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低年级学生跳绳情况分析

时间:2022-09-30 06:27:19

青岛市低年级学生跳绳情况分析

摘 要:本文对青岛市市南区某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跳绳情况进行分析,对学生的身高、体重和1分钟跳绳数量进行测试,分析跳绳成绩与身高、体重、体脂率的相关关系。根据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小学低年级学生女生跳绳成绩比男生跳绳成绩好;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跳绳成绩与体重和体脂率相关;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跳绳成绩与年龄特征有很大关系。

关键词:身体素质;跳绳;低年级学生

跳绳运动是一项适合各个年龄段的运动,形式丰富多彩,趣味性强。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跳绳运动是一项非常好的运动项目,对于发展学生的体能、协调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跳绳运动是一项简单易学的大众体育项目,能够很好地锻炼人们的协调性及身体素质,跳绳成绩的好坏能够反映出学生的身体素质。

一、跳绳运动的项目特点

跳绳运动是一项老少皆宜、适合各个年龄阶段人群的运动,活动内容丰富多样,可繁可简,简便易学,对场地器材没有限制。跳绳运动的热量消耗是长跑运动的90%,属于有氧运动,长时间的跳绳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锻炼心肌,加强身体的血液循环。此外,运动中身体有节奏地起落,会对骨骼及骨骼肌给予适当的刺激,促进骨骼及骨骼肌的生长发育。

跳绳运动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项完美的运动,这一时期的学生身体正在快速发展,是发展身体协调能力、肌肉能力、心肺能力的重要阶段。跳绳运动能够锻炼到全身大部分肌肉,四肢协调运动可以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发展身体的平衡能力,增强身体的肌肉力量,增强心肺功能。由于学生不适宜过大负荷的运动训练,跳绳运动可以很好地代替高强度的体育锻炼。

二、低年级学生跳绳情况的统计分析结果

测试结果显示,一年级男生一分钟跳绳在30±18个,女生在39±24个;二年级男生69±26个,女生跳绳65±24个;三年级男生跳绳86±31个,女生106±34个。

一年级男生平均身高比女生高2cm,男生的平均体重比女生重1kg,男生的平均体脂率比女生高0.1%,而在跳绳数量上,女生的平均跳绳数量比男生多9个。一年级的学生刚开始学习跳绳运动,女生普遍比男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学习新的动作技能快,对跳绳这项运动的掌握要好于男生,因此男生的跳绳成绩与女生的跳绳成绩有明显差距。

二年级男生平均身高比女生高1cm,男生的平均体重比女生重3kg,男生的平均体脂率比女生高1.36%。跳绳数量上,男生的平均跳绳数量要比女生多4个。二年级男生、女生在身高方面相差不大,在体重、体脂率方面男生均高于女生。二年级学生已经对跳绳运动有了一定的掌握,这个时期学生在身体素质以及身体形态上差异并不是太大。因此,二年级男生和女生的跳绳成绩差异并不明显。

三年级男生平均身高比女生高3cm,男生的平均体重比女生重3kg,男生的平均体脂率比女生高0.88%。跳绳数量上,女生的平均跳绳数量比男生多20个。男生在身高、体重、体脂率方面均高于女生,而跳绳数量比女生少20个。三年级的学生在身体素质、身体形态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身高、体重明显增加。男生的体重增加较快,女生则向协调性、灵活性方向发展,因此女生的跳绳成绩明显好于男生。

三、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学生跳K情况差异性分析

女生方面,一年级跳绳成绩平均39个,二年级跳绳成绩平均65个,三年级跳绳成绩平均106个。三个年级女生的跳绳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跳绳成绩与学生的年龄、身体素质、身心发展存在显著性差异。

男生方面,一年级跳绳成绩平均30个,二年级跳绳成绩平均69个,三年级跳绳成绩平均86个。三个年级的跳绳水平也存在显著性差异。

四、跳绳与小学生体重、体脂率之间的关系

一年级男生的跳绳成绩与体重、体脂率呈负相关,体重越重、体脂率越高,跳绳成绩越差;一年级女生的跳绳成绩与体重呈较弱负相关,体重较重的学生跳绳成绩会相对差一些。

二年级男生的跳绳成绩与体重、体脂率呈较强的负相关,体重越重、体脂率越高,跳绳成绩会越差;二年级女生的跳绳成绩与体重呈负相关,与体脂率呈较强的负相关。体重越重、体脂率越高的学生跳绳成绩越差。

三年级男生的跳绳成绩与体重呈较强负相关,与体脂率呈一般负相关。体重越重、体脂率越高,跳绳成绩越差。三年级女生的跳绳成绩只与体重呈相关关系。体重越重的学生跳绳成绩越差。

青岛市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跳绳成绩,女生比男生成绩好;小学生的跳绳成绩与体重和体脂率相关,体重越重、体脂率越高的学生,跳绳成绩越差;小学低年级学生跳绳成绩与年龄相关,年龄越大,身体素质发展越好,跳绳成绩越好。

参考文献:

[1]扈诗兴.跳绳研究[J].民族传统体育学,2012(10).

[2]李玉龄.跳绳运动对农村初中学生耐力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D].荆州:长江大学,2015.

[3]王然科,张吾龙.中外跳绳运动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1(9):41-45.

上一篇:浅谈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 下一篇:高中生物教学中加强化学、物理学科知识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