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承接服务外包优势分析

时间:2022-09-02 12:32:52

青岛市承接服务外包优势分析

摘要:近几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服务外包开始在全球“大行其道”,中国服务外包产业也在此波潮流中得到快速发展,承接的外包项目逐渐增多,国内的外包企业以及外包示范基地也已经初具规模。作为全国重要的外贸型城市和现代服务业的领头羊,青岛市的服务外包产业却相对于全国其他同等级别的城市相对落后。在分析服务外包产生的根本原因和发展概况及形式基础上,对青岛市发展服务外包进行优势分析,并基于此给出进一步提升青岛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水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服务外包;青岛市;优势分析

中图分类号:F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3-0179-02

服务外包是相对于制造外包而言的,二者依据交易对象的经济属性加以区别[1]。如果外包转移和交易的对象属于实体产品制造或加工的某些环节,如零部件或半成品(中间产品),或对最终产品进行组装则归属于制造业外包。如果外包业务转移的对象是特定的服务活动或流程则属于服务外包。而国际服务外包则是服务外包在地域上的扩展,即由“在岸外包”(Onshore outsourcing)中同属于一个国家或经济体的两个不同企业延伸至“离岸外包”(Offshore outsourcing)中分属不同国家的两个不同的企业。

一、服务外包的基本概况

1.国际服务外包产生的原因分析。任何企业中仅做后台支持而不创造营业额的工作都应该外包出去,任何不提供高级发展机会的活动与业务也应该采取外包形式。从经济学角度考察,服务外包是斯密的专业化分工理论应用于服务业的必然结果[2]。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企业间的竞争由一般技术竞争转向核心技术的竞争,这就要求企业在面临国际市场竞争压力时,不得不抛弃非核心竞争业务,而保留并加强核心业务,这时企业就产生了外包其非核心业务的动力,即“归核化”。服务外包可以帮助企业在保留核心竞争力的同时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根据美国Rorrest调查公司的研究,就短期而言,服务外包公司可节省20%~40%的运营成本;就长期而言,能够为企业带来9%的成本节约[3]。而对服务外包承接国而言,通过承接服务外包,可以在形成规模经济的基础上解决劳动力就业,增加税收,同时能快速扩展服务外包承接企业的业务范围、经营能力和研发能力,通过“干中学”(Learning by doing)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服务质量,管理能力,提升企业专业服务人员技能[4]。

2.国际服务外包发展概况。根据国际著名研究机构GARTNER的研究,2004年全球ITO总量为1 927亿美元,2009年将到达2 603亿美元;2004年BPO全球总量为1 113亿美元,2009年将达1 719亿美元。ITO与BPO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6.2%与9.1%。但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蔓延的影响,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服务外包整体发展速度有所下降,这一趋势很难持续到2009年第三季度。

从国际服务外包发包市场来看,发包方主要集中在北美、西欧、日本,这三个地区转移的服务外包总量约占全球的95%左右[5]。其中北美是最大的发包市场,其ITO发包业务占据了全球市场的64%左右,BPO占据46.9%。而根据欧洲信息科技观测中心(EITO)的测算,2007年欧洲软件及IT服务市场增长幅度为4.4%,达到3 200亿欧元。亚太地区离岸外包起步较晚,所占的份额相对较小,但增长速度领先于全球。

从接包市场来看,不仅包括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也加入承接服务外包的行列。当前,承接国大致分成三个层次:加拿大、印度、爱尔兰、俄罗斯、菲律宾位于第一层次;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马兰西亚、墨西哥、西班牙位于第二层次;中东欧、印度尼西亚、以色列、泰国、巴西、埃及、巴基斯坦、南非位于第三层次[5]。

二、青岛市承接服务外包的优先领域

1.青岛市产业结构变动趋势。产业是国民经济运行的物质活动形态和经济结构的具体支撑。各次产业内部分工的深化及其产业相互关系的变化,是一个区域的经济资源条件、经济结构特点、经济发展取向的集中体现。

2008年,青岛市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为4 436.1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3.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 255.4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 957.33亿元。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由上年的5.4∶51.6∶43调整为5.1∶50.8∶44.1。通过对青岛市1999年以来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动情况的观察可以看出:第一产业所占GDP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在2004年达到最高点后,也呈现连续下降态势;而第三产业所占GDP比重则快速上升。进一步从青岛市三次产业增加值年增长速度的变动,可以清晰地判断出,上述三次产业所占GDP比重的发展趋势,将会持续下去,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有望在2011年或2012年超过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从而使得青岛市产业结构发生历史性的转变,即由当前的“二三一”比例结构特征,转向未来的“三二一”比例结构特征。

