师可引导学生就地取材,我们农村有许多活动,像清明节上坟、钓龙虾等,城镇孩子就比不上农村孩子感受深刻。老师要启发学生善于站在一草一木、一石一鸟的角度去认真观察、积累身边的细节。这样,细节真实了,何愁写不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呢?

4 改革传统的批改方法,注重鼓励,激发写作欲望。按传统的过程模式组织教学,大多数老师在作文的批改上存在误区。作为语文老师,首先自己要转变观念。可以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其次,也要教育学生转变“我写你改”的旧观念。可以让学生互评,学习同学的写作经验或分析自己的病文;还可以让写得好的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让他们感受自己被认可的喜悦;教师还应重视评语的激励作用,在作文评语中给予学生热情的赞扬。无论是优生、中等生还是差生,只要写出了优秀的习作或此次习作有明显进步,就应该正面肯定习作的可贵之处,趁热打铁,以充满激情和希望的评语巩固学生已有的成绩,增强他们不懈努力的信心。还要给予情感的抚慰,进步的期待。由于传统教学中对学生作文的过高要求,再加上教师评语的生硬刻板,使学生对作文产生了一种恐惧心理,觉得作文是一件很难的事,很苦的事。其实,学生写作文是初学初练,他们的作文大多是半成品,缺点毛病自然很多,这是很正常的。教师不能用文学的标准去衡量学生,而应该怀着一颗期待的心,相信他们会进步,在评语中插入征询意见式的语句暗示学生,老师正期待他用行动来回答。例如:“字是人的脸,这次作文书写有明显进步,你的脸上也光彩多了。不过,你一向讨厌的错别字老跟着你,给你的作文蒙上了一层阴影。我为你开一剂良方:不会写的字问字典,写完作文后,请教老师或同学,你愿意试一试吗?”这显然比简单的一句“错别字太多”或“请注意错别字”效果要好多了,由于我长期坚持从正面表扬、鼓舞、激励学生,写作基础较差的学生都会消除自卑感,鼓起勇气,对写作的兴趣也会逐渐浓起来,主动创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农村中学作文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我坚信,只要我们不断探索,大胆实践,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就一定会迎来明媚的春天。

上一篇:略论设计理论课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语文教学 贵在于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