青岛市产业结构的这一历史性转变有两个重要含义:一是服务业将成为未来推动全市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首要产业;二是青岛市的经济增长方式,也将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然而,从更进一步强化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的角度考虑,青岛市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还不能仅仅满足于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超过第二产业,第一、二、三产业内部结构仍然需要优化、升级和调整,无论第一产业中的现代农业的发展,第二产业中的现代制造业的建立,在根本上都离不开现代服务业的支撑。

2.青岛市承接服务外包优先领域。青岛市的服务外包开始于软件的研发,现阶段已逐步向信息技术外包和业务流程外包扩张。2006年,全市软件离岸服务外包业务额达1 600万美元,比2005年增长50%以上,已拥有海尔软件、富博、软脑等近20家软件外包企业,从业人员约1 500人。业务流程外包成功起步,并在制造业研发设计外包服务、数据处理外包服务以及跨国公司内部离岸业务等流程外包方面形成了一批较有竞争力和市场前景的代表性公司。同时为促进服务外包的发展,青岛市积极建设软件产业园区,现已形成市南软件园、崂山软件园两个实体园和海尔信息产业园、海信软件产业园构成“一基地四园区”的格局。但相对于国内外服务外包发达的城市而言,青岛市服务外包还有较大的差距,体现为高级外包人才短缺、企业规模偏小、缺乏大型服务外包承接企业等。同时上下游服务及配套产业的脆弱及促进产业发展的软环境不足也都制约着青岛市服务外包的发展。

基于青岛市现有要素资源、区位优势以及产业特点,综合考虑青岛市建设“全国重点中心城市、世界知名特色城市”的城市发展目标,青岛市服务外包的优先发展领域,应该包括:(1)基于港口的物流外包业务,包括航空联运、海运、仓储等外包业务。青岛港是中国少有的天然良港,优越的地理环境、完善的港口设施包括现代通信设施及同内陆其他发达区域交通的完美对接,都是促使青岛成为现代物流中心的条件。(2)数据处理类外包业务,包括金融、保险、财会等外包业务。作为山东省乃至中国北方重要的港口型城市,青岛聚集了大量的金融类人才。金融保险业相对发达力,人力成本较低,这些优势对承接银行类、保险类、基金类、投资类、经纪类等金融保险业和大公司的财务管理、账户管理、客户服务、信息录入等数据处理方面的外包业务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3)以现代制造业为支撑的“生产型服务”外包业务,包括嵌入式软件和应用软件的开发和测试外包业务及研发设计服务外包业务。青岛市在传统制造业优势及在软件服务外包业务方面的经验,都将成为这类外包的支撑点。同时伴随此类服务外包业务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对制造业的产业升级起到促进作用。

三、青岛市服务外包协调机制的建立与政策建议

1.建立服务外包协调发展机构,并赋予其行政决策权。在当前尚没有单独设置服务外包或服务业归口管理部门的情况下,服务外包发展就涉及众多行政管理部门。为在现有行政管理框架内,提高工作效率及管理水平,青岛市政府有必要设立跨部门的服务外包“协调发展机构”(比如“服务外包发展办公室”),来具体负责涉及服务外包的政策制定、标准以及部门之间的利益协调。在条件成熟后,可以将该协调发展机构的服务外包管理职能,并入现代服务业归口管理部门。

2.建立基于市场原则的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竞争机制。现阶段来看,青岛服务外包的规模和水平,相对于国家重点支持的20个服务外包基地和示范城市还有较大的差距,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更是落后于北京、上海、深圳等服务业发达城市,甚至落后于武汉、重庆、西安、成都等中西部内陆城市。因此,只有加快发展速度才能缩小差距,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就是,在做好发展规划、落实支持政策的同时,必须坚持市场开放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在服务外包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充分落实“国民待遇”,对内资、外资“一视同仁”。唯有如此,才能使高水平的服务外包企业更快的成长起来,进而带动青岛市整体服务外包水平的提升。

3.引进与培养服务外包所需高素质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不管是承接服务外包还是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人才都应该放在首要的战略地位。为吸引人才、稳定服务业高级人才,青岛市已经做了较为细致的工作,先后出台《关于引进优秀人才来青工作的办法》、《关于引进留学人员来青工作的若干规定》及《青岛市突出贡献人才奖励办法》等文件。但人才战略还需通过以下四个方面予以加强:加强人才的规划及需求预测、加大对自身人才的培养力度、进一步完善对高级人才的激励保障机制及进一步改善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卢峰.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2007,(9):50.

[2]课题组.国际服务外包发展趋势于中国服务外包竞争力[J].国际贸易,2007,(8):20.

[3]何俊芳,孙丹,徐远兴.国际服务外包发展:实证与趋势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8,(8):101.

[4]于立,刘慧兰.IT外包形成机理的供给分析[J].情报科学,2007,(8).

[5]郑雄伟.2008全球服务外包发展报告[R],2009.[责任编辑 吴明宇]

上一篇:昆明旅游产业结构特征分析 下一篇: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独资化趋势的动因分